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贵州小型猪淋巴细胞对化学物或药物引起的DNA损伤及修复影响的反应。方法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比较5-氮苷对PHA刺激和未刺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及其修复过程。结果5-氮胞苷引起未刺激淋巴细胞明显的DNA泳动(彗星尾),经修复孵育2h后,DNA泳动与孵育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而5-氮胞苷引起的刺激细胞DNA泳动经2h修复孵育后与孵育前比较显著减少。结论5-氮胞苷引起贵州小型猪未刺激淋巴细胞DNA损伤经2h孵育未能修复,而刺激细胞的DNA损伤明显修复。

  • 标签: 5-氮胞苷 贵州 小型猪 淋巴细胞DNA损伤 修复 实验动物
  • 简介:在15例氯胺酮麻醉的Wistar大鼠利用皮层内微刺激技术测定了躯体的运动皮层代表。电刺激为350Hz的阴极串脉冲,电流最大值阻为80μA。结果表明大多数皮层点诱发对侧肌肉反应。虽然代表的大小有很大个体差异。分区的相对位置是恒定的。但在分区内部未见分域排列。部分大鼠存在前部前肢,但无一例发现前部后肢。比较文献结果提示Wistar大鼠的运动皮层的分化程度比Long-Evans黑顶鼠低。

  • 标签: 大鼠 运动皮层 微刺激 神经元
  • 简介:[目的]试图建立大鼠自发性乳腺癌产生C型肿瘤病毒的瘤株,探讨大鼠自发性乳腺癌病理学形态特点与C型肿瘤病毒形态学结构。[方法]将大鼠乳腺原发性癌用细胞悬液法和瘤块法交替传代建立瘤株;大鼠乳腺原发性癌和移植性癌分别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和Ag染色,光镜观察;分别取大鼠乳腺原发性癌和移植性癌用2.5%戊二醛与1%锇酸双重固定,Epon812包埋,超薄切片,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大鼠乳腺原发性癌细胞体积较小,直径为10μm,可见小球状结构,乳头状结构,弯曲的条索状与肾小球样结构形成典型的癌性腺管,Ag染色显示癌细胞由网状纤维分隔成不规则巢状,表明大鼠乳腺癌起源于上皮组织,其组织学类型为大鼠乳腺上皮性间变型腺癌。移植性癌细胞呈圆型、立方形、多边形,出现瘤巨细胞与苍白细胞等多种形态,排列成巢状、片状、小梁状、乳头状、小球状、癌性腺管和裂隙状结构,异形性显著。癌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大,核仁增多,胞质中有聚集成束的张力原纤维,罕见分泌颗粒,细胞间存在原始腺腔和桥粒;在瘤细胞间与胞浆内发现了C型肿瘤病毒颗粒,其形态学为球形,直径100nm,外部有囊膜、内膜、中央核心。[结论]...

  • 标签: 乳腺肿瘤 实验性C型肿瘤病毒大鼠 近交系 病理学 瘤株
  • 简介:目的观察MMTV-Wnt-1转基因小鼠的乳腺癌发病情况及病理学变化规律。方法观察MMTV-Wnt-1转基因小鼠肿瘤发生情况,并采用原位移植将瘤组织置于裸鼠皮下,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为观察MMTV-Wnt-1阳性转基因小鼠和移植鼠的病理学变化。结果MMTV-Wnt-1转基因小鼠最早从7周龄开始出现乳腺癌,发瘤鼠剖检可见脾、肝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其他器官无明显病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瘤鼠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但未出现肿瘤转移。将瘤组织移植裸鼠后,肿瘤可在裸鼠皮下生长,移植肿瘤病理学形态与原发瘤一致,未出现转移。结论实验结果验证MMTV-Wnt-1转基因小鼠可稳定自发乳腺肿瘤,可作为研究乳腺癌的良好的动物模型。

