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嚯,好大的!雪花舞动六角形的花瓣,一片一片,一闪一闪,从天而降,染白了田野、山川和高低不平的房合。那霜雪把青松翠柏、杨柳桃枝打扮得晶莹剔透,甚是迷人。阳光下,白雪反射出太阳的光芒耀眼夺目。雪地里,顽皮的孩童禁不住白雪公主的“诱惑”,用嫩细的一双小手捧起积雪揉成团互相打

  • 标签: 耀眼夺目 桃枝 六角形 混然 花辫 合声
  • 简介: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我省各地桃栽培、病虫害防治、贮藏运输以及深加工等适用技术和经验。可供广大果农在生产中参考。

  • 标签: 雪桃 栽培 病虫害 贮藏 加工
  • 简介:80年代后期青海南部牧区冬、春季降水量明显增多,雪害、冻害发生的机率增大,利用过去总结的雪灾指标评估历史上雪害、冻害,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在翻阅大量原始资料、灾情档案、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利用降雪、降温、积雪及天气过程等因子,初步建立了青南地区的冻灾害标准。

  • 标签: 青南地区 雪冻灾害 标准
  • 简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预报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除了要求能做准短期预报外,还希望能准确、及时地提供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短时预报。如水利建筑等部门在汛期连续暴雨和特大暴雨的情况下,为了保水库、大坝的安全和充分蓄水发电,常面临放不放水和什么时候放水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强降水的时空分布问题。本文通过暴雨()的气候分析了解其逐时变化特点。为暴雨()的短时预报服务提供气候依据。

  • 标签: 暴雨日 短时预报 特大暴雨 预报服务 重大灾害性天气 短期预报
  • 简介:利用达风电场的测风数据,对其风能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多方法的探讨,给出了各方法间的误差对比,最终得到达风电场的风能评估结果.

  • 标签: 风电场 风能资源 评估分析 误差
  • 简介:本文阐述了利用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和C语言对NOAA卫星情监测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和自动分析的方法和原理。该系统具有丰富的多种查询功能、追加和修改功能、数据输入和输出等功能及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 标签: 数据库 NOAA数据 气候分析 分布计算 图像显示
  • 简介:本文在分析总结已有利用气象卫星资料遥感监测草地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放弃了以往一直试图建立卫星资料与积雪深度直接关系的思路,从积雪掩埋地面和牧草程度这一新的视角出发,提出了适于遥感监测草地黑白灾的白度和雪深指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并且在实际的情监测中得到了应用。与地面实况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其监测结果可以客观地反映草地情的客观状况。

  • 标签: 气象卫星 遥感 白度 雪深指数
  • 简介:2013年4月19日,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河北中南部地区根据云系特点首次采用多层次水平催化和垂直验证的方式对层状云进行人工催化和探测。本文利用机载仪器所取得的飞机探测资料,结合实时天气、卫星、雷达、探空和雨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春季层状云增作业的技术指标,探讨了航测微物理参量和卫星、雷达、探空等资料在作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云在发展期雷达回波由15dBZ逐步上升到25-35dBZ,卫星反演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有效粒子半径、光学厚度等都有增加;云在中后期有效粒子半径、光学厚度、液水路径迅速下降,雷达回波同时减弱。在高度3177-5723m之间过冷云滴达100-700个/cm^3,含水量在0.01g·m^-3左右,最大0.081g·m^-3,云粒子主要在此增长,形成降水粒子,该区间适宜催化。作业后,影响区内云体发展,雷达回波增强,出现35dBZ强回波,且强回波中心扩大;卫星反演的云顶高度、光学厚度等比对比区有明显增加。

  • 标签: 层状云降水 云粒子 飞机探测 雨滴谱 雷达回波
  • 简介:利用改进的甚高分辩率扫描辐射仪(AVHRR)资料,在多光谱判识的基础上提取积雪信息的计算方法,并由此得到积雪遥感动态监测结果;同时,利用我国短时间序列的积雪资料,统计计算了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和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覆盖率,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积雪覆盖特征和变化规律;补充了常规气象台站对我国西部地区积雪监测和分析的不足.

