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自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2013年种植面积已达1.75亿hm2。其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环境保护、提升粮食营养质量和品质、制药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转基因商业化生产的深入,转基因技术的潜在风险引起了社会以及国际上更广泛的关注。事实上,在转基因技术出现之初,科学家们就开始关注其安全性问题。相关国际组织(FAO、WHO、CAC、OECD等)经过数次研究制订了一系列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有关的评价原则、指南与措施等。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这些安全评价策略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和管理体系。转基因食品在进入市场前要经过十分全面以及系统的安全评价,包括营养学、毒理学、过敏等方面,从而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安全性评价 发展历程
  • 简介:[背景]气象因子是制约害虫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也是昆虫觅食活动的影响因子。【方法】通过系统的田间调查分析了红火蚁在华南地区的觅食活动年变动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红火蚁在12和1月份时觅食活动最弱,3—6月出现一个觅食高峰,在下半年的9—11月出现另一个高峰,7、8月份受高温的影响觅食活动有一定程度的回落现象。红火蚁工蚁觅食活动的年变化规律又因不同生境类型呈现一定的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火蚁觅食工蚁数与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月最低气温、月最高气温、月最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而与月平均气压呈负相关,且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月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月最低气温综合影响红火蚁觅食活动的变化。其中,月平均气温可以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红火蚁觅食活动的参数。对荔枝园内全年红火蚁觅食活动进行分级,对方程进行求导得到红火蚁在荔枝园中觅食活动的5个活动级别所对应的月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月平均最低气温实际临界值。[结论与意义]气象因子与红火蚁的觅食活动存在密切的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红火蚁的监测与控制提供依据。

  • 标签: 红火蚁 觅食活动 等级 气象因子
  • 简介:【背景】节肢动物群落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的影响是环境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我国首例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粮食作物。【方法】以转植酸酶基因玉米10TPY005、非转基因亲本玉米蠡玉35和当地常规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采用直接观察法定期调查了玉米田间主要节肢动物的种类和发生数量,通过分析比较3个玉米品种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天敌亚群落和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指数、均匀指数以及优势集中性指数,研究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的影响。【结果】在各个调查时间,转植酸酶基因玉米10TPY005与亲本玉米蠡玉35相比,各群落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各群落指数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结论与意义】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短期种植,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 节肢动物群落 多样性
  • 简介: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作物性状的定向改造,在解决粮食增产、环境污染、节水增效,以及改进农产品质量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同时,转基因技术具有潜在的风险,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状况,包括法规制度体系、安全评价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旨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知识。

  • 标签: 农业转基因生物 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 安全监管
  • 简介:【背景】转基因手段已成为改良玉米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诸多优点的转基因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转基因玉米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其安全风险问题也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转基因玉米进行生物多样影响评价。【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陷阱法对种植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及其对应的非转基因对照郑58的田间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主要类群动态。【结果】转基因玉米CC-2无论是喷施除草剂还是不喷施除草剂处理,与其对应的非转基因对照郑58相比,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以及田间主要节肢动物类群动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初步认为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对节肢动物多样无安全风险,为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的推广提供一定生态安全数据。

  • 标签: 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 节肢动物 种群动态 生物多样性
  • 简介:[背景]褐拟谷盗分布广泛,成虫和幼虫都可取食谷物、豆类、干果及其加工品等.危害后发出难闻的气味,并在受害物上呈现明显损害痕迹,是粮谷储藏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方法]通过分析褐拟谷盗在我国传入、定殖、扩散的可能,危害影响、危害管理难度等方面内容,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来计算褐拟谷盗的风险程度,建立了一、二级评判标准的计算模型,对褐拟谷盗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对其传入中国的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2.[结论与意义]褐拟谷盗在我国属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需要在全国各口岸加强检疫,分析结果可为开展褐拟谷盗的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褐拟谷盗 风险分析 多指标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