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以武夷肉桂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量对乌龙茶幼龄茶树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树对氮肥的需求不强烈,其新梢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及茶叶产量随量的增加而下降。茶树新梢全、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随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茶树碳比随着量增加而下降;但并没有影响茶树总碳含量。老叶叶绿素含量、根全和硝态含量、新梢总糖含量与量呈二次曲线回归关系,适度促进根对的吸收、老叶叶绿素合成和新梢总糖代谢,过度则相反。新梢生物量与其硝态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负相关;根生物量与根碳比和新梢咖啡碱含量显著负相关;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根含量显著正相关,但与新梢硝态和氨基酸含量显著负相关。过度造成茶树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度极显著提高了茶树氨基酸代谢水平,使用于茶树生长的碳代谢产物(如总糖)减少,进而影响茶树的生长。

  • 标签: 乌龙茶 氮肥 生长 生产力 生理
  • 简介:【背景】小麦叶疫病菌于20世纪60年代入侵我国后,迅速传播扩散并在局部区域造成严重危害,对我国小麦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方法】设计出检测小麦叶疫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快速检测该病菌的PCR方法。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小麦叶疫病菌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使用DNAMAN软件设计出检测该病菌的特异性引物LJY1和LJY2,优化PCR反应体系。【结果】建立了该病菌的PCR检测方法,PCR反应体系:25mmol·L^-1MgCl22.5μL,10mmol·L^-1dNTP1.0μL,10μmol·L^-1引物各0.5μL,DNA模板8ng,最佳退火温度57.6℃。【结论与意义】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将小麦叶疫病菌与其他链格孢属的真菌区分开。本研究结果为小麦叶疫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依据,能够有效防止该病菌在小麦进出口贸易中传入我国。

  • 标签: 小麦叶疫病菌 PCR 体系优化 引物LJY1和LJ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