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补充营养对氏啮小蜂海南本土地理种群和北京地理种群生物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设置不同营养(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水、空白)分别饲喂氏啮小蜂,统计2个地理种群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寿命。【结果】2个地理种群氏啮小蜂羽化后不久即可进交配,补充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能显著提高2个地理种群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蜂寿命,补充不同营养对个地理种群雌雄比、发育历期影响差异不显著;饲喂10%蜂蜜海南地理种群寄生率最高(84.60%),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羽化率最高(97.47%),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出蜂量最高(60.03头),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雌、雄蜂寿命均为最高,分别为9.13和8.53d。营养和地理种群交互作用对氏啮小蜂雄蜂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比、雌雄蜂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对氏啮小蜂发育历期显著影响。【结论】补充营养可不同程度促进氏啮小蜂生殖力、寿命及寄生率,对寄生蜂繁育和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周氏啮小蜂 椰子织蛾 营养 地理种群 生物学
  • 简介:互花米草是美国大西洋沿岸本土植物,其高生产力、高繁殖率、高抗性和致密发达地下部分等生物特性使它能在沿海地区抗风防浪、保滩护岸、促淤造陆、修复湿地和固定二氧化碳等方面发挥很好正生态效应;然而,正是这与生俱来生物优势使该物种在引种地区侵占光滩,很快形成茂盛单种优势群落,体现出很强入侵,从而也具有相当大负生态效应。本文综述了互花米草正负生态效应,分别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抗风防浪功效与改变景观负作用,促淤造陆功效与改变河口水文格局负作用,固碳效应与释放温室气体负作用,为一些物种提供营养与栖息地同时对其他物种栖息环境破坏。研究证实,互花米草本土化倾向已比较突出,如在超过100年引种历史美国西部维拉帕湾、引种历史近40年旧金山湾,以及引种历史近30年我国大丰滩涂等。对于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应结合各地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如在一些生态脆弱(开发过度、缺乏大型植被、蚀退现象严重)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任务艰巨,根除互花米草须谨慎;在充分利用互花米草抗风防浪和促淤造陆后,可以适时围垦,以达到某些区域大面积减除目标;此外,综合治理与利用相结合是较为科学举措,既充分利用互花米草生物质(加工生产新食品、保健品、生物气等),又有效控制其种子飘落和扩繁,是一项生态工程,也是一种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利国利民之举。

  • 标签: 互花米草 入侵植物 两面性 正负生态效应 生态控制
  • 简介:【目的】紫茎泽兰入侵将对入侵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比较紫茎泽兰不同入侵区域土壤细菌多样,丰富入侵植物土壤微生物假说,也为紫茎泽兰防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法和16srDNA高通量测序法,对不同紫茎泽兰重度入侵区域其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土壤细菌群落差异,探究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关系。【结果】(1)各采样点中紫茎泽兰根际土壤细菌含量占微生物总量比例均高于60%。其中Y2样点土壤细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点样品,达123.74μg·g-1,但该样地中检测到门、科、属数量均低于其他样点。(2)从门水平上看,各样点土壤样品中相对丰度最高前五个门分别是变形杆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其中变形杆菌门相对丰度均为最高,在细菌群落中所占比例均超过30%;从属水平上看,四个样点存在不同优势菌群,Y1样点优势菌群为固氮菌属和芽孢杆菌属,Y2样点优势菌群为乳酸杆菌属、结核分枝杆菌属以及根瘤菌属等,Y3样点优势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Y4中优势菌群为假单胞菌属。(3)土壤速效钾、铵态氮、有机碳、蔗糖酶、脲酶以及蛋白酶等环境因子与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指数存在显著相关;土壤速效钾、硝态氮、有机碳、蔗糖酶、脲酶、蛋白酶等环境因子影响不同样点紫茎泽兰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论】不同紫茎泽兰重度入侵区域其根际土壤细菌在含量、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均存在差异。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蔗糖酶、脲酶等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主要因素。

