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于2003年入侵中国后,迅速传播扩散并在局部区域造成严重危害,对我国蔬菜、花卉及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方法]以线粒体DNA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13个省(市)不同地理区域西花蓟马种群的175条COⅠ基因进行序列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到13个单倍型,各地理种群西花蓟马的单倍型多样性Hd较高,为0.691,而核苷酸多样性π较低,为0.00652.总体固定指数Fst为0.24359,基因流Nm为0.78;种群之间固定指数和基因交流分析表明,我国各地理种群间可能出现了一定分化.种群间AMOVA分析显示,我国西花蓟马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对国内外不同地理种群COⅠ基因序列的单倍型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我国西花蓟马有2个品系,即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其中羽扇豆品系来源于新西兰和荷兰,而广泛存在的温室品系存在多个入侵来源.[结论与意义]我国西花蓟马各地理种群的发生,既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又与国内蔬菜、花卉、水果等的调运以及观光旅游密不可分.研究结果对西花蓟马的有效阻截及其种群扩张趋势监测意义重大.

  • 标签: 西花蓟马 线粒体DNA 基因变异 遗传结构 地理种群 单倍型
  • 简介:【背景】番茄潜叶蛾是源自南美洲的一种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性入侵害虫,其适生区范围广,且与其他潜叶类昆虫难以准确、快速识别。【方法】以田间常见的其他6种潜叶类害虫为对照,采用基于mtDNACOl基因的种特异性SS—COI方法,研究番茄潜叶蛾快速分子检测技术。【结果】种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SS-COl引物只对番茄潜叶蛾mtDNA具有扩增能力,对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三叶草斑潜蝇、葱斑潜蝇、豌豆潜叶蝇、桃潜叶蛾等其他潜叶类害虫不具有扩增效果。该引物不仅对成虫和单粒卵具有很好的扩增效能,对单根触角、头部、胸部、腹部以及翅和足等成虫残体亦具有同样的扩增能力,其最低检出阈值为312.5Pg·μL^-1。【结论与意义】该方法在有效防范番茄潜叶蛾侵入我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意义重大。

  • 标签: 番茄潜叶蛾 潜在入侵生物 种特异性SS-COⅠ引物 分子检测 快速鉴定
  • 简介:【目的】梣粉虱是新近人侵中国大陆的一种危险性果树和园林植物害虫,针对其体型微小,与近缘种粉虱形态相仿,很难快速准确区分的问题,以田间常见的11种/隐种粉虱为参考,采用基于mt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DNAcytochromecoxidasesubunitI,mtDNAC0I)基因的物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COI,SS-COI)PCR法,研究梣粉虱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方法】利用mtDNACOI基因通用型引物对LC0-1490/HC0-2198获得梣粉虱和其他常见粉虱的C0I基因序列,根据测序结果设计梣粉虱特异性SS-COI引物1对(SPZWCF1/SPZWCR1),之后确定其对目的片段的扩增长度,并对该引物对的物种特异性和检测灵敏性进行检验.【结果】引物对SPZWCF1/SPZWCR1扩增片段的长度为426bp.物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只对梣粉虱的mtDNAC0I基因具有扩增效果,对我国常见的其他种类的粉虱包括5种烟粉虱隐种(AsiaI、AsiaH1、AsiaH3、MED、MEAM1隐种)以及桑粉虱、螺旋粉虱、黑刺粉虱、柑橘粉虱、双钩巢粉虱和温室粉虱等不具有交叉反应和扩增能力.灵敏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不仅对不同性别、不同采集地的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效能,对2~4龄若虫以及单粒卵和初孵若虫亦具有同样的扩增效力,其最低检测阈值为75.1pg·μL^-1(相当于1/10240头雌性成虫).【结论】该技术体系可用于梣粉虱的快速准确鉴定及其检测和监测,对有效阻截其进一步传播扩散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梣粉虱 种特异性引物 检测阈值 快速鉴定 分子检测 监测
  • 简介:【背景】瓜实蝇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广泛分布在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液体植物保护对瓜实蝇的控制效能,并初步探索了该保护的作用方式,以期为瓜实蝇的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方法】测定了应用保护后瓜实蝇的产卵、存活以及对苦瓜的为害率。【结果】保护显著影响了瓜实蝇产卵、存活以及选择性。随着保护浓度的升高,瓜实蝇的存活率和在供试苦瓜段上的产卵量逐渐下降,但300和400倍保护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当浓度达到400倍时产卵量最低,为0.33粒,死亡率最高,约为50%;室内研究发现保护可持续影响瓜实蝇产卵5d;此外,通过将保护应用在损伤的苦瓜上,发现保护并没有抑制瓜实蝇产卵。在田间,研究发现苦瓜的果长影响了保护的应用效能,2种果长的苦瓜应用保护后12~14cm苦瓜的被害率显著低于6~8cm苦瓜的被害率。【结论与意义】400倍的植物液体保护是防治瓜实蝇的最佳浓度,应用时间建议每4d一次。保护最合适的应用时期为果长发育至12~14cm时,即生长后期。施用保护时一定均匀,且在寄主果实受到损伤时不宜喷施保护

  • 标签: 液体植物保护膜 瓜实蝇 效果评价
  • 简介:【背景】米尔顿姬小蜂是一种入侵我国台湾地区的植食性小蜂,能够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食用价值。目前在我国大陆没有分布,由于其个体微小,与近似种区别较小,通过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难以鉴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基因片段序列,探讨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并测定了米尔顿姬小蜂线粒体16SrRNA和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各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利用DNAMAN的Maximum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米尔顿姬小蜂与翅目其他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426bp,COⅠ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488bp。通过测序获得米尔顿姬小蜂16SrRNA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16SrRNA和COⅠ基因的A+T含量均较高,存在较强的A+T偏向性。系统发育树显示,米尔顿姬小蜂与蚜小蜂科的Encarsiaberlesei亲缘关系最近,与姬小蜂科的Chrysocharisnautius、C.eurynota亲缘关系较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米尔顿姬小蜂的分子鉴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米尔顿姬小蜂 16S RRNA基因 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分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