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05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沿丝伞属(NaematolomaP.Karsten)真菌6种,其中1个拟定新种,即圆盘沿丝伞(拟)(NaematolomadiscodiumMengT.X.etTolgor);1个中国新记录种,即亚绿沿丝伞[Naematolomasubviride(Berk.&Curt.)SmithA.H.];内蒙古、吉林、江西、西藏新记录种烟色沿丝伞[Naematolomacapnoides(Fr.)P.Karsten]和内蒙古、四川新记录种亚砖红沿丝伞[Naernatolomasublateritium(n.)P.Karsten]。

  • 标签: 沿丝伞属 形态学分类 地理分布 担孢子
  • 简介:通过田间调查与定点系统观察,结合沈阳地区的气象条件,对裂叶豚草锈病在沈阳地区的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叶豚草锈病属于喜高温、高湿型病害;该病于6月初在沈阳地区开始发病,可持续至9月,以7~8月发病最重。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30℃和相对湿度96.9%条件下接种锈菌冬孢子,4d后裂叶豚草即可发病;冷冻保藏(-20℃)可打破冬孢子休眠,在沈阳地区冬孢子是第二年锈病发生的初侵染菌源。苍耳柄锈菌裂叶豚草专化型对裂叶豚草表现出了显著的致病性、致死性及专一性,证明是防治裂叶豚草的理想生防菌。

  • 标签: 三裂叶豚草 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 锈病 流行规律
  • 简介:报道了广东和海南红树林湿地真菌的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红树林淤泥中分离出的篮状菌Talaromyceshelicus(Raper&Fennell)C.R.Benj,采自海洋腐木中的海生双室孢腔菌BiatriosporamarinaK.D.Hyde&Borse以及内生拟内黑盘壳菌EndomelanconiopsisendophyticaE.I.Rojas&Samuels,并对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标本保存于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实验室(HMGDOU)。

  • 标签: 红树林湿地真菌 形态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主要对中药茯苓中的萜类和多糖类成分进行了综述.到目前为止已从茯苓的菌核和菌丝中分离到萜类物质39个,其中羊毛甾-8-烯型萜12个,羊毛甾-7,9(11)-二烯型萜16个,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萜7个,3,4-开环-羊毛甾-8-烯型萜2个,环二萜类1个,齐墩果烷型萜1个;分离到多糖类物质23个.

  • 标签: 化学成分 三萜 多糖 茯苓
  • 简介:研究了多脂鳞伞(Pholiotaadiposa)、翘鳞伞(P.squarosa)和多脂翘鳞伞(P.squarroso-adiposa)种鳞伞属真菌的菌丝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和翘鳞伞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多脂翘鳞伞最适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多脂鳞伞和翘鳞伞最适氮源均为牛肉膏和酵母膏;而多脂翘鳞伞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和蛋白胨。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25℃。多脂鳞伞在pH值6-8均生长良好,最适pH值7-8,偏碱性;翘鳞伞和多脂翘鳞伞最适pH值均为6-7。

  • 标签: 多脂鳞伞 翘鳞伞 多脂翘鳞伞 菌丝 生物学特性
  • 简介:2010年第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主办、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承办。本次评比经由科技期刊界有关专家组成的评比委员会的遴选,根据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等近20项评价指标,经专家量化打分、评比排序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对参评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进行评审,《菌物研究》荣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 标签: 中国高校 特色科技期刊 研究荣获
  • 简介:2010年第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主办、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承办。本次评比经由科技期刊界有关专家组成的评比委员会的遴选,根据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等近20项评价指标,经专家量化打分、评比排序和网上公示等程序对参评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进行评审,《菌物研究》荣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 标签: 中国高校 特色科技期刊 研究荣获
  • 简介:将灵芝(Ganodermalucidum)生长过程分为6个阶段,分别对其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沉淀的多糖和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灵芝总多糖、40%和80%体积分数乙醇沉淀多糖含量均在菌蕾期最高;65%乙醇沉淀多糖含量以子实体成熟期最高;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在菌盖分化期最高。

