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3个编码蛋白的基因RPB1、RPB2和TEF1以及1个非编码序列28SrDNA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孢盘菌属位于系统树的上端,形成一个单系群,其中长春孢盘菌和北京孢盘菌为姐妹群,它们进一步与该属另3个种(包括该属的模式种)聚类在一起。序列分析结果支持将子囊孢子大小作为孢盘菌属区分物种的依据,还表明火丝菌科可能不是一个单系群。在参试属中,孢盘菌属与侧盘菌属的关系较为密切,它们具有极其相似的薄壁子囊,这表明在属的等级上子囊形态可能携带系统发育方面的信息。

  • 标签: 序列联合分析 蛋白编码基因 火丝菌科
  • 简介:根据多年的野外调查和相关的研究资料,对孢发属(BryoriaBrodo&Hawksw.)地衣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报道新疆孢发属地衣10种。其中Bryoriachalybeiformis,Bryoriafuscescens,Bryorianadvornikiana和Bryoriasimplicior为中国新记录种,Bryorialanestris,Bryorianitidula,Bryoriatrichodesssp.trichodes,Bryoriapseudofuscescens为新疆新记录种。

  • 标签: 小孢发属 分类 新记录种 新疆
  • 简介:以产檗碱的内生真菌S6为出发菌株,采用多种单一或复合诱变措施对其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最终筛选得到高产菌株S-Nu-302。其檗碱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170%,达到12.28mg/L;生长速率提高81.7%,达到5.72g/L;经10次传代显示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 标签: 内生真菌 小檗碱 诱变
  • 简介:S-NU-3-2菌株是对源自药用植物黄檗的内生真菌S6进行诱变获得的檗碱产量比出发菌株有明显提高的突变株,本研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期进一步提高其产量,为开发利用真菌发酵生产植物活性成分的新途径奠定基础。以菌丝生长和檗碱产量为指标,筛选出了适宜该菌株发酵的基本培养基、碳源、氮源、光照和培养温度,并经进一步的正交试验优化,得出该高产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豆芽汁基本培养基含蔗糖3%,酵母膏0.2%,pH7.0,温度26℃,全光照培养。与初始培养条件相比,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该菌株的檗碱得率提高了47.2%,菌体生物量提高了24%。

  • 标签: 内生真菌 高产突变株 黄檗 小檗碱 培养条件优化
  • 简介:刺猴头过滤掉发酵液的发酵菌丝体,水提和碱提后获得的均一组分多糖HMP-w1.1和HMP-a1.1进行结构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HMP-w1.1是分子量为36.3kD的α型吡喃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岩藻糖(Fuc);HMP-a1.1是分子量为42.8kD的β型吡喃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an),半乳糖醛酸(GalU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岩藻糖(Fuc)。综合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的试验结果,推断HMP-w1.1的糖苷键构型可能为1→、1→4、1→4→6、1→6、1→2、1→2,6;HMP-a1.1的糖苷键构型可能为l→6、1→2、1→2,6。

  • 标签: 小刺猴头菌 菌丝体多糖 结构研究
  • 简介:通过体外和小鼠体内试验,验证荧光标记的刺猴头菌多糖的稳定性和生物体内代谢途径。结果表明:标记后的刺猴头菌多糖体外稳定性在24h内良好,小鼠体内代谢途径主要通过消化系统代谢,并在8h内基本代谢完毕,这一结果为荧光标记真菌多糖的药理活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荧光标记 异硫氰酸荧光素 稳定性
  • 简介:通过对黄褐筛菌(Cribrariaaurantiaca)和筛菌(Cribrariamicrocarpa)的孢囊及囊被进行显微结构观察,为筛菌属黏菌分类提供了图鉴资料。

  • 标签: 黄褐筛菌 小筛菌 子实体 囊被网
  • 简介:《菌物研究》编辑部现已全面采用网上在线投稿,编辑部不再接收邮寄纸稿和电子信箱投稿。投稿时,请您登陆菌物研究主页http://jwri.jlau.edu.cn,点击“作者投稿”,注册您的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登陆。

  • 标签: 投稿 菌物 在线 系统 电子信箱 HTTP
  • 简介:系统回顾了微孢子虫起源进化的研究进展及其系统分类现状。近30年来,一些依据SSUrDNA序列、翻译延伸因子1α序列、直系同源蛋白基因树及真菌蛋白质组生命树等的研究支持微孢子虫起源于原生生物。但同时大量的单基因或多基因系统发育研究又支持微孢子虫起源于真菌。最近一系列独立的系统基因组学研究结果,加上在罗兹菌门中发现了介于真菌和微孢子虫中间类型的近微孢虫菌属(Paramicrosporidium)、线孢虫菌属(Mitosporidium)和噬核菌属(Nucleophaga),进一步支持微孢子虫起源于罗兹菌门的噬核菌属谱系。

  • 标签: 微孢子虫门 进化起源 系统分类 罗兹菌门 滑鞭虫门
  • 简介: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资料,对我国丝盖伞属凹孢亚属Inocybesubgen.Inosperma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确认该亚属8个分类群在中国的分布,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包括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褐丝盖伞Inocybeneobrunnescens、淀粉味丝盖伞I.quietiodor、蜡盖丝盖伞I.lanatodisca。根据采集的材料对此3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绘图,并基于ITS序列,采用贝叶斯法分析了与之相近物种之间的系统学关系。基于nLSU序列重建了我国丝盖伞属凹孢亚属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我国该亚属物种与欧洲和北美的近缘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认为裂盖组为非单系群。

  • 标签: 丝盖伞科 物种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新记录种
  • 简介:文中综述了核糖体基因在黏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现状,并就目前黏菌分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 标签: 黏菌 分子系统学 核糖体DNA
  • 简介:报道了中国垂幕菇属新记录种——瘤核垂幕菇(Hypholomatuberosum)。对SWUST2007101001号标本的分离菌株Ht.1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ITS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对相关类群的形态和分子分类进行了讨论。将该菌株鉴定为瘤核垂幕菇,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是Strophariaambigua(AY818350)、Strophariainuncta(EU784417)和Weraroavirescens(EU784438)。由系统进化树推断瘤核垂幕菇是多元进化。

  • 标签: 瘤核垂幕菇 形态特征 RDNA-ITS 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