  • 标签: MMTV-Wnt-1转基因小鼠 乳腺癌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链脲菌素(STZ)处理新生期大鼠后诱发成年发病糖尿病的量效关系及其胸腺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方法STZ分别以20、40、60及100mg/kg,ip,给予Wistar新生期大鼠,于注射STZ后第3天、第7天、第17天、第42天观察体重、血糖、血浆胰岛素及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100mg/kg剂量组可于第42天形成慢性糖尿病模型,血糖值(16.8±4.6)mmol/Lvs(5.8±1.6)mmol/L,P<0.001;血浆胰岛素水平(5.2±1.2)mIU/Lvs(8.4±1.6)mIU/L,P<0.01),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呈现升高、受抑制再恢复的变化过程.其他各剂量组,特别是40mg/kg虽无明显高血糖形成,但可使胸腺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结论STZ(100mg/kg,ip)处理新生期大鼠诱发糖尿病的最适剂量为100mg/kg,诱发时间为42d.诱发过程中伴有胸腺增殖活性的变化.

  • 标签: 链脲菌素 大鼠 糖尿病 实验性 胸腺 淋巴细胞增多
  • 简介:酒精滥用可以使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脑炎(HIVE)动物模型的神经系统炎症加重并削弱其免疫反应性。神经炎性反应紊乱(包括HIVE)跟氧化压力、炎性脑损伤有关,过量饮用酒精可以加重这一损伤。作者建立了一种HIVE小鼠模型,并研究了酒精滥用对病毒感染巨噬细胞和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选用的动物是转入人淋巴细胞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 标签: 动物模型 酒精 脑炎 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免疫反应性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补肾方药(由金匮肾气方加味人参、黄芪组成,以下均称方药,TS)对环磷酰胺(CY)处理的荷H22瘤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CY处理荷H22瘤小鼠,建立免疫力低下动物模型.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分别检测NK细胞、巨噬细胞(Mφ)的活性,用RT-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mRNA在脾脏细胞中的表达.结果TS+CY组小鼠吸光度A值为1.332±0.510,明显高于CY组小鼠(P<0.01).TS+CY组小鼠A值为1.129±0.280,明显高于CY组小鼠(P<0.01).此方药能明显提高CY所致免疫力低下小鼠NK细胞、Mφ的活性,增加IL-12在脾细胞中的表达.结论该方药可以明显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力低下荷瘤小鼠的非特异免疫功能.

  • 标签: 益气补肾方药 环磷酰胺 杀伤细胞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2 小鼠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视黄酸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和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视黄酸影响斑马鱼心脏前后轴(A-P轴)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斑马鱼胚胎孵育的3,6,9.5,12h四个时间点,用不同浓度视黄酸(1×10^-6,1×10^-7,4×10^-8,1×10^-8mol/L)处理斑马鱼胚胎,在解剖显微镜下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全过程和视黄酸对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并采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观察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的表达。结果1×10^-6mol/L视黄酸可导致斑马鱼胚胎表现出多系统的严重畸形,胚胎很快死亡。在胚胎孵育的9.5、12h给与10^-7~10^-8mol/L浓度的视黄酸,胚胎只表现出心血管系统的畸形,其他系统无明显异常。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视黄酸对flk-1mRNA在斑马鱼胚胎血管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视黄酸影响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有剂量依赖性和严格的时间窗,视黄酸影响心脏前后轴发育的关键时间是原肠胚晚期。视黄酸处理组胚胎的循环缺陷主要为心脏发育异常所致。10^-7~10^-8mol/L浓度视黄酸在9.5、12h处理斑马鱼胚胎可以作为研究心脏发育调控机制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视黄酸 斑马鱼 心血管系统
  • 简介:目的研究链脲菌素(STZ)对恒河猴摄食、饮水、排尿、体重、血糖及尿糖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积累资料.方法通过静脉给7只恒河猴注射不同剂量的STZ.结果使用不同剂量STZ后,7只恒河猴均在不同时间、不同程度出现与人糖尿病相类似的"三多一少"症状,同时对糖尿病猴使用不同剂量胰岛素可使其症状减轻.尤其是中、高剂量组的动物症状较为明显,而低剂量组体重有一个短时间的增加后又迅速下降.实验组中血糖和尿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以中、高2个剂量组的动物变化较大.结论采用中、高剂量组的STZ可诱导类似人类糖尿病的急性动物模型,而使用胰岛素治疗或低剂量STZ可使该动物模型疾病病程延长,有利于进行其并发症的研究.

