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揭示和讨论了小波变换时频谱分析中随频率而变化的部效应现象;提出和叙述了跳步时间序列分析的模型和方法,用以限制小波变换的部效应,改进信号检测的分辨率;并通过模拟天文资料序列的试验,证实了跳上不时序模型对限制小波变换部效应的显著贡献。

  • 标签: 小波变换 端部效应 时序分析 频谱分析 跳步时间序列分析
  • 简介: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米射电望远镜对一批强IRAS远红外(流量F100μ>500Jy)进行了H2O脉泽谱线的搜寻,了10个新的H2O脉泽。其中9个均与恒星形成区成协,它们是正在形成中的大质量星的标志,另一个则是著名的富碳星IRC10216,在富碳星包层中H2O脉泽活动的出现是罕见的。文章还讨论了这些新发现的演化特性和时变特性。

  • 标签: 射电源 VLBI观测 分子谱线 射电望远镜 水脉泽源 富碳星
  • 简介:介绍了测地空间VLBI论证实验(GEDEX)的观测方案、预期目标和已获得的实测资料概况,并对测地空间VLBI单观测导致的奇异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检验。对空间VLBI地—空基线时延的解析表达式分析表明,空间VLBI天文测地参数的联合平差要求每次实验至少观测3颗射电源。基于对法矩阵的数值检验,GEDEX实验的单观测资料可用于定轨和解算地球定向参数(EOP),但用于地面VLBI站坐标测定时,地面站坐标与钟参数强相关。为了克服单观测导致的奇异性,我们提出在VSOP卫星的观测过程中,增加地面站对其它射电源的观测;或者在资料处理中,延长观测资料的时间跨度,以包括多颗射电源的观测资料

  • 标签: 空间VLBI VSOP卫星 空间测地 论证实验 奇异性
  • 简介:研究了至今为止已发现的20个河外H2O超脉泽的观测参数。多数河外H2O超脉泽的光度在几十至几百个L⊙之内,但TXFS2226-184的河外H2O超脉泽光度达6100L⊙它属于射电星系类型,主要是由于其谱线轮廓较宽所造成的一种例外情况。所有20个河外H2O超脉泽的系统速度约为几百到几千km·s^-1,16个河外H2O超脉泽的峰值流量密度小于1Jy,但有4个河外H2O超脉泽的峰值流量密度大于6Jy(6.2~16Jy)。通过对这些河外H2O超脉泽的观测参数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得到这些观测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河外H2O超脉泽的峰值流量密度的对数分别与系统速度的对数和距离的对数之间存在着反相关关系。而河外H2O超脉泽的光度的对数与距离平方和峰值流量密度乘积的对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河外H2O超脉泽源 观测特性 参数 光度 系统速度
  • 简介:本文利用理论上失利的哈雷彗星OH脉泽谱线的平均流量密度公式,计算了一组结果与观测值进行比较,彼此互相符合较好,表明OH脉泽谱线理论模型是比较好的。并且根据哈雷存在星在OH脉泽谱线形态的初步分析,表明它在形态上与晚型星系统内OH的非标准双峰脉泽谱线存在着某些定性的相似性。

  • 标签: 哈雷彗星 晚型星 星周包层 热斑 羟基源 OH脉泽谱线
  • 简介:全球定位系统(GPS)广播电文中的“星期数”信息组字段的最大值为1023,因此,GPS系统时间(星期数——译者注)将在1999年8月21~22日的子夜时刻“翻滚”(rollover),即在第1023星期的结束时刻,GPS系统的“星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系统时间 期数 信息组 最大值 接收机
  • 简介:罗兰C西北太平洋链(9970)今年9月份,罗兰C西北太平洋链进行了频繁的时刻调整。据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报道,调整分别发生在9月9日、11日、14日、15日、16日,总量达1.5μs,方向超前。9月23日又进行了提前0.3μs的调整。陕西天文台测量到了这些调整。据陕西天文台综合了日本通讯综合研究所(CRL)及日本国立天文台(NAOT)东京的测量结果分析,罗兰C西北太平洋链的发射时刻9月底和9月上旬相比共提前了约1.5μs。

  • 标签: 西北太平洋 陕西天文台 综合研究所 美国海军 测量结果 频率调整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上海天文台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天文组用φ6米射电望远镜在6厘米波段观测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所取得的资料处理过程,郑重于局部的证认。

  • 标签: 日环食 射电望远镜 射电观测 观测资料处理
  • 简介:用上海天文台研制的八通道GPS定时接收机PTS-1[1],进行了不同的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比较。采用测量平均法和测量拟合法的结果表明,定时精度和测频精度比单点测量法提高2~3倍,达到30ns和3×10-13/d。这种低代价的轻便接收机能获得更好的效益,对许多用户是有实用价值的。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GPS) 时间比对 时间同步 频率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