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5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冰期地壳反弹理论,采用地球上4个最大冰帽参数,计算了最近21000年以来冰帽融化对地球惯性张量影响,得到理论和长期极移方向为西经74°2。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结果表明,关美板块不存在明显北向运动,所以国际上9个纬度观测序列平纬近80年长期变化存在着随经度系统性分布尚不能得到很好解释.,变化研究给出3-4mas/a长期极移结果有步证实。

  • 标签: 长期极移 板块运动 冰期后地壳反弹 冰帽 地球 惯性张量
  • 简介:以地球平极长期漂移观测值为约束,基于地球上8个冰盖参数,调整并得到南极冰盖地面质心位置可能不在南极点,而是位于余纬168°~170°、东经78°~82°附近。表明南极冰盖参数改变对平极长期漂移方向影响灵敏,对冰期地壳反弹引起地球自转主惯性张量有约1.4%相对影响。采用全球冰盖参数和修正南极冰盖参数估计得到平极长期漂移方向为西经78°.3,比作者等人2001年得到理论平极长期漂移方向为西经74°.8结果可能更接近于实测。估计表明,地球上其它29个小冰盖冰融事件引起冰期地壳反弹对地球平极长期漂移和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综合影响在目前天文观测精度下仍可以忽略。

  • 标签: 冰盖 地球平极 地极 地壳 自转
  • 简介:探讨和估计了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对地球钥速度和日长变化影响。各种引力常数变化理论包括了引力常数G随时间,空间以及速度变化几个方面的影响。另外也估计了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日长变化产生效应。其中有些研究对探讨地球自转变化也有启发意义。

  • 标签: 引力常数 地球自转 长期效应 日长变化
  • 简介:本文对JYD1962-1986年地极坐标值X、Y用6年滑动平均法求得其平极长期分量X0、Y0。并以BIH地极从价值系统为基准,对JYD系统长期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YD系统在1976年以后线性项发生了明显变化。

  • 标签: JYD地极坐标系统 稳定性 六年滑动平均法 相关系数
  • 简介:根据1990-1994年上海天文台(SO)和世界上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时间公报公布数据,对两种时间传递技术(Loran-C和GPS)确定国际时间同步长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SO时间实验室得到如下些结果:1、1990-1992年,由Loran-C时间传递技术确定结果表明:系统差约为600ns,不确定度约为90ns(1σ),准确度估计优于1μs。2、1993-1994年,由GPS时间传递技术确定结果表明:系统差优于30ns,不确定度约为15ns(1σ),准确度估计优于100ns。这些比较结果充分说明了GPS时间传递技术在国际高水平时间同步中必须有广泛应用

  • 标签: 原子时 时间比对 时间同步 时间信号传播 全球定位系统 GPS
  • 简介:本文采用上海吴淞验潮站1945年至1994年期间海平面月均值资料序列,通过小波变换时频分析和跳步时序模型数据新技术分析了上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规律。对未来2010年,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长期上升趋势进行了预测估计。

  • 标签: 海平面变化 验潮站 小波变换 时频分析 跳步时序模型
  • 简介:2002年9月12日曾对上海天文台1.56m反射望远镜新安装Tek2048×2048CCD照相机快门函数进行了测定,以供用户使用。还检验了此CCD系统线性,证明它线性在整个0—60000adu范围内良好。

  • 标签: 反射望远镜 快门函数 线性 CCD相机
  • 简介:天文国介般都从地球大气局部运动来解释天文时纬残差波动原因,但长期得不出确定结论。本文从残差波动异常同台站周围强震活动关系出发,论述了地下物质运动与构造活动也是产生天文时纬波动异常可能原因,其中关键地方铅垂线变化。作者认为,天文时纬仪器特长能检测铅垂线连续变化,若经改进,它即能铅垂线变化,又能对地震预测提供有益信息。

  • 标签: 天文时纬观测 地球物理 残差波动异常 地震 构造活动
  • 简介:卫星台站预报和数据预处理卫星激光测距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为激光测距仪提供引导数据和距离预报值;后者将测距数据中噪声剔除,保留有效数据,并生成统格式数据,以便进应用。随着激光测距技术发展,现使用数据格式已不能满足要求,为此ILRS提出种全新CRD统数据格式。该文介绍了上海天文台SLR卫星台站预报和数据预处理操作软件、标准点计算方法CRD新型数据格式应用

  • 标签: 卫星激光测距 卫星台站预报 数据预处理 标准点 CRD数据格式
  • 简介:根据上海天文台1.56m反射望远镜从1996年2月至1997年5月对海尔-波普彗星跟踪观测所得到有关喷出资料进行了系统阐述。文章根据喷出不同类型介绍了不同喷出———径向喷流、旋喷流和球状喷出有关数据和观测特征。