  • 标签: 灵芝 不同生长阶段 多糖 三萜类化合物 含量测定
  • 简介:通过木霉属(Trichoderma)3菌株与双鸭山蔬菜大棚中的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f.cucumerinum)、黄瓜果腐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菜豆叶枯病菌(Cladosporiumsp.)的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绿色木霉1(TrichodermaviridePers.exGray1)可作为双鸭山蔬菜大棚中的黄瓜枯萎病、黄瓜果腐病、菜豆叶枯病3种病害的生物防治拮抗菌加以利用,该拮抗菌对菜豆叶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绿色木霉2(Trichodermaviride2)对黄瓜果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而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Rifai)对以上3种病原菌都有抑制效果,对菜豆叶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绿色木霉2对黄瓜枯萎病菌和菜豆叶枯病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木霉 黄瓜枯萎病菌 黄瓜果腐病茵 菜豆叶枯病菌 拮抗作用
  • 简介:Excel是常用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笔者采用基于Excel的VBA编程方法,编写了“多项式的角函数拟合单峰曲线”程序,经教学科研工作中使用,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文中发表了该程序的源代码及使用方法,供广大科教人员下载使用。

  • 标签: EXCEL VBA编程 多项式的三角函数 单峰曲线
  • 简介:为了明确引起江平原地区大豆根腐病的镰孢菌(Fusarium)种类及优势种群,对该地区大豆根腐病样本进行了采集。通过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6种镰孢菌,分别为木贼镰孢(F.equiseti)、尖孢镰孢(F.oxysporum)、芬芳镰孢(F.redolens)、半裸镰孢(F.semitectum)、腐皮镰孢(F.solani)和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其中尖孢镰孢(F.oxysporum)的分离频率最高,达16.67%。对6种镰孢菌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

  • 标签: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形态鉴定 三江平原
  • 简介:为结合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的优点、克服液体菌种不能长距离运输的不足,对杏鲍菇液体培养的菌丝球与基质结合的再固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菌丝萌发力与生长速度的比较筛选出最适合"杏大"的基质配方为玉米芯78%,麦麸20%,石膏2%,与其他基质配方相比差异显著(P〈0.01)。25d内保藏时间对菌丝的生长速率和菌丝萌发力没有明显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优化的再固化菌种在不同的保藏时间进行呼吸强度和纤维素酶活测定,结果显示,再固化菌种呼吸强度随着保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25℃保藏35~45d时菌丝的呼吸强度急剧上升,在45d时达到最大1.1328mg/(g·h);纤维素酶活随保藏时间下降,菌种活力下降,因此再固化菌种的保藏时间在35d为宜。

  • 标签: 杏鲍菇 液体菌种 再固化菌种
  • 简介:应用不依赖于培养方法的分子技术,研究堆肥中真菌群落的组成及其随温度变化的现象,正在修正以往人们对堆肥过程中重要真菌类群的认识。另外,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利用虽有限,但已经较先前开始时揭示出更大、更多样化的菌物群落特异性。嗜热菌物种的数量,潜在地促进了先前研究的非特异性嗜热菌物种被大量发现,这些菌物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技术应用潜能。

  • 标签: 堆肥 嗜热真菌
  • 简介:针对目前黑木耳代用料栽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吉林省东部地区资源及气候特点,系统地对黑木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最适培养料装量为800g;在接种时间为3月10日、置于相同培养条件下,最适栽培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初;菌丝体培养最适温度20~25℃,初期略高;最适水分条件为采用间歇式供水,干湿交替;最适光照条件为全日光。

  • 标签: 黑木耳 代用料 栽培技术
  • 简介:花脸香蘑是一种尚待开发的野生食药用菌。发酵料、室外荫棚熟料覆土和室内可控出菇试验房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花脸香蘑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周年栽培,培养条件为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2~25℃,子实体原基形成温度18~22℃,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18~26℃;菌丝适宜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空间相对湿度以60%为宜,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的空间相对湿度90%~98%,要求通风良好,覆盖富含腐殖质且透气性、保湿性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花脸香蘑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

  • 标签: 花脸香蘑 发酵料 熟料覆土 可控出菇试验房 周年栽培
  • 简介:摘要: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废弃物的资源化。以马铃薯淀粉工业为例,治理该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能依靠该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支撑。实践证明,在众多高新技术里面,生物技术的威力最大、效果最好。文中在回顾了生物技术应用于废弃物资源化领域的大量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马铃薯淀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制过程中生物技术的杰出表现,展示了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和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 标签: 生物技术 废弃物资源化 黑曲霉 木霉 地衣芽孢杆菌 微生物群落分析
  • 简介: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降解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约90%的真菌种类仍然未知,且大部分难于分离和培养.因此核酸杂交;核酸序列分析;DNA指纹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这几种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真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真菌生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 DNA指纹分析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