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年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开启了全球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崭新时代,构建了“各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全球行动盘点—提高行动力度—各国再次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最终实现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本研究以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收到的160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涵盖188个缔约方)为对象,对各缔约方的减缓目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重点对发展中国资金需求、减排成本和优先投资领域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160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中,有122份明确纳入了资金内容;64份对执行贡献预案提出了具体的资金需求数额;31份对2030年国内温室气体减排量和减排资金需求进行了预估,并基于此测算出发展中国2030年平均减排成本为22.3美元/tCO2;28个缔约方对国内减缓和适应领域资金需求进行了再分类,减缓和适应总体资金需求比值为1.4。如以目前发达国家缔约方减缓承诺为基准,2030年发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资金需求总量将达到4740亿美元。

  • 标签: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气候变化 资金 减缓
  • 简介:基于民航业特点及中国民航发展阶段,提出中国民航参与国家碳市场的框架性方案,重点对中国航空CO2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设计及目标分解方案进行了论述,并从公平性和经济成本角度对所提方案进行分析。分析的结论是:方案不会在中国航空企业之间造成实质性竞争扭曲,不同情景下行业购买碳配额的成本每年增加1.7亿-14.3亿美元,若考虑中国民航至少60%的成本转嫁能力,方案不会对中国民航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 标签: 中国民航 减排 碳市场 方案
  • 简介:通过一个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的抽样调查,对发展中国气候灾害的主要状况及开展的应对工作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发展中国的气候灾害及应对能力.调查结果表明,洪涝、干旱和海平面上升是受访发展中国面临的3种最主要的气候灾害,具有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广且造成损失大的特征.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发展中国尚未建立完备的灾害管理体系,加强对气候灾害的监测预警是其应对极端气候事件、降低灾害风险的首要任务之一.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建立并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应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气候灾害 应对能力 调查问卷
  • 简介: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a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a和近50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0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表明:未来20~100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 标签: 中国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温室气体 气溶胶 辐射强迫 气候预估
  • 简介:减少发展中国毁林及森林退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重要议题。从该公约的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COP11)以来,各缔约国就此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除在方法学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外,在激励机制和毁林纳入清洁发展机制(CDM)与否上也存在分歧,巴西、中美洲及非洲的发展中国希望通过基金的方式获得额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发达圈家却更倾向于CDM市场机制。结合中国森林管理方面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在此议题上可能受到的影响并提出了谈判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减少毁林及森林退化排放(REDD) 激励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CDM) 方法学 对策建议
  • 简介:中国地区大气臭氧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中国大气臭氧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八五”期间由地球科学部与化学科学部联合设定的重大项目。该项目于1994年开始执行,预期于1997年11月底结束。项目主...

  • 标签: 大气臭氧 气候环境 中国地区 自然科 青藏高原 地面臭氧浓度
  • 简介:美国气象局(NWS)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气象现代化和相关调整”(MAR)项目,到2000年正式宣布完成。这个计划投入20亿美元而实际投入超过50亿美元的项目,无疑是美国气象界一件重大里程碑事件。2010年7月2日,美国科学院启动了用时26个月的“回顾性评估”项目,项目不仅要对过去的MAR项目进行全面和多视角的评估,更致力于对NWS的未来发展指出方向和技术路线。

  • 标签: 气象服务 气象现代化 技术路线 气象局 美国 科学院
  • 简介:项目启动会于2006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许小峰副局长在会上指出,该项目集中了我国气溶胶各领域研究的精兵强将,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能力。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小曳研究员做了项目总体情况报告,介绍了研究意义、总体目标、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总体研究方案、项目主要学术骨干等诸多方面内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该项目的主持单位。本项目要实现以下3方面的科学目标:(1)取得对中国大气气溶胶特性、分布和变化的准确与系统的科学认识;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大气气溶胶 基础研究 气候效应 计划项目 创新能力
  • 简介:1概况国家干旱政策高级别会议于2013年3月1l~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由wMO、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举办。此次会议分为科学会议和高层政策会议两部分。共有300多位代表出席了科学会议,深入探讨了与干旱及其风险管理有关的科学问题,研究应对干旱的多种策略和行动。来自尼日尔、荷兰、瑞士、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2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和部长,以及wMO、UNCCD、FAO等联合国机构的行政首脑出席了高层政策会议,与此前参加科学会议的代表团和科学家们共同通过了“国家干旱政策高级别会议宣言”。

  • 标签: 干旱 会议简介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联合国粮农组织 联合国机构 科学问题
  • 简介:国家自主贡献(NDC)机制于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确立,要求各缔约方参考各国国情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汇总梳理了作为国家自主贡献前身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164份,总结提出了各国文件的共性框架,重点对减缓和适应目标、实施条件和公平性等4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各缔约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本差异显著,虽然具有共性框架,但是在具体目标阐述方式、覆盖经济行业及温室气体范围、实施条件和公平性阐述等方面选择迥异,此外,气候变化谈判立场对缔约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承诺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具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气候变化 特征 描述性统计
  • 简介:1访问交流活动概况为执行“中国气象局与法国气象局气象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工作组第六次会议会谈纪要”确定的教育培训领域双边合作项目,受法国国家气象学院(ENM)邀请,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邦中率代表团一行4人于2016年12月19—24日赴法进行访问交流,其中12月20-22日访问位于图卢兹的ENM,12月23日顺访位于巴黎的大巴黎地区区域气象中心。

  • 标签: 气象学院 法国 中国气象局 区域气象中心 交流活动 干部培训
  • 简介:前言“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可天气让人无可奈何”虽然在马克·吐温时代确实如此,但是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分析,能让一个国家的人们提前做好最坏天气到来的准备,这是因为有国家天气局(NWS)发布的官方观测、警报和咨询报告。

  • 标签: 预报技术 天气 能力 警报
  • 简介:UndertakenjointlybytheChineseAcademyofMeteorologicalSciencesandtheMeteorologicalBureauofQinghaiProvince,theproject'ConstructionofthePrecipitationEnhancementManagementBaseforNorthwesternChina'startedceremoniallyintheupperreachesoftheHuangheRiverinAugust2001.Basedontheactualsituationoftheprojectandtheresultsofthefieldinvestigationconductedbytherelatedexperts,anareaofabout10000km2aroundHenanCountyofQinghaiProvinceischosenastheexperimentalsiteoftheprecipitation

  • 标签: 人工增雨 飞机 GPS 全球定位系统 西北地区 雷达
  • 简介: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给小岛屿国家带来严重威胁,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小岛屿国家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周围地区。其陆地面积较小、自然资源有限、地理位置相对孤立、经济开放程度极小、对自然灾害和其它极端事件具有高敏感性;由于迅速增加的高密度人口、较差的基础设施、有限的资金、人力资源,以及薄弱的技术和能力,使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增加。

  • 标签: 气候变化 岛屿 资源有限 海平面上升 国际社会 周围地区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3月22日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实验室主任为气科院院长张人禾研究员,常务副主任为从海外招聘的王东海博士,数值预报研究中心主任陈德辉和灾害天气研究所所长刘黎平担任实验室副主任。为加强实验室与海外气象界的合作,聘请了美国马里兰大学气象系的张大林教授任实验室海外主任。目前全室有固定人员31人,流动人员(包括在读硕士、博士、博士后)58人以及全职客座人员8人已全部到位。

  • 标签: 实验室建设 灾害天气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实验室主任 国家重点实验室 马里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