  • 标签: 紫茎泽兰 不同入侵区域 磷脂脂肪酸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
  • 简介:锌指核酸酶、类转录激活因子式核酸酶和CRISPR/Cas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3种主要基因编辑技术,其原理都是通过在生物基因特定位点制造DNA双链断裂损伤,从而激活机体自身DNA损伤修复机制,在此过程中引发各种变异。基因编辑技术已在研究基因功能和基因修复中成功应用,基于基因编辑技术诸多优点,如CRISPR/Cas技术能对基因中多个特定位点进行编辑。其有望成为昆虫遗传转化主要策略。本文就锌指核酸酶、类转录激活因子式核酸酶和CRISPR/Cas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昆虫中应用做一简介,为今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昆虫遗传转化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CRISPR/Cas技术 遗传转化技术 基因组编辑 类转录激活因子式核酸酶技术 锌指核酸酶技术
  • 简介:【目的】葡萄穴粉虱是近年来人侵新疆吐鲁番地区一种新害虫,明确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生物特性及发生危害情况,可为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观察和田间调查,了解葡萄穴粉虱形态特征及生物特性。【结果】葡萄穴粉虱属过渐变态。成虫复眼红棕色,翅膀表面覆盖白色蜡粉。卵倒锥形。若虫共4龄,扁椭圆形,体缘有蜡丝,末龄若虫在体壳内化蛹。4龄若虫(拟蛹)有半透明和黑色2型,越冬型4龄若虫(拟蛹)为黑色且有金属光泽。该虫在吐鲁番1年发生3~4代。越冬代成虫于4月上中旬破蛹羽化,开始在葡萄园危害,5月中旬第1代若虫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高峰;6月中旬2代若虫开始孵化,6月下旬一7月初为孵化高峰,世代重叠严重,10月中下旬之后以越冬代蛹在枯叶和枯枝上越冬。除为害葡萄外,葡萄穴粉虱还危害五叶地锦等葡萄科植物。【结论】在葡萄冬季埋土前或春季上架时,清除枯枝落叶可以大量减少越冬虫源,减轻防治压力。5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是化学防治关键时期。在重点开展葡萄园防治同时,应加强对五叶地锦等园林植物防治。

  • 标签: 葡萄穴粉虱 形态学 生物学 特性 新疆
  • 简介:尽管geneflow源于群体遗传和进化生物,但已成为环境生物安全文献中常见科学术语。花粉介导geneflow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和群体进化有着特殊重要意义。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和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转基因随geneflow发生逃逸及其可能带来潜在生态进化影响已经成为环境生物安全评价和研究重要内容,备受全球广泛关注,geneflow这个术语在我国也被频繁引用。但是,geneflow中文术语在我国各种文献资料中存在着十多种翻译版本,这些不同翻译版本形式不同且内容略有差异,容易给环境生物安全问题理解和研究造成不必要混乱。本文对geneflow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回顾,并对不同形式geneflow术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中使用历史溯源进行了阐述。笔者建议使用“基因流”作为geneflow在中文应用中统一术语,这也最接近群体遗传和进化生物等相关著作中geneflow原意。基于此,对基因流在转基因逃逸及其相关环境生物安全评价以及群体遗传和进化生物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基因流 生物安全 环境 群体遗传 进化生物学
  • 简介:【目的】氏啮小蜂(海南种群)是寄生椰子织蛾蛹期本土天敌。研究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功能反应,能为该蜂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寄主蛹(初、中、晚)期对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功能反应影响。【结果】镜下观察1头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可寄生多头椰子织蛾蛹,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大而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随寄主密度增大逐渐减缓,属于HollingⅡ功能反应。在营养条件下,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5、1.4、1.2头·d~(-1);在10%蜂蜜饲喂条件下,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8、1.7、1.3头·d~(-1)。【结论】HollingⅡ型拟合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初期蛹是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最佳时期,补充营养能够提高椰子织蛾寄生力。

