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转人APP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实验采用C57BL/6J转人APP基因小鼠6只,采用同背景10个月龄的C57BL/6J正常小鼠6只做为对照。灌注处死小鼠,完整取出右眼球分离视网膜,制作电镜标本观察视网膜各层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视网膜各层细胞异常明显:膜盘排列结构模糊,局部间隙溶解、甚至消失;外核层细胞体干枯变形,染色质聚集浓缩;内核层可见固缩细胞;神经细胞胞膜不完整,线粒体水肿,并可见染色质聚集。结论转人APP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各层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存在明显病理改变。

  • 标签: APP转基因小鼠 阿尔兹海默病 电镜 视网膜神经细胞
  • 简介:目的检测HighFive昆虫细胞系对BALB/c裸鼠致性情况,以确保其作为疫苗生产细胞株的安全性。方法将裸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HighFive基础细胞细胞试验组、HighFive最高限制代次细胞试验组、HEp-2细胞阳性对照组、CEF细胞阴性对照组和不作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用细胞悬液背部皮下接种裸鼠。3周和12周后对裸鼠解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其是否有肿瘤形成。结果阳性对照HEp-2细胞组裸鼠接种后3周注射部位形成结节,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鳞状细胞癌;阴性对照CEF细胞组和HighFive细胞组均无结节形成,接种后12周经解剖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无肿瘤形成。结论基础代次和最高限制代次HighFive细胞均不具有致性,可安全地应用于疫苗生产。

  • 标签: 致瘤性 裸鼠 HIGH Five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对于纯化培养条件下视网膜神经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生存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自身免疫调节紊乱与视网膜神经细胞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小鼠Thy1.2抗体粘附两步纯化法,得到纯化的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Thy1.2单克隆抗体联合神经微管蛋白-2多克隆抗体对RGCs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法鉴定RGCs纯度。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计数细胞。实验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观察IL-4和IL-12对RGCs的直接影响;然后观察在NMDA兴奋性毒性作用下IL-4和IL-12对于RGCs的影响。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除10U/mLIL-4外,IL-4和IL-12其余浓度组的RGC存活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083);当有NMDA存在时,1、10、100U/mL的IL-4和IL-12浓度组的RGCs存活率分别为79.2%、87.2%、69.5%及77.5%、76.4%和73.7%,均较单纯NMDA处理组的RGCs存活率62.25%明显提高(P〈0.0083)。结论纯化的RGCs培养条件下,IL-4和IL-12不具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具有增强细胞对抗NMDA兴奋性毒性损伤的作用,提示自身免疫调节紊乱可能损伤RGCs,与青光眼等发病有关。

  • 标签: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白介素 神经保护
  • 简介:目的研究放疗增强DC疫苗治疗小鼠肾癌的作用机理。方法Renca肾癌细胞制作BALB/c小鼠皮下移植模型,分别用单纯放疗、单纯DC和DC内注射联合放疗等方法治疗,第28天牺牲小鼠。体外培养2×10^6Renca肾癌细胞,经20GyX射线单次照射培养24h后,收获细胞。提取细胞和肿瘤组织蛋白,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组织中TNF-α、CD3、CD11和F4/8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DC内注射联合放疗有效抑制肾癌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生长,局部放疗明显增加了肿瘤组织内TNF-α表达水平,体外培养的Renca肾癌细胞经放射线处理后TNF-α表达明显上调。结论放射线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分泌TNF-α,内注射DC联合放疗的增效作用与肿瘤局部产生的TNF-α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肾癌 放射治疗 TNF-Α
  • 简介:目的体外培养和鉴定心脏神经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8.5d小鼠胚胎枕中部至第3体节神经管,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心脏神经细胞,采用转录激活因子2α(AP-2α)作为其生物学标记物,观察其迁移、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从胎鼠神经管中分离培养的细胞AP-2α表达阳性,具有迁移特性,传代后以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后能自然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心脏神经细胞,且具有迁移特性和多向潜能分化能力。

  • 标签: 心脏 神经嵴 生物学 细胞分化
  • 简介:采用细胞外微电扳技术,记录离体灌流的蟾蜍椎旁交感神经细胞膜电位.观察川芎嗪对嘌呤受体介导反应的调制作用。三磷酸腺苷(300μmol/L)可引起神经细胞膜去极化(n=62)、超极化反应(n=27)以及去极化之后伴随超极化过程的双相反应(n=9)。P2受体拮抗剂台盼蓝(500μ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去极化反应(n=8);P1受体拮抗剂氨茶碱(200μ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n=7)。滴加川芎嗪(1~5mmol/L),神经细胞膜未出现明显的电位变化。外源性环一磷酸腺苷(250μmol/L)可模拟三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n=9)。川芎嗪(3m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去极化反应,使其幅值减少53.9±9.5%(n=14,P<0.01).并能加强三磷酸腺苷所致超极化反应,使其幅值增大105.4±24.5%(n=12,P<0.01)。在同一标本上,川芎嗪使环一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加强(n=4)。此外,川芎嗪可抑制三磷酸腺苷引起的双相反应中的去扳相,面增大其后的超极相(n=3)。