  • 标签: 恒河猴 链脲菌素 数据 生理学 糖尿病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灵光注射液(复方樟柳碱)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大鼠心脏和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4组,分别设为假休克组(8只)、模型组(16只)、灵光注射液低剂量组(16只)和高剂量组(16只),除假休克组外,大鼠均经历4kPa,70min的失血性休克,在休克复苏后6h和12h各组分别处死半数动物,检测血清CK、CK-MB、LDH、ALT、AST,心脏和肝脏做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与结论灵光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引起的心脏和肝脏功能和形态损伤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和保护生物膜作用有关.

  • 标签: 樟柳碱 大鼠 休克 出血性 心脏 肝脏 灵光注射液
  • 简介:目的观察α-半乳糖苷酶对猕猴类人B抗原的酶解效果,探讨α-半乳糖苷酶酶解对猕猴红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热吸收放散试验从30只华南猕猴中选取类人ABO血型抗原较强的2只A型、3只B型猕猴做为实验对象,以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体外酶解猕猴类人B型血抗原,并回输到A型猕猴体内,测定红细胞脆性、自身溶血率、胆固醇、高铁血红蛋白、乙酰胆碱脂酶、ATP等红细胞的结构功能指标.结果经α-半乳糖苷酶酶解后,猕猴红细胞胞膜完整、携氧能力正常,酶解后的"通用"型血回输给受体猕猴无任何输血反应发生.结论α-半乳糖苷酶酶解对于猕猴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无不良影响,且在实验动物体内是安全的.

  • 标签: Α-半乳糖苷酶 猕猴 红细胞 形态 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正常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雅培(AEROSET)全自动血液生化测定仪对雄性组,雌性组,1月龄-2月龄组和24月龄组封闭群草原兔尾鼠的23项血液正常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两年龄组各指标间以及两性别组各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中封闭群草原兔尾鼠的性别因素和年龄(1月龄-2月龄年龄段和24月龄年龄段)因素对测定的23项正常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动物模型 年龄 性别因素 封闭群 草原兔尾鼠 正常血液生化指标
  • 简介:目的为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采用局部热应激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质(HSP70)的表达,检测了HSP70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OS活力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热应激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对比观察两组动物肝脏缺血再灌注后0、4、8、12、24h期间内肝脏HSP70的表达、NOS活力及血清乳酸脱氢酶(1actate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与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热应激预处理组HSP70的表达水平均比非预处理组同一时间点高,而NOS活力及血清LDH的活性较非预处理组低。与非预处理组比较,经热应激预处理肝组织损伤较轻。结论热应激预处理诱导产生的热休克蛋白70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O的产生,从而降低大量自由基对肝脏的损害。

  • 标签: 热休克蛋白质70 一氧化氮 再灌注损伤 肝脏
  • 简介:目的利用在培养液中添加绵羊卵泡液和次黄嘌呤,抑制卵母细胞GVBD发生,延长转录活性,从而使卵母细胞真正成熟,提高胚胎质量及生产效率。方法利用体外成熟技术对有屠宰采集的绵羊卵母细胞进行培养,培养液中添加卵泡液及次黄嘌呤,检查成熟效果。结果将卵母细胞培养在50%和100%的卵泡液中,24h后处于GV期的卵母细胞分别为19%(8/42)和33.3%(13/39)。在含有4mmol/L次黄嘌呤的培养液中,24h后有21.6%(16/74)的卵母细胞处GV期,而对照组中只有6%(3/50),经过次黄嘌呤处理的卵母细胞多数都停滞于PI期(44.6%,33/74),在4mmol/L次黄嘌呤培养液中添加FSH并未使受到抑制的卵母细胞诱导成熟。结论卵泡液和次黄嘌呤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抑制减数分裂的重新启动,并对减数分裂的全过程都有影响。这种影响程度与抑制因子的浓度相关。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

