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铃木果蝇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果害虫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虫已传入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并不断扩散蔓延,对当地水果造成严重危害;该果蝇在我国的危害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有关铃木果蝇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其生物入侵过程,分析了其生物入侵特点,重点介绍了国外针对铃木果蝇的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现有研究成果表明:铃木果蝇生态适应性强,扩散迅速,危害严重;加强铃木果蝇的入侵生物学研究,对于该害虫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铃木氏果蝇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入侵过程 防控
  • 简介: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日趋频繁及其复杂化,实蝇害虫的传播扩散机率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农业生产安全,成为影响果蔬等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检疫问题之一.因此,实蝇的准确识别与快速鉴定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目前已经被用于实蝇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同时,根据BOLDSystems现有的数据,汇总了截至2014年10月22日实蝇DNA条形码的种类、已公布研究的记录数及涉及的实蝇种类.结果表明:目前应用于实蝇鉴定的DNA条形码有COⅠ-5P、COⅠ-3P、COⅡ、COⅢ、CYTB、atp6、28S等7种;其中以COⅠ标记为主,已公布的记录数为4540,是其他5种DNA标记的113.5倍,COⅠ-5P标记研究的实蝇科种类有315种,COⅠ-3P标记的有116种;目前研究较多的为果实蝇属、寡鬃实蝇属、腊实蝇属.本文对今后选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实蝇种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实蝇 DNA条形码技术 PCR技术
  • 简介:【目的】周啮小蜂(海南种群)是寄生椰子织蛾蛹期的本土天敌。研究周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功能反应,能为该蜂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周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寄主蛹(初、中、晚)期对周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镜下观察1头周啮小蜂(海南种群)可寄生多头椰子织蛾蛹,寄生量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随寄主密度的增大逐渐减缓,属于HollingⅡ功能反应。在无营养条件下,周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5、1.4、1.2头·d~(-1);在10%蜂蜜饲喂条件下,周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8、1.7、1.3头·d~(-1)。【结论】HollingⅡ型拟合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初期蛹是周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的最佳时期,补充营养能够提高椰子织蛾的寄生力。

  • 标签: 椰子织蛾 功能反应 周氏啮小蜂 海南种群
  • 简介:[背景]水果害虫铃木果蝇近年来传入许多国家,成为重要的入侵害虫,在我国的危害也呈现上升趋势.在水果生产中,铃木果蝇常与其他果蝇混合发生.[方法]在对我国水果产区果蝇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分别采自山东威海、云南昆明、山东淄博、山东临沂地区的铃木果蝇、黑腹果蝇、海德果蝇、伊米果蝇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对所鉴别的果蝇物种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通过观察比较种间雄虫前翅和前足以及雌虫腹部和产卵器形态结构可以快速确定果蝇种类.[结论与意义]本研究认为,在宁德地区,互花米草在7月前侧重分蘖生长,7月后根茎开始快速生长,此结论为优化互花米草防治适期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铃木氏果蝇 水果害虫 形态特征 线粒体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补充营养对周啮小蜂海南本土地理种群和北京地理种群的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设置不同的营养(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水、空白)分别饲喂周啮小蜂,统计2个地理种群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寿命。【结果】2个地理种群的周啮小蜂羽化后不久即可进行交配,补充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能显著提高2个地理种群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蜂寿命,补充不同的营养对两个地理种群的雌雄比、发育历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饲喂10%蜂蜜的海南地理种群寄生率最高(84.60%),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羽化率最高(97.47%),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出蜂量最高(60.03头),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雌、雄蜂的寿命均为最高,分别为9.13和8.53d。营养和地理种群的交互作用对周啮小蜂雄蜂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比、雌雄蜂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周啮小蜂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补充营养可不同程度促进周啮小蜂生殖力、寿命及寄生率,对寄生蜂繁育和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周氏啮小蜂 椰子织蛾 营养 地理种群 生物学
  • 简介:采用mtDNACOI序列鉴定了新疆首府城市乌鲁木齐(东经86°40′-88°55′,北纬43°15′-44°20′)和位于该城市以东195km的烟粉虱暴发危害区吐鲁番市(东经88°05′-89°54′,北纬41°20′-43°35′)的烟粉虱生物型。通过对两地2008-2010年采集的11个样本群体(样本量均超过30头,每个样本群体检测10头以上)进行检测,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已经传入新疆。2010年,由乌鲁木齐市花卉市场采集到的一品红种群HH-1与吐鲁番市温室采集到的辣椒种群LJ、番茄种群XHS、茄子种群QZ和烟草种群YC为Q型。另外,2010年采自花卉市场的一品红种群HH-2、2009年前采自野外杂草和温室的锦葵种群JK-S、棉花种群ZH-O以及采自吐鲁番市棉田的种群TC1、TC2和TC3仍然属于B型。