  • 标签: 椰子织蛾 功能反应 周氏啮小蜂 海南种群
  • 简介:【背景】在我国,苹果绵蚜对苹果等寄主危害日益严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而品种抗性是害虫治理一种重要手段。【方法12007—2009年于山东莱阳地区系统调查了苹果绵蚜在不同寄主果园发生动态规律,比较了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抗性差异。【结果】苹果绵蚜在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苹果园和西府海棠果园中1a有2个发生高峰,5月底到7月下旬是第1个高峰,也是全年发生最高峰,9月初到10月底是全年发生第2个高峰,而7月底到8月底是苹果绵蚜发生低谷期。苹果绵蚜在红富士苹果上发生数量显著高于在乔纳金、新红星苹果和西府海棠上发生数量。在3a调查时间内,苹果绵蚜在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苹果上每次平均发生量分别为153.2、31.6、30.3头·株^-1。越冬前调查表明,苹果绵蚜对红富士为害率显著高于青香蕉、乔纳金、新红星和小国光,小国光被害率以及虫落数量最低。【结论与意义】红富士是苹果绵蚜感虫品种,而小国光、乔纳金和新红星相对抗虫。文中讨论了苹果绵蚜抗性品种筛选方法,为掌握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抗性差异以及制定苹果绵蚜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苹果绵蚜 种群动态 品种抗性
  • 简介:海洋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最为严重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环境复杂,其生物入侵监测、控制与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我国对陆地外来生物入侵已开展了较为深入研究,但对于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入侵监测、入侵机制、入侵危害程度以及防治等问题缺乏基础数据。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基础上,概述其入侵生态研究形势及相关成果,包括海洋外来物种入侵途径、入侵过程、入侵生态效应以及全球变化对入侵影响等。海洋外来生物入侵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如种间竞争破坏生态环境、与土著种杂交造成遗传污染、病原生物及有毒藻类导致海洋生态灾害加剧等。此外,从政策和法规、入侵风险评估、监测和公共宣传教育、生物信息系统和有效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对我国海洋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策略。本研究为我国海洋外来物种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海洋外来物种 入侵生态学 生态效应 生物安全
  • 简介:苹果绵蚜是一种重要外来人侵害虫,在世界各苹果种植区均有分布,对苹果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苹果绵蚜生物特性、发生危害特点以及各种防治措施,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抗性育种等,为在我国广大果区对苹果绵蚜进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 标签: 外来入侵性害虫 苹果绵蚜 生物学特性 害虫综合治理
  • 简介:【目的】松材线虫作为林业重大外来入侵种,扩散型幼虫形成对其传播扩散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但扩散虫态形成与维持机制尚未阐明.【方法】通过构建松材线虫数字基因表达谱(DGE),从滞育状态维持、化学感受、代谢途径等方面分析松材线虫不同虫态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参考松材线虫基因数据,鉴定出2种扩散型幼虫(LⅢ,LⅣ)和繁殖型幼虫(Ln)各有11184、8533和10781个基因.相对于繁殖型虫态,大多数基因在LⅣ中下调表达,该虫态中特异上调表达基因有化感受体基因、核受体基因以及一些代谢相关基因.推测这可能与扩散型线虫滞育状态维持相关,并在其生理功能如化学感受和媒介/寄主互作中发挥作用.GO和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多数代谢相关通路在L,中下调表达,而在LⅢ中表达均活跃.【结论】以上结果与LⅣ处于不进食、总体代谢水平较低等生理状态表型相一致.