  • 标签: 彗星 海尔-波普彗星 喷流
  • 简介:为了定量估计云南天文台2.4m地平式反射望远镜在配置新CCD照相机散射光消除程度,在B,V,R,I各波段分别拍摄了天顶区附近晨昏蒙影天空平场。实测表明,如果不同旋转角度所拍平场取平均,对于视场绝大部分区域(不包括视场4个角以及尘粒像斑区域),该望远镜受散射光影响为-0.25%~+0.25%;但是对于需要平场精度为0.1%~0.2%观测工作,该望远镜有困难。未来使用6000×6000CCD(更大视场)时,散射光影响有待再次测定。

  • 标签: 2.4m望远镜 CCD平场 散射光
  • 简介:使用上海天文台25米天线和12.2GHz接收系统,对银面附近个HⅡ区复合体G18.2-0.3进行了射电连续谱观测。采用沿源运动轨迹,对观测曲线进行多子源模型拟合方法将该复合体中6个子源从延展HⅡ区辐射中离了出来,并导出了每个子源在122GHz频率上流量和角大小。结合国外台站2695MHz、4750MHz和10.55GHz上流量还得到了这些子源辐射频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热辐射性质,对具有射电复合线(H76a)资料和角尺度4个子源导出了它们电子密度在(1-3)×10^2cm^-3间,此外通过对G18.2-0.3复合子源IRAS资料分析和模型拟合还得到了每个子源周围冷尘埃等效黑体温度。其中4个子源并具有IRAS-LRS资料,分析它们得到了该HⅡ区成协尘埃性质。根据5个子源IRAS流理、频带以及色改正因子又求出了这些子源在1-500μm间总红外光度在2×10^4-10^5L⊙间。它表明与G18.2-0.3中各子源成协新形成星些大质量OB型星,它们在同个延展HⅡ区中如此密集证明了大质量星“致密堆积”形成模式合理性。

  • 标签: 银道面 VLBI观测 红外辐射 射电连续谱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HⅡ区复合体
  • 简介:上海VLBI相关处理中心引进了款国外新近研发VLBI相关后处理软件PIMA,它在相位校准、复带通校准和条纹搜索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特别适合于射电源成图和绝对天体测量。以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sianPacificSpaceGeodynamics,APSG)测地VLBI观测为样本,介绍了PIMA软件配套数据分析软件VTD/Post—Solve特点和处理流程。对PIMA获得观测量文件以及国际VLBI天体测量和大地测量服务(InternationalVLBIServiceforGeodesyandAstrometry,IVS)常规数据处理获得观测量文件,分别进行了台站坐标和射电源位置参数解算。二者解算结果在测量误差范围内致,且在低信噪比情况下,PIMA获得了更多观测量。后续APSG观测将包括更多数微弱射电源。PIMA软件有望在此类数据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VLBI APSG观测 相关后处理 数据分析
  • 简介:本文介绍了利用GPS卫星广播星历表计算卫星坐标和速度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广播星历中随机噪声,使卫星坐标精度达到广播星历应有的精度。同时卫星速度精度也可达到相当于坐标精度水平。

  • 标签: 人造卫星动力学 轨道改进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广播星历表 坐标
  • 简介:上海地区GPS综合应用数据采集处理中心设立在上海天文台,经过两年多实时运行,网络设备处理计算机相对稳定,处理软件也渐趋成熟和完善;介绍了GPS数据采集处理中心网络结构、数据自动化处理软件。

  • 标签: GPS 综合应用网 数据采集处理 软件
  • 简介:针对区域导航系统卫星轨道预报精度差、在轨卫星故障或者GEO卫星轨道机动轨道快速恢复问题,对独立时间同步体制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广域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从非传统力学角度提出了通过单历元广域差分进行星历误差改正技术,完善了广域差星历误差改正体制;并通过协方差矩阵分析了广域差星历改正数误差传播规律,设计了控制误差传播放大算法。模拟实验结果证明,在时间同步条件下可以通过发播等效钟差改正数、星历误差改正数实时地为服务区内用户提供高精度卫星星历和卫星钟差改正参数。星历误差改正参数精度基本不受先验轨道、卫星钟差精度和观测数据累计时间长度影响;在综合观测误差改正精度为2ns情况下,可为系统实时提供平均精度优于5m星历误差改正参数。

  • 标签: 卫星导航 广域差分 时间同步 星历误差 协方差分析
  • 简介:阐述了吸附泵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吸附泵在氢原子钟上使用情况;提出了吸附泵在上海天文台氢原子钟上使用建议。

  • 标签: 吸附泵 吸气剂 氢钟 激活
  • 简介:介绍了稀疏矩阵四种常见形式以及稀疏矩阵技术在天测与测地VLBI数据处理应用。推演了天测与测地VLBI数据综合解算中所用稀疏矩阵形式下待估参数求解和协方差矩阵估算算法。通过对是否采用稀疏矩阵技术时方程求解(乘法和加法)运算对数估算和比较,表明普通最小二乘方法运算对数约为参数总数3次方,而采用稀疏矩阵技术时运算对数近似与参数总数成线性关系,从而能够在现代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大样本数据处理中显著缩短计算时间。

  • 标签: 稀疏矩阵 VLBI 数据处理 天文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