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地处西南的渝北地区地表覆盖类型复杂、土地利用多元化,仅依赖于光谱特征的传统遥感信息提取方法难以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利用决策分类技术对渝北地区的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除光谱信息外还结合地质、NDVI、PCI等多源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8.42%和0.8547,较传统的监督分类和仅依赖于光谱特征的决策分类方法有较大提高,这也表明基于多源数据的决策分类技术对地表覆盖复杂地区的遥感影像分类比较适用,是遥感信息提取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决策树 遥感 渝北 地表覆盖
  • 简介: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以香格里拉建塘镇为研究区,以2000年、2009年LandsatTM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光谱特征和地学辅助知识相结合的改进型决策分类方法分别对研究区2个年份的基础数据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和变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基于改进型决策遥感分类法与最大似然法相比分类精度有明显提高;②10a间,香格里拉建塘镇城镇建筑用地、裸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且变化最大,灌草地面积小幅增加,耕地、林地、水体、雪地冰川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和综合程度越来越快。

  • 标签: 改进型决策树 遥感分类技术 土地利用变化 香格里拉县
  • 简介: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之一。然而,DEM误差的存在程度不同地影响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精度。本文首先说明DEM地形描述误差的提取方法,通过误差地图以及量化研究方法,揭示DEM误差的空间分布规律。试验结构显示误差地图是实现DEM误差可视化的有效方法;DEM地形描述误差具有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值随地形复杂度与DEM分辨率的改变而有规律地变化。该结果为DEM误差的估算与模拟

  • 标签: DEM 地形描述 误差 GIS 空间结构分析
  • 简介:本文根据地形绘图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尝试“课堂教学与实验融为一”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 标签: 地形绘图 教育 尝试
  • 简介:地图缓存技术是wehGIS中广泛采用的关键技术,然而不同平台的地图缓存应用给数据的生产和维护更新带来诸多不便针对此问题,从地图缓存的生成算法出发,研究了跨平台地图缓存一化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分别探讨了服务器端一化和客户端一化2种方式,旨在提高基础数据生成和应用服务的效率,为实现跨平台缓存一化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解决办法

  • 标签: WEBGIS 跨平台 地图缓存 一体化 服务器代理
  • 简介:【 摘 要】 近些年, 测绘方面的研究不断发展,传统人工单独测绘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及行业需求,引用高新科学技术进入测绘领域,应用于城市更新中的实践工作中,是行业发展所需。论文分析了 无人机拍摄与三维立体扫描技术,以及两者的 结合与应用 ,仅供行业人士参考。

  • 标签: 空地一体化 测绘 城市更新
  • 简介:在充分认识地理国情普查主要任务内容、现有技术装备水平的基础上,总结了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技术手段,针对一化普查模式应用不成熟的情况,通过测试生产,分析总结了一化国情普查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以期进一步改进。

  • 标签: 一体化生产 国情普查 普查系统 生产测试
  • 简介:县区级数字城市在建设时通常存在市县数据不同构、资源无法深入共享、运维力量分散等问题。为合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建设数字城市市县一化模式,即“数据共建、软件共用、平台共享、维护共担”,并将其应用到常州市及县级数字城市建设,实现对常州市及其市辖县的一化设计、一化建设、一化服务运营,最终提高市县平台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为市县平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高效运维等提供坚实基础。

  • 标签: 市县一体化 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城市
  • 简介:针对农村地籍与城镇地籍的数据特点,突破传统地籍数据管理的各种局限性,提出了一套城乡一化的地籍数据管理方法.真正实现城乡地籍数据一化管理。该方法应用面向对象的地理数据模型Geodatabase,结合地籍空间对象逻辑模型图.给出了城乡一化地籍图形数据库组织结构设计。文中重点分析了农村地籍与城镇地籍在宗地编号方法、宗地对象、地籍空间对象逻辑模型等异同。城乡一化地籍数据库在设计上考虑了多类型、多比例尺图库管理问题,从数据结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具体实现农村地籍与城镇地籍数据的统一管理。

  • 标签: 地籍 城乡一体化 数据管理 GIS
  • 简介:<正>裴秀(公元224~271年)字秀彦,河东闻喜(令山西闻喜县)人,魏国时曾随司马昭行军作战,因参赞军机有功升任尚书,后任尚书仆射。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王朝,封裴秀为司空(即宰相),兼任地官,掌管国家户籍、土地和交通,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要使用和查阅各种地图资料。“制图六”正是他在亲自实践的基础上,批判继承前人制图经验而创造性地总结出来的地图绘制理论,他奠定了我国中古时期制图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地图制图学的发展,在世界制图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他明确地写下成文的制图规格,而且在他以后,直到利玛窦的世界地图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地图在内容、形式上虽多变化,在制图法的本质上没有很多新的发展,它始终是我国绘制地图的重要方法。裴秀这一时期的地图,是中国地图史的中坚,迫寻他地图制作的渊源和业迹,基本可以看出明代以前我国制图的发展过程和地图的主要源流。一、裴秀以前的地图地图是人类表达地理景观、描述地物空间位置的一种手段,它的实用价值有时是文字效果无法比拟的。因此,华夏初民在后来的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及学会把自己地理活动的范围用符号或图形表示出来,这便成了古典地图。

  • 标签: 制图六体 古代地图 舆地图 山海经图 中国传统 绘制地图
  • 简介:“金属矿山选矿尾砂、干渣和冶炼废渣膏充填技术”属于国土资源部关于《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和汇编(第二批)》公告(2013年第[11]号的推广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充填法开采,井下具备一定的干式运输充填系统。结合膏胶结充填使充填效果达到最佳。

  • 标签: 非金属矿山 充填技术 选矿尾砂 冶炼废渣 膏体 干渣
  • 简介:通过解译徐州市矿区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TM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斑块数等属性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3个时期各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在分析3个时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分形维数与稳定性指数的动态变化特征,从不同地类的空间形态的变化上定量探讨徐州矿区20a土地利用的演变。结果表明,1990~2000年,徐州矿区空间形态趋于简单,稳定性上升;2000年是一个转折点,1990年相对于2000年,5类地物分维数降低,稳定性上升;2010年相较于2000年,特别是建成区与耕地这2类地物分形维数上升,稳定性下降幅度较大。在城市化驱动下,经济发展,城市扩张,生态保护是区域土地利用分形特征与结构稳定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分形理论 徐州矿区
  • 简介:提出一种通过快速处理视频数据,精确获取高铁站台雨棚震动幅值及频率信息的方案。该方案采用特征提取、目标追踪、曲线修正等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技术辅助人工处理分析组成视频文件的各帧图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果精度,降低了误差干扰引起的不确定性。经业务化实施验证及对比分析,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特征提取 目标追踪 曲线修正
  • 简介:从GPS网布设的不同网形结构,通过平差计算结果,对点位精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布设GPS网网形的结论。

  • 标签: GPS网 网形结构 平差计算 点位精度
  • 简介: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拓展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的服务,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构成和关键技术问题,结合最新计算机网络技术、定位技术和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开放式、易扩展、灵活性强的服务体系结构;并从分业务层、应用设计层、元服务功能层和通信层四个层次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这种服务体系结构

  • 标签: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 服务体系 代理技术
  • 简介:本文论述了工程测量内外业一化测图系统的特点,对这一系统在两个工程中的应用作了总结,认为这一系统代表着当前工测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内外业一体化测图系统 特点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