  • 标签: 松材线虫 扩散型虫态 数字基因表达谱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目的】松墨天牛是松树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林业重大外来人侵种松材线虫媒介昆虫。虽然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互作化学生态和分子进化机制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miRNA等表观遗传因子在天牛一线虫互作中作用未见报道。【方法】使用illuminaHiSeq2000平台进行miRNA高通量测序,得到4个携带线虫天牛miRNA库和4个未携带线虫天牛miRNA库。此外,对鉴定出miRNA进行了差异表达分析,并对这些miRNA靶基因进行了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携带线虫天牛表皮、脂肪体、中肠和气管样本中分别鉴定出780、802、617和762个miRNA;在未携带松材线虫天牛不同组织样本中分别鉴定出784、723、713和837个miRNA。在携带松材线虫松墨天牛中,某些已知miRNA表达量会显著升高,如miR-14、miR279和miR-312等。差异表达miRNA功能大多指向代谢、免疫等方面。【结论】miRNA在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互作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 标签: 松墨天牛 松材线虫 共生互作 M iRN A
  • 简介: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检疫害虫,自1953首次在新疆库尔勒地区发现以来,疫情保持不断扩张趋势,目前已经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和吉林7个省区发现,对我国苹果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新疆在苹果蠹蛾生物、生态等研究领域起步较早,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本文通过对新疆苹果蠹蛾相关文献搜集、整理和分析,回顾和总结了新疆绿洲荒漠生态区苹果蠹蛾生物、生态和综合防治技术等领域研究和应用进展,以期对今后该虫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疆荒漠绿洲 苹果蠹蛾 生物学 生态学 防治技术
  • 简介:【背景】鬼针草属白花鬼针草和三叶鬼针草原产于热带美洲,入侵我国后给生态环境、农业经济等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目前,关于它们研究主要针对单个物种。为了更好地理解这2种外来鬼针草入侵能力和入侵机制,本文开展了这2种入侵种与近缘本地种之间比较研究。【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低肥和高肥2个养分水平,测量和计算2种外来鬼针草与近缘本地种金盏银盘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下形态和生长参数、生物量及其分配、繁殖持续期、单株种子产量以及表型可塑性指数等。【结果】在低肥条件下,除了繁殖持续期和种子产量外,2种外来种和本地种大多数参数均无显著差异。但在高肥条件下,外来种白花鬼针草总叶面积、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繁殖持续期和种子产量明显高于本地种,而三叶鬼针草总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却显著低于本地种。在对土壤养分可塑性方面,白花鬼针草在株高、总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叶面积比、相对生长速率、平均叶面积比和种子产量方面的可塑性均高于其他2种植物;三叶鬼针草与金盏银盘相比,大多数参数可塑性指数较接近。【结论与意义】白花鬼针草是一种入侵能力很强外来种。长繁殖持续期和高种子产量是白花鬼针草和三叶鬼针草有别于本地种金盏银盘重要入侵性状。本研究可为揭示三叶鬼针草和白花鬼针草入侵机制和影响因素提供依据,并为入侵预测和控制提供基本资料

  • 标签: 白花鬼针草 三叶鬼针草 金盏银盘 生长特征 可塑性 入侵性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检疫害虫,目前从新疆迅速向东部扩散。苹果蠹蛾信息素胶条迷向剂对防控苹果蠹蛾高效、安全,但成本较高。[方法]2013年在宁夏中卫市常乐镇马路滩村果园使用3种不同剂型迷向剂对苹果蠹蛾进行了防治试验,每个处理果园面积3.3hm~2,分别使用诱剂处理后,用诱捕器监测处理后诱蛾量,在生长期调查果实为害率,比较防治效果。[结果]通过整个生长季诱捕器监测,悬挂点以900个·hm~(-2)双层处理,胶条迷向剂在开花前处理1次,整个生长季处理区中心部位没有监测到苹果蠹蛾成虫;透明塑管迷向剂分别在开花前和6月底处理2次,整个生长季中心部位平均每个诱捕器诱到3.3头雄蛾;膏体迷向剂分别在开花前和6月底处理2次,整个生长季中心部位平均每个诱捕器诱到12头雄蛾。在6月下旬和果实采收前进行果实为害率调查,胶条迷向剂区平均蛀果率分别为0和0.56%,透明塑管迷向剂区蛀果率分别为0.89%和1.38%,膏体迷向剂处理区蛀果率分别为0.79%和1.38%。常规农药防治区2个时期蛀果率分别为1.44%和3.13%。[结论与意义]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使用成本,在虫口密度高、效益高果园可以使用胶条迷向剂,膏体迷向剂和透明塑管迷向剂只有在虫口密度较低情况下使用。

  • 标签: 苹果蠹蛾 昆虫性诱剂 迷向防治
