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人民银行GL中支为研究对象,运用COSO内部控制理论,概述了其内部控制现状,梳理了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为GL中支和其他分支机构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履职效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人民银行 内部控制 研究
  • 简介:厦门市气象局1998年12月被中国气象局授予气象部门文明系统称号,成为全国第五个文明气象系统。现将近2年来创建活动的主要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厦门市 文明 机关 服务 做人
  • 简介:在认真分析了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气象防灾减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探讨了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科学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大力加强全社会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统筹规划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切实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着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等对策建议。

  • 标签: 气象防灾减灾 经济社会发展 防灾减灾能力 安康 服务 组织管理体系
  • 简介:通过全自动气象观测站对共和县气温、降水量、日照时长、风速、气压等气候要素的收集分析,判断共和气象条件是否符合紫花苜蓿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共和县的气温条件符合紫花苜蓿生长对气温的要求。降水量未达到紫花苜蓿生长要求。共和县日照条件有明显优势,远远超过紫花苜蓿所需日照时长。风速、气压在适宜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的合理范围之内。综上所述可以在共和县开展紫花苜蓿的引种试验,同时需要后期进一步实地观测分析。

  • 标签: 共和县 气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风速 气压
  • 简介:利用共和盆地共和、贵南2个气象站1961~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共和盆地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地表蒸发量增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加速了共和盆地草地退化和沙化,同时人类活动又加剧了共和盆地草地的退化和沙化趋势。

  • 标签: 共和盆地 草地 气候暖干化 草地沙化
  • 简介:利用共和盆地地区2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3年来共和盆地四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升高,年、秋、冬季平均气温增温更为显著,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夏、秋季平均气温的升高引起的;年和春、夏、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秋季则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南部大于北部,但整个盆地降水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趋势不十分突出,仍维持暖干状态;共和盆地地表蒸散量除秋季以微弱趋势增加外,年和其余季节均以微弱减少趋势为主,年和四季共和盆地地表蒸散量变化不突出。盆地北部仍以暖干化趋势为主,南部气候向暖湿化转变的趋势。共和盆地年平均气温均在1987年出现了突变,但较北半球的突变早;冬降水量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了由少向多的突变;年、春季、冬季蒸散量分别在1961—1983年、1962—1983年、1962—1984年间发生突变。

  • 标签: 共和盆地 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 简介:世界上人工降水(或人工增雨)己有60多年历史。几十年来人工降水取得了很大发展和成绩。但是到目前为止,人工降水仍存在着许多科学与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需要加强人工降水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如作业云的预报、识别指标、优化作业方法等,最大可能地降低作业的盲目性;人工降水的效果检验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人工降水的科学储备不足等。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需要从战略上、从发展的技术思路上进行变革,要避免走老的发展道路,要积极推进这些问题解决,才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要发展4项人工降水的关键技术方法:开展短时、局地的云和降水预报;要善于识别,选择可人工增雨的作业对象(云);要优化人工降水的作业方法;科学地进行人工降水的效果监测和对比分析。

  • 标签: 人工降水存在的问题 人工降水的关键技术 人工降水发展思路要改变
  • 简介:根据历史记载,考古学证据及古气候代用资料,分析了2100-1800BC中国降水量的突变.结果显示:夏朝立国(2070BC)之前有一个多雨期(洪水期),"大禹治水"标志着洪水期的结束.夏朝立国前后转为干旱,在不到300a内降水量减少20%,因此可以认为是一次气候突变.有证据表明,从洪水到干旱的气候突变可能造成了中原以外地区许多考古文化的衰落,但是也促进了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的诞生.

  • 标签: 夏朝 气候突变 中华文明
  • 简介:l概况为了解和学习国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改装和设备集成等技术,促进国内相关工作的发展,中国气象局人T影响天气中心陈跃和卢广献等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团,于2013年3月3lFt至4月6日赴泰国执行增雨机技术及人丁影响天气技术考察任务。

  • 标签: 技术考察报告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增雨 泰国 中国气象局 设备集成
  • 简介:在中国气象局(CMA)、有关职能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贵州省气象局、贵州双阳通用航空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西安中天火箭有限公司、北京中亚宝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单位参与的沙特人工增雨试验项目于2007年11月正式启动,并组成了赴沙特人工增雨试验工作组。工作组成员18人于2007年11月中下旬分三批抵达沙特,所有的仪器设备和消耗品等试验物资均于11月下旬顺利通过海关关检出境运抵沙特,一架中国Y-12飞机于2007年11月27日顺利通过海关关检从昆明海关出境,经过2天的转场飞行,于11月29日飞抵沙特利雅得。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人工增雨 国际物流 工作组 沙特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2010年10月21~26日,第4届人工影响天气国际研讨会在韩国大邱召开,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的30多位人工影响天气专家出席了此次大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姚展予、史月琴、陶珥、段婧和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唐仁茂全程参加了此次大会和会后的研讨。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国际研讨会 中国人 韩国 专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冬季,榆林机场影响飞行的主要天气现象是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工业的迅猛发展,烟源大增,其突发性强,水平能见度由10000m急剧降到3000m以下。由烟引起的低能见度严重威胁着航班的安全正常。榆林机场烟的形成多与本场高度较低的强逆温层、风场以及烟源...

  • 标签: 迭代法 机场 水平能见度 预报经验 成因分析 预报准确率
  • 简介:本文汇总了江苏省开展《气象》立法后评估调查活动的有关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分析了《气象》在立法及施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气象法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 标签: 《气象法》 后评估 调查报告 立法 调查活动 调查结果
  • 简介:用滤膜观测大气冰核的静力扩散云室本项目是在中国气象局云物理基金资助下完成的。它是通过模拟冰核活化环境对大气冰核(或人工冰核)浓度进行观测,研究冰核活化机制,为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提供基本参数的设备。该设备由大气气溶胶粒子滤膜取样器、扩散云室及...

  • 标签: 大气冰核 滤膜法 静力扩散云室 冰核浓度 人工影响天气 大气气溶胶粒子
  • 简介:利用AutoCAD绘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的接地电阻换算系数(A)图,通过内差得到不同土壤电阻率条件下的接地电阻换算系数A值变化曲线,然后捕捉各曲线和接地体实际长度与有效长度比值L/Le的交点纵坐标值,经过适当的数值计算,便可获得不同土壤电阻率条件下各L/Le值的接地电阻换算系数值。

  • 标签: 内差 接地电阻 换算系数
  • 简介:引言本方法制作于1982年,样本个例为1955~82年共28年,历史概括率为100%。从1983年使用到95年,预报准确率为11/13=85%。1预报对象分级1.1预报对象分级预报对象_ye(e为预报对象的级数,e=0,1)为嵊县倒春寒天气。4月3日~30日,受冷空气影响,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11.0℃为倒春寒天气,即y_e=1;反之。为无倒春寒天气,即y_e=0。1.2预报因子分级

  • 标签: 倒春寒天气 概率法 预报对象 候平均气温 确定预报 预报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