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竹黄因其主要活性成分竹红菌素在医药、食品及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前景而日渐受到广大研究者关注.本文综述了竹黄生物学性状、无性型分离、及固体和液体培养研究现状.探讨了人工培养未来发展.

  • 标签: 竹黄 竹红菌素 人工培养
  • 简介:采用叶碟诱捕法从2007年进口美国大豆携带土壤和2006年从黑龙江感病大豆田采集土壤中分离出2株疫霉菌菌株,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致病性、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形态观察为疫霉属真菌;接种大豆后出现典型大豆疫病症状;采用大豆疫霉特异性引物PCR检测,2个菌株均能扩增出分子量为350bp特异性条带。结合形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检测,2株病菌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KaufmannetGerdemann)。

  • 标签: 大豆疫霉 分离 鉴定 分子检测
  • 简介:为实现真菌发酵生产黄酮,用HPLC和氯化铝比色法,从四川、贵州、山东等地采集银杏根、茎、叶中分离到7株产黄酮真菌。分子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Colletotrichum和Fusarium,菌株QC102经鉴定为ColletotrichumacutatumSimmonds,其总黄酮产量为8.2μg/mL。

  • 标签: 银杏 内生真菌 黄酮 槲皮素 HPLC
  • 简介:金耳(TremellaaurantialbaBandonietZang)是我国稀有的珍贵食用菌和药用菌,具有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阳之功效。多糖作为金耳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血栓和抗氧化等作用。但由于技术手段落后,金耳多糖化学研究比较滞后,其药理活性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粗多糖研究,对均一多糖化学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还很少涉及,这种状况对合理开发和利用金耳多糖产品造成很大影响。该研究对金耳子实体多糖进行了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分子修饰和生物活性研究,为更好地开发金耳资源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利用水提醇沉、膜分离、离子交换层析(DEAE—SepharoseFastHow)和凝胶层析(SephacrylS500HR系列)等分离技术,采用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作为活性筛选依据,获得3个较高生理活性均一多糖(TAPAl、TAPBl和TAPEl)。其中TAPAl和TAPBl2种均一多糖分子量分别为1.35X106D和7.6X105D,利用单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红外光谱和NMR谱(一维和二维),对其一级结构进行了研究。TAPAl、TAPBl结构分别为

  • 标签: 金耳 多糖 NMR 结构鉴定
  • 简介:自吉林省长白山植物牛皮杜鹃(Rhododendronaureum)叶片上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经鉴定为鲍氏刺囊壳(Ascotrichabosei)。该菌典型特征是子囊壳外壁着生曲膝状附属丝和产生碟形子囊孢子。该菌为我国首次报道。

  • 标签: 子囊菌 阔叶树 培养物 新记录种
  • 简介:采用显色反应、薄层层析色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对甘蔗叶内16株内生真菌代谢产物进行黄酮类化合物检测。结果共筛选到3株能够产黄酮类化合物内生真菌(GZ-1、GZ-4和GZ-5)。依据真菌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Z-1、GZ-5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aculeatus),菌株GZ-4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 标签: 甘蔗叶 内生真菌 黄酮 棘孢曲霉 黑曲霉
  • 简介:首次从凤尾蕨属井栏边草(Pteris,multifida)根、茎和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20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其中18株分别隶属于8个属。研究结果表明:风尾蕨不同部位内生真菌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 标签: 凤尾蕨属 内生真菌 分类
  • 简介:对采自中国长春香薷白粉病菌进行系统观察和测量,鉴定其为本间白粉菌(ErysiphehommaeBraun),同时发现了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quisqualisCes.),并对重寄生菌叶部寄生特征及培养特征进行了描述。室内检测结果表明,重寄生菌重寄生强度较高,可抑制白粉病发生。

  • 标签: 香薷 本间白粉菌 无性型 白粉寄生孢
  • 简介:从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根状茎中分离出24株内生真菌,分别对其液体发酵液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筛选出3株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它们分别属于曲霉属、青霉属和无孢菌类.