  • 标签: 西部地区 冬季 光谱特征 雪盖 遥感 辐射
  • 简介:在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若干条冰川区域采集和冰芯样品,分析了冰样品中的黑碳,并模拟了冰黑碳产生的辐射强迫。我国西部冰黑碳的平均浓度为63ng/g,高于北半球其他地区的实测结果。影响样黑碳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因是周边的排放源。模拟结果显示,黑碳在中国西部冰川表的沉降产生的平均辐射强迫为(+4.0±2.0)W/m^2。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东绒布冰芯记录揭示黑碳主要来源于南亚,经印度夏季风输送;1951年以来黑碳的平均浓度为16ng/g,产生的月平均辐射强迫在2001年夏季超过了+4.5W/m^2。南亚排放的黑碳可能抵达青藏高原南部腹地,对青藏高原的冰川表面能量平衡有一定影响。

  • 标签: 黑碳 辐射强迫 冰芯
  • 简介:一、引言海气交界面的特征是在非常小的垂直距离上,耦合的两种流体的密度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每种流体的边界层测量值表明,靠近交界面处风和海流都近似按对数廓线分布。例如,Sheppard等(1972年)和Csanady(1984年)的结果。这些廓线可以外推到每一种流体的粗糙度长度上,尽管由于概念和实验的困难使得这种外推的检验实验很难进

  • 标签: 里查逊 粗糙度长度 海气 廓线 垂直距离 外推法
  • 简介:2008年1月中下旬位于西北地区东部的陇东黄土高原出现近60a罕见阴低温天气,利用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环流背景和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脊强盛,青藏高原西部低槽和中国东部弱脊维持,东亚大槽偏北,青藏高原南支气流强,控制中亚、中国北方大部和西北地区的冷气团强盛活跃,500hPa和700hPa西北地区东部为负距平,700hPa降温强。700hPa相对湿度西北地区东部处于正距平中心,500hPa相对湿度也在70%以上。700hPa风场在98°~110°E、35°~40°N存在明显的切变,水汽通量和散度分析表明,降雪期间低层存在水汽输送和辐合。主要降雪时段700~500hPa散度场表现为辐合,200hPa表现为辐散;700~200hPa涡度场表现为正涡度区,在降雪过程中有弱的动力抬升作用,降雪强度大。

  • 标签: 罕见降雪 低温 天气气候分析
  • 简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大量观测调查资料,系统研究了桃在我省不同生态气候区Ⅱ的生存、生产、适宜的气象条件,找出了桃在越冬、果实迅速膨大等关键期的适宜气候指标及影响产量与品质的主导气候因子。在指标鉴定基础上,完成了桃气候适生区区划。该区划用聚类分析方法,综合了全省57个站点在桃关键发育期的主导因子,宏观定量地划分了我省桃气候适宜性分区。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气候区资源优势及限制气象因子,为我省桃的宏观布局提供了气候学依据。

  • 标签: 雪桃 气候 指标 适生区
  • 简介:2008年2月4日,86岁的美国气象学家里德在家中辞世。获悉这一消息,狄克(美国学术界都亲切地称德为Dick)的老朋友Goody认为,德的去世,标志着美国气象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许Goody的话并不能代表所有美国气象学家的观点,但至少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里,从美国传统气象向现代气象转变的历程的视角,评价这位强于天气诊断和分析,又快速接受数值天气预报并为之作出巨大贡献的跨越时代的气象学者,这样的说法无疑是准确的,而且在世界气象更广泛的领域也是有意义的。

  • 标签: 气象学家 学术生涯 数值天气预报 天气诊断 美国 学术界
  • 简介:为了发展用于气候研究的精确的盖模型,就必须了解盖内部的重要过程及其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并对那些带有某种不确定的参数化方案及参数的影响有所估计。作者发展的盖模型(SAST),及已有的现场观测数据,对模型中参数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敏感试验。它们涉及到盖压缩过程,盖内部热传导,盖分层方案及一系列重要参数,如雪盖的反照率,层持水能力等,然后对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若干有助于了解盖内部重要过程及盖模型改进的结论。

  • 标签: 雪盖模型 参数化方案及参数值 敏感性试验 SAST
  • 简介:用22年(1973~1994年)观测资料,由循环主振荡型分析(CSPOP)揭示了东半球500hPa环流、盖和中国降水量耦合系统的3~4年振荡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环流-冰雪-降水系统耦合振荡(ASRO)存在显著的欧亚太平洋(EUP)和中国东部型(EC)耦合移动波列,其中500hPa高度与盖波列空间位相相反,但一致向东南方向移动,而中国降水波列由北向南传播。这反映出欧亚盖异常影响欧亚大陆和海洋加热对比,并通过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激发的耦合空间波的能量频散途径。

  • 标签: 循环主振荡型分析 环流-冰雪-降水耦合系统 耦合振荡 欧亚 中国降水
  • 简介: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实况资料,诊断分析了2008年1月16—26日克州地区出现的罕见的持续性连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造成冷空气频繁,是此次降雪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降雪量大的直接原因,而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物理量的配置有利于降雪的形成和维持。

  • 标签: 环流形势 数值预报 物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