  • 标签: Q型烟粉虱 MTDNA COI 新疆 生物入侵
  • 简介:实蝇害虫严重危害多种水果和蔬菜,是世界果蔬产业最重要的害虫类群之一,严重影响了发生地的果蔬生产和出口贸易活动。昆虫不育技术(SIT)是一种物种特异和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在多种实蝇害虫的防治、阻截和根除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昆虫的基因组进行遗传修饰,可对SIT进行改进,提高其防控效果并扩大应用的物种范围,近年来相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成为害虫遗传控制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通过受四环素调控的tet—off基因表达系统来实现昆虫“不育”的基本原理和在果蝇及其他几种主要实蝇害虫中建立的不同类型的遗传控制体系,以及类似体系在其他农业昆虫中的应用情况。简要介绍了在橘小实蝇遗传控制技术体系构建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对该技术的在害虫综合治理(IPM)尤其是实蝇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遗传控制 实蝇 昆虫不育技术 tet—off基因表达系统 致死品系
  • 简介:【背景】近年来"Q"烟粉虱在我国快速扩张,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入侵害虫。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Q"烟粉虱已对多种农药产生高抗药性,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对其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在室内研究了近年引入我国的海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Q"烟粉虱若虫的取食和寄生能力。【结果】各龄期的"Q"烟粉虱若虫均可被海桨角蚜小蜂取食和寄生。在48h内,寄生蜂取食1、2、3、4龄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10.7、6.4、6.7、5.0头,呈现随龄期增大取食数量下降的趋势;海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烟粉虱若虫的寄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更偏好寄生2、3龄若虫(25.4和27.5头),其次是1龄若虫(22.1头),而寄生4龄粉虱的数量最低(16.5头)。【结论与意义】寄主龄期对海桨角蚜小蜂的取食和寄生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综合来看,该寄生蜂表现出对"Q"烟粉虱较好的生物防治潜能,是防治烟粉虱的理想寄生性天敌昆虫。

  • 标签: 烟粉虱 海氏桨角蚜小蜂 取食寄主行为 寄主选择 生物防治
  • 简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无意引进的入侵种对我国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威胁进一步加大,但至今鲜有关于我国外来入侵种的群组成、原产地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的系统报道。因此,本文对我国234种无意引进的外来入侵种进行研究,以期为口岸检疫与监测提供参考。结果发现,这些物种属于7界16门27纲65目122科。昆虫纲和木兰纲的入侵种分别占总数的28.2%和33.3%。原产于美洲和欧洲的入侵种分别占总数的51.7%和24.4%。1969~2008年,昆虫纲的入侵种每10年的增加数量及其在每10年新增的所有入侵种中所占的比例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分别从1969~1978年的2种和12.5%增加到1999~2008年的17种和77.3%。1899~2008年,原产于美洲的入侵种在每10年新增的所有入侵种中所占的比例基本稳定在55%~65%。1959~2008年,每10年新增的原产于美洲的入侵种中,昆虫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从1959~1969年的0增加到1999~2008年的81.8%。这表明昆虫已成为我国外来入侵种中最主要的群之一,美洲仍是其最主要的原产地之一。

  • 标签: 生物入侵 外来种 无意引进 首次发现 原产地 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