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至今为止已发现的20个河外H2O超脉泽源的观测参数。多数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光度在几十至几百个L⊙之内,但TXFS2226-184源的河外H2O超脉泽源光度达6100L⊙它属于射电星系类型,主要是由于其谱线轮廓较宽所造成的一种例外情况。所有20个河外H2O超脉泽源的系统速度约为几百到几千km·s^-1,16个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峰值流量密度小于1Jy,但有4个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峰值流量密度大于6Jy(6.2~16Jy)。通过对这些河外H2O超脉泽源的观测参数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得到这些观测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峰值流量密度的对数分别与系统速度的对数和距离的对数之间存在着反相关关系。而河外H2O超脉泽源的光度的对数与距离平方和峰值流量密度乘积的对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河外H2O超脉泽源 观测特性 参数 光度 系统速度
  • 简介: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米射电望远镜对一批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500Jy)进行了H2O脉泽谱线的搜寻,了10个新的H2O脉泽源。其中9个源均与恒星形成区成协,它们是正在形成中的大质量星的标志,另一个则是著名的富碳星IRC10216,在富碳星包层中H2O脉泽活动的出现是罕见的。文章还讨论了这些新发现源的演化特性和时变特性。

  • 标签: 射电源 VLBI观测 分子谱线 射电望远镜 水脉泽源 富碳星
  • 简介:银河系中的巨分子复合体,例如CepOB3分子云,在其星际分子的射电谱线成图时表现出成团块的现象。利用它们的物理参数以及维里理论研究了CepOB3分子云C18O(J=1-0)团块的动力学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除L1211的C18O(J=1-0)团块外,其它所有的C18O(J=1-0)团块都存在关系式PextPmax和RminR。也就是说除L1211的C18O(J=1-0)团块外,其它所有的C18O(J=1-0)团块均是动力学稳定的。由此可信在L1211的C18O(J=10)团块中存在恒星形成过程。

  • 标签: 分子线 分子团块 动力学稳定性
  • 简介:1991年,我们利用欧洲VLBI网的Crimea、Torun、Westerbork、JodrellBank和上海25米射电望远镜在327MHz的频率上对3C345进行了VLBI联测。数据的视频信号相关处理是上海天文台的三台站VLBIMKⅡ相关处理系统上完成的。条纹搜索有采用通用的变化迁尺和条纹频率方法。结果成功地搜索到它们的条纹,其中上海-Crimea以及上海-WSRT两条基线的干涉条纹也成功的搜索到。我们所采用的成图软件是CALTECHVLBI程序,其中包括相位校准和幅度校准。以点源模型作为混合图迭代的初始模型。开始时只做相位校准,因为在重新恢复射电图象时,相位比振幅更为重要,直到相位拟合好时再做振幅校准。在成图过程中,使用抑制(u,v)数据法,即开始时只用总数据的1/3,即长基线数据进行成图:从自校准(AMPHI)、傅里叶变换(INVERT)到洁化(CLEAN),先找出最致密的部分,重复做二个循环得到较稳定的收敛结果,再由基线的长至短逐渐放开短基线的数据,找出扩展部分的结构。再重复上述过程做一遍,与此同时CLEAN的参数LOOPGAIN由0.4逐渐变小至0.1,最后得到终图。成图结果如图1所示,CLEAN波束为60×20(mas),PA4°。图中最大的流量为1.884Jy/beam,r.m.s残差为0.0154Jy/beam。图1中的结构显示在PA-130°方向上有所拉长,这与毫角秒尺度的喷流方向基本一致,而且这喷流有点象边缘增亮的,这可能说明喷流运动到这个尺度上(接近40mas)受到外部介质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偏传。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测来加以证实。

  • 标签: 射电源结构 VLBI观测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喷流 视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