  • 标签: 绵羊卵泡液 次黄嘌呤 卵母细胞 体外减数分裂
  • 简介: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olic,pc)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esssyndrome,ARDS)大鼠疾病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用百草枯(Paraquat,PQ)一次性灌胃,剂量250mg/kg,治疗组分别于染毒6、24、48h各给予PC治疗剂量500mg/kg,染毒组与治疗组分别于24、48、72h,取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液(BALF),测试其血浆和BAL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各组取肺病理组织做病理组织观察研究.结果治疗组与染毒组比较,血浆和BALF中GSH-P\-X、SOD活力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含量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染毒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和BALF中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和GSH-P\-X活力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ARDS组肺泡壁充血,炎症细胞浸润,Ⅰ型与Ⅱ型细胞破坏,肺泡内有炎症渗出物,对照组肺泡壁完好,肺泡内没有炎症渗出物,没有炎症细胞浸润;给予PC治疗后,肺泡壁充血、出血减轻,炎症渗出物减少;结论PC对ARDS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花青素 治疗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构建人胰岛素基因真核高效表达载体,为胰岛素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SpeⅠ和HindⅢ消化pEF1α-GFP,回收1.2kbEF1α启动子,插入到pCMV-mINS的NruⅠ和HindⅢ位点中,获得重组质粒pEF1α-mINS;将pCMV-mINS和pEF1α-mINS分别转染BHK细胞,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传至20代后,分别用放免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胰岛素和/或胰岛素原在BHK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经放免测定,pCMV-mINS和pEF1α-mINS在BHK细胞中胰岛素和/或胰岛素原的表达量分别为4.077μIU/ml和6.897μIU/ml.经免疫组化分析,pCMV-mINS在BHK细胞质中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190.0±19.56;pEF1α-mINS在BHK细胞质中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181.4±18.45,在BHK细胞核中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155.4±11.66.结论在BHK细胞中启动子EF1α启动胰岛素基因表达的活性比启动子CMV高.

  • 标签: 启动区 遗传学 人胰岛素基因 BHK细胞 表达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环加氧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实验分为3组:正常血清组、卵巢切除(OVX)血清组和OVX含药血清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成骨细胞IL-1、IL-6和COX-2的表达。结果OVX血清组成骨细胞IL-1、IL-6和COX-2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血清组,而OVX含药血清组的表达较OVX血清组明显减弱,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去势状态下,左归丸可能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IL-1、IL-6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 标签: 左归丸 成骨细胞 白细胞介素类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滋补肾阴方与温补肾阳方对卵巢切除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滋阴组(灌服生药含量为1.05g/ml的滋补肾阴方,按每100g体重0.7ml剂量),补阳组(灌服生药含量为0.78g/ml的温补肾阳方,按每100g体重0.7ml剂量)。于造模3个月后开始给药,1次/日,连续6d,休息一天后,再连续灌服6d。给药2个月后,将大鼠处死,取胫骨行不脱钙骨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对其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结果切除卵巢5个月后,大鼠胫骨TBV%显著降低,TRS%以及TFS%,AFS%,MAR,BFR,OSW和mAR皆显著增高。给大鼠灌服滋阴补肾方和温补肾阳方2个月后,均能使上述指标发生逆转,但程度有所不同,温补肾阳方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滋补肾阴方。结论滋补肾阴方与温补肾阳方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温补肾阳方的疗效要优于滋阴补肾方。

  • 标签: 滋补肾阴方 温补肾阳方 卵巢切除 骨质疏松大鼠 治疗作用 对比研究
  • 简介:本文观察了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预处理后.三氯乙烯(3000mgB.W.)一次性经口染毒24h大鼠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氯乙烯染毒组肝脏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维生索E干预组的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均分别低于三氯乙烯染毒组(P<0.01),说明三氯乙烯急性染毒可引起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肝损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可能是机体受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刺激而诱导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维生素E对三氯乙烯所致的肝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染毒 肝脏 三氯乙烯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鼠肝 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