  • 标签: 虎杖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物质
  • 简介:为明确蔬菜土传病害病原菌种类及筛选有益真菌,对采自我国东北地区主要蔬菜根茎样本进行了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19个属30个种或变种,其中镰孢菌属为优势属,共分离得到10个种。研究结果表明:葫芦科蔬菜上分离真菌种类最多,为11个属17个种。从采集地来看,在黑龙江和辽宁两省分离真菌数量较多,分别为12个属18个种和11个属18个种,吉林省最少,仅有2个属5个种。

  • 标签: 蔬菜 根茎组织 真菌
  • 简介:介绍了一种简单、快速利用毛细管分离竹黄单孢菌株方法。用毛细管吸有孢子液一端轻印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印迹固定显微视野,快速确定单孢,简易地分离了竹黄单孢菌株。该方法值得推广到其它种类真菌单孢分离工作中。

  • 标签: 竹黄 毛细管 单孢分离
  • 简介:对采自我国6省18市(县)蔬菜根茎样本进行了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镰孢菌10个种。其中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为优势菌,占镰孢菌总量73.42%,其他种类镰孢菌为锐顶镰孢(F.acuminatum)、弯角镰孢(F.camptoceras)、蓝色镰孢(F.coeruleum)、木贼镰孢(F.equiseti)、砖红镰孢(F.lateri-tium)、芬芳镰孢(F.redolens)、半裸镰孢(F.semitectum)、腐皮镰孢(F.solani)和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初步明确了我国部分地区蔬菜根茎上镰孢菌种类及优势种群,为我国蔬菜镰孢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蔬菜 真菌 分类 镰孢菌
  • 简介:为了解药用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内生真菌组成情况,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桔梗根部分离得到菌落形态一致链格孢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鉴定为桔梗链格孢(AlternariaplatycodonisT.Y.Zhang)。

  • 标签: 桔梗 内生真菌 桔梗链格孢
  • 简介:采用常规分离法从不同地区健康黄栌根系中共分离得到33株内生真菌,其优势类群主要包括无孢菌群、腐质霉属、青霉属等,而且不同地区黄栌根系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内生真菌对黄栌枯萎病病原——大丽轮枝孢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团炭角菌、黑乌霉属、假丝酵母属菌株抑制作用较强,其它内生真菌菌株对大丽轮枝孢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 标签: 内生真菌 大丽轮枝孢 拮抗真菌 黄栌
  • 简介: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采自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较多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真菌菌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3个种,即雪白弯颈霉(T.niveum)、柱孢弯颈霉(T.cylindrospo-rum)及地生弯颈霉(T.geodes),其中(T.cylindrosporum)和(T.geodes)为中国新记录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真菌为喜冷真菌,表现出具有海拔分布特点。

  • 标签: 分类 弯颈霉属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对采自东北地区保护地内38株黄瓜枯萎病病株及8株未发病黄瓜植株根茎进行真菌分离与鉴定,共得到真菌11个属18个种,其中威尔士棒孢(Corynesporacambrensis)为中国新记录种。镰孢属(Fusarium)为优势属,分离到8个种及变种。

  • 标签: 黄瓜枯萎病 威尔士棒孢 真菌 新记录种 分类
  • 简介:从野生霍山石斛(Dendrobiumhuoshanense)根中分离出1株内生真菌SH-01,纯化后以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将内生真菌SH-01与霍山石斛试管苗共生培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该菌株对石斛试管苗鲜重、株高及分蘖都有一定促进作用,对株高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但对鲜重和分蘖促进作用不显著(P〉0.05)。在离体条件下,选择适当内生真菌与石斛共生培养可以促进石斛试管苗生长。

  • 标签: 霍山石斛 内生真菌 试管苗
  • 简介:为获得高效抗氧化菌株,采用直接提取方式从20个大型真菌菌株菌丝体培养液中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法、DPPH法测定各菌株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及1,1-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各菌株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O2)、·OH及DPPH-均有一定清除作用,其中菌株NG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OH-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75.56%;菌株02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O2-)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37.51%;菌株EG菌丝体培养粗提液对DPPH-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66.91%.

  • 标签: 抗氧化 菌的筛选 菌丝体培养 粗提液 真菌菌株 清除效果
  • 简介:采用组织块分离方法对五味子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人参疫病病菌[Phytophthoracactorum(Leb.etCoh.)Schroet.]、人参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panaxWhetz.)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内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试验共分离得到7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出33株,分别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科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柱隔孢属(Ramularia)和瘤座孢科镰刀菌属(Fusarium)。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5个内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3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乙醇提取液对2种病原菌均有一定抑菌活性。

  • 标签: 五味子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