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报道了中国柄菇属的一个新记录种——橙褶柄菇[Lepiotacitrophylla(Berk.&Broome)Sacc.],标本采自中国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绿石林公园。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褶浅橙色,担孢子侧面观近圆柱形,褶缘囊状体棒状或窄棒状,盖表鳞片呈栅状排列,末端细胞无明显分化,近圆柱状或稍窄棒状,具锁状联合。该种被置于卵孢柄菇组。

  • 标签: 橙褶环柄菇 新记录种 分类学
  • 简介:编写出中国柄属的已知44种的分类检索表,希望能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丰富的柄菇属资源的物种多样性,也期望今后在逐步完善我国柄菇属的研究过程中,对本文内容加以改进修正。

  • 标签: 环柄菇 资源 分类 中国
  • 简介:报道了柄菇属距孢柄菇组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红斑柄菇(Lepiotaerythrosticta)和黄栗柄菇(Lepiotaluteocastanea)。根据中国的标本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就重要显微特征进行绘图,讨论了它们与相近种的区别,总结了其分布、生境等特点。

  • 标签: 红斑环柄菇 黄栗环柄菇 距孢环柄菇组
  • 简介:为提高榛蘑人工栽培中出菇的稳定性,对蜜菌菌索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在不同生长时间、环境温度、培养基质的条件下对蜜菌菌索进行培养.试验发现,菌索会由具有活性的黄色菌索逐渐角质化变成黑色丝状菌索,为保持蜜菌菌索的活性状态,最佳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应控制在15~23d,最佳培养温度为恒温25℃,最佳培养基配方为PDA+麦麸+锯末.

  • 标签: 蜜环菌 菌索 培养条件
  • 简介:用不同的蜜菌(Amillariamellea)菌株与长自山乌天麻(Gastrodiaelata)进行伴栽试验,以探索不同蜜菌菌株对乌天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蜜菌菌株对乌天麻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菌株Ar-4能显著提高天麻产量,仿野生栽培和室外箱栽试验均表现出良好的伴栽效果。

  • 标签: 蜜环菌 乌天麻 产量
  • 简介:文中详细描述和报道了来自山东省沂源县沂山土壤中的一个中国新记录属-聚散霉属(DicymaBoulanger)和中国新记录种一青褐聚散霉[Dicymaolivacea(Emoto&Tubaki)vonArx]。

  • 标签: 青褐双聚散霉 暗色丝孢菌 土壤真菌 新记录
  • 简介:匍柄霉属(Stemphylium)是重要无性丝孢真菌类群,多数种菌难以诱导产生适宜形态学分类研究的分生孢子。以新西兰匍柄霉(Stemphyliumeturmiunum)为材料,经适宜培养后(PDA培养基,25℃培养3—4d),将玻片斜插入生长适量菌丝的平板,延续培养3—4周后,进行玻片制作和显微描述,结果发现玻片插片诱导培养处理后,匍柄霉种菌易产生充分发育的产孢细胞、产孢梗及适量的无性分生孢子。该技术方法简便易行,避免了选择性培养基诱导产生的缺陷,适宜于匍柄霉及其近似属若干难以产生无性分类特征的分类研究,为系统开展该类真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 标签: 双玻片插片法 新西兰匍柄霉 分生孢子 菌丝挑取制片法
  • 简介:裂解性噬菌体在高效防治动植物致病菌(细菌和真菌)、解决耐药性、快速检测等方面效果显著,具备研制新生物制剂的条件。文中主要介绍了裂解性噬菌体抗菌优势,探讨了利用其检测致病菌的新方法和开发新生物制剂,重点论述了该噬菌体在防治植物病原菌上的应用和探索及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旨在说明裂解性噬菌体的开发潜力。

  • 标签: 裂解性噬菌体 检测方法 生物制剂
  • 简介:花脸香蘑是一种尚待开发的野生食药用菌。发酵料、室外荫棚熟料覆土和室内可控出菇试验房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花脸香蘑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周年栽培,培养条件为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2~25℃,子实体原基形成温度18~22℃,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18~26℃;菌丝适宜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空间相对湿度以60%为宜,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的空间相对湿度90%~98%,要求通风良好,覆盖富含腐殖质且透气性、保湿性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花脸香蘑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

  • 标签: 花脸香蘑 发酵料 熟料覆土 可控出菇试验房 周年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