  • 简介:[背景]水果害虫铃木氏果蝇近年来传入许多国家,成为重要入侵害虫,在我国危害也呈现上升趋势.在水果生产中,铃木氏果蝇常与其他果蝇混合发生.[方法]在对我国水果产区果蝇进行系统调查基础上,对分别采自山东威海、云南昆明、山东淄博、山东临沂地区铃木氏果蝇、黑腹果蝇、海德氏果蝇、伊米果蝇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并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对所鉴别的果蝇物种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通过观察比较种间雄虫前翅和前足以及雌虫腹部和产卵器形态结构可以快速确定果蝇种类.[结论与意义]本研究认为,在宁德地区,互花米草在7月前侧重分蘖生长,7月后根茎开始快速生长,此结论为优化互花米草防治适期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铃木氏果蝇 水果害虫 形态特征 线粒体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 简介:基于1999~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析了我国生物入侵基础研究概况。在这期间,生物入侵领域得到资助项目数和经费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资助项目从1999年3个增加到2010年69个,资助经费从1999年94万元增加到2010年1838万元。得到资助项目数在不同学科分布不均匀,其中,植物保护学科得到资助项目数为123个,生态学科得到资助项目数为82个,这2个学科得到资助项目数占总项目数67.9%,得到资助经费占总经费66.3%。资助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22种入侵植物病原微生物、26种入侵动物和24种入侵植物,从中可以透视本领域研究重点。资助项目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这种区域分布格局与我国入侵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相吻合。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生物入侵领域各项工作资助,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 标签: 生物入侵 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情况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生物入侵风险与日俱增,严重威胁农林生产、生态环境、人畜健康和国际贸易等安全。我国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国家之一,含50余种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全球最具威胁外来入侵生物。

  • 标签: 入侵生物 生物入侵 生物学特性 研发计划 生态环境 农林生产
  • 简介:【目的】绿长突叶蝉是中国新纪录种,是危害新疆葡萄生产新害虫,为明确其生物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方法】田间定点调查,悬挂粘虫板、糖醋液诱集,结合室内饲养观察等方法。【结果】室内饲养表明,若虫共5龄,各龄期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88、6.31、5.16、5.28、7.00d;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9.5和6.4d。田间观察表明,绿长突叶蝉以卵在寄主葡萄上越冬,在新疆玛纳斯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卵于4月底开始孵化,5月下旬越冬代开始孵化为成虫;第1代卵从6月中旬开始孵化,7月中旬若虫开始羽化;第2代从8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底;成虫主要在夜晚21点至23点及凌晨6点至8点活动。【结论】绿长突叶蝉一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若虫共5龄,具有较强趋嫩;成虫有较强趋黄,一定趋光性,趋蓝较弱,对糖醋液。试验结果可为葡萄安全生产,防治绿长突叶蝉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葡萄 绿长突叶蝉 生活习性 生活史
  • 简介:综述了我国2种主养淡水螯虾(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在生理生态与环境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淡水螯虾环境条件(盐度、温度和pH)适应范围、毒性污染物(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和农药等)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以及环境胁迫和毒性污染物暴露对淡水螯虾生长、组织结构、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等影响,为淡水螯虾养殖水环境监测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淡水螯虾生理生态与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 标签: 淡水螯虾 环境胁迫 环境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