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海洋潮汐和大气、海洋、海冰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它对地球气候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海潮对流经大陆沿岸或大陆架的洋流有很强烈的作用。潮汐流产生混合湍动;潮汐耗散和内潮波效应对海洋环流的传输和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1995年前后,使用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资料,建立了十多个海潮模型。研究表明,1994—1996年期间发展起来的正压波海潮模型在深海的精度为2~3cm,空间分辨率为50km量级,在浅海区域的精度显著下降。近年来运用更加成熟精细的流体动力学理论模型,在数据同化技术中使用时间跨度更长的测高资料,已经建立了一些改进的海潮模型。该文使用验潮站潮汐常数、测高资料以及交叉点资料,评估了6个海潮模型在浅海区域(包括中国海海域)的表现,以应用于今后对海平面的研究。初步分析表明,浅海区域的海平面高度的误差仍然相当显著。要发展海洋潮汐模型需要进一步减小潮汐混淆效应,提高长周期潮汐的精度,尤其在浅海区域。模型的改进必将增进对潮汐现象的认识,促进学科间进行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研究(例如潮汐摩擦引起的月球自转的长期缓慢减速、地球内部结构的物理学研究等)。

  • 标签: 海洋潮汐模型 浅海海域 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资料
  • 简介:文章详细介绍了VLBI电缆延迟测量的改进设计,针对在电缆延迟校正器研制和使用中遇到的问题,重新设计了反射调制、电缆测量和相位比较模块,并作了详细的推导分析。在校正器设计中还增加了数据自动采集模块,将计数、串口通信、实时控制功能集成到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芯片,提高了延迟校正器的使用灵活性,使数据采集实现完全自动化,降低了研制成本。

  • 标签: VLBI电缆延迟测量 相位变化 反射调制
  • 简介:通过对佘山站模拟式微波辐射计的改进,摒弃了传统的绘图仪,提高了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劳动成本。系统设计以ARM核微控制器和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为核心,外接存储器和其他外围电路,很好地实现了数字自动零点补偿和数据采集功能,使得硬件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功能更多、可扩展性更强。

  • 标签: ARM FPGA 零点补偿 数据采集
  • 简介:主要介绍上海天文台利用FPGA技术研制高精度数字分频钟的设计工作。采用FPGA技术实现了诸如数码管的控制、按键的处理、高精度秒信号的产生以及与外秒间同步等设计所需功能。设计电路大大简化,使得功能更加可靠,性能更加稳定。

  • 标签: FPGA 高精度 数字分频
  • 简介:氢脉泽是现代一种高精度的时间和频率标准,其在基础理论、导航和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型、易搬运、高性能氢原子钟的研制势在必行。介绍了一种主动型双真空氢原子钟的小型化设计,并将其与传统型氢原子钟设计进行了比较。

  • 标签: 主动型氢脉泽 小型化 双真空
  • 简介:在建的上海65m射电望远镜计划进行L到Q等8个波段的观测,其中K波段(18~26.5GHz)观测带宽达8.5GHz,为了实现宽带微波信号从天线接收机到终端控制室近500m距离的高质量传输,采用1~12GHz的宽带微波信号光纤传输链路。在介绍光纤传输链路的构成和总体性能参数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光纤的衰减和色散特性,阐述了宽带微波信号光纤传输链路的设计方案,并与电缆传输链路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光纤传输链路的优势和方案的可行性。

  • 标签: 宽带微波信号 光纤 光纤传输链路 噪声系数
  • 简介:给出的卫星激光测距的二轴系统实现了通过软件控制望远镜coude光路调整、接收系统SPAD和APD的自动切换、视场光阑大小的自动调节、以及发射光束指向的精确控制。该系统是基于MPC07运动控制卡,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实时控制,旨在实现不同功能的调节,提高卫星激光测距的自动化程度。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技术指标及软件工作方式。

  • 标签: 激光测距 MPC07SP运动控制卡 二轴控制 VISUAL basic coude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