  • 标签: 川芎嗪 三磷酸腺苷 反应 超极化 交感神经节 受体拮抗剂
  • 简介:参照人的T细胞分离方法用于猪T细胞分离,经二次绵羊红细胞分离的T细胞,用PHA从功能上鉴定获得纯度很高的T细胞,能进一步用于有关T细胞方面研究。

  • 标签: T细胞 绵羊红细胞 分离方法 鉴定 PHA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固本抑Ⅲ号方以及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人胰腺癌裸鼠异位移植的抑作用。方法将4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组、固本抑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Ⅲ号组,每组10只。于接种后第8天开始给药,观察指标为重、裸鼠体重、移植体积。结果吉西他滨组、固本抑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Ⅲ号组的抑率分别为49.2%、68.9%和28.0%。固本抑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较吉西他滨组抑作用更强(P<0.05)。吉西他滨组、固本抑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Ⅲ号组移植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固本抑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体重下降明显,体重较对照组、吉西他滨组及固本抑Ⅲ号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固本抑Ⅲ号方具有增加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人胰腺癌裸鼠腋下移植疗效的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吉西他滨 裸鼠移植瘤 固本抑瘤Ⅲ号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建立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系,为全面研究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以及开展不同动物成纤维细胞间比较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细胞实验材料。方法运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pSV3neo质粒导入第3代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抗性克隆并扩大培养,建立永生化细胞系;用PCR检测细胞株中SV40T基因的整合,RT-PCR鉴定SV40T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绘制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生长曲线。结果阳性细胞克隆已扩大培养并稳定传代50代,经鉴定SV40T抗原已整合到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且稳定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系。

  • 标签: 东方田鼠 胚胎成纤维细胞 永生化 SV40T抗原
  • 简介:目前有大量证据表明早期不良的发育环境对成年期增加代谢性疾病的易感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随着人们对中枢胰岛素抵抗的认识增加,中枢对调控外周葡萄糖稳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可能是一种表观遗传学机制。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在没有DNA序列变化的情况下,引起基因表达可遗传性的改变。它能特异性地调节相关组织的基因表达,从而诱导物质代谢长期的改变。本文着重探讨早期发育环境对成年期糖代谢影响的中枢调控作用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 标签: 中枢调控 早期发育环境 糖代谢
  • 简介:目的对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及本实验动物学部保存的$180进行了克隆培养,根据克隆细胞的腹水生长特性,从中选出8株克隆,对不同克隆$180细胞的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免疫组化法测不同克隆细胞的蛋白质分布,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克隆细胞的DNA含量,扫描电镜观察克隆细胞表面结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克隆细胞的电泳图谱。结果其中3株克隆从uJ见腹水之日起,腹水即为血性;1株微显血性;4株在接种腹腔7日内腹水无血性。扫描电镜观察6株克隆细胞表面结构,各具特点,有所不同。流式细胞仪测定6株不同S180克隆细胞DNA含量,分别为8.5,9.3,7.9,8.5,8.6,8.3pg。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不同克隆与11种抗体反应有所不同,一旦与某抗体反应阳性,则阳性细胞比率均在97%以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克隆细胞s1H10及S2D9的电泳图谱,S1HIO克隆细胞有33条带,S2D9克隆细胞有30条带。结论8株克隆细胞各具特点。

  • 标签: 克隆细胞 腹水 血性 S180 流式细胞仪 DNA含量
  • 简介: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建立一种符合临床特征的肺腺癌转移动物模型,为下一步的肺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造模方法。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11只SPF级、4~6周龄BALB/c裸鼠,分别以1×106个细胞/只注射入裸鼠尾静脉。接种后每天观察小鼠状态。分别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4、5、6、7周随机处死2只,余3只小鼠处于濒死状态时处死。解剖小鼠,观察肺部有无转移、转移结节的数目及全身其他器官的转移情况,并做病理取材,HE染色观察。结果注射过程中小鼠均存活。未处死的3只分别于第11、13、14周出现恶液质。第4周肺部未见转移结节;第5周出现镜下肺部转移结节;第6周肉眼可见肺部转移结节;第7周转移结节数增多;第11周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第11、13、14周出现肺部结构大量破坏,弥漫性的肿瘤细胞浸润,出现淋巴结浸润,病理证实为腺癌。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A549细胞可以成功建立人肺腺癌转移模型。

  • 标签: 肺腺癌 肿瘤转移 动物模型 裸鼠
  • 简介:目的探索来源于人的表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为其进一步作为皮肤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或临床应用奠定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取3~9岁健康儿童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经分离酶处理分离真表皮,再将表皮以胰蛋白酶消化为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有血清培养基DMEM和无血清培养基K-SFM中进行细胞培养,观察表皮细胞生长融合情况及克隆形成率。结果表皮细胞在DMEM和K-SFM培养液中均能融合成片,但在K-SFM中的融合成片时间明显短于在DMEM中所需时间;在K-SFM中2周时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在DMEM中的克隆形成率。结论两步酶法分离表皮细胞接种于K-SFM中培养,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表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 标签: 表皮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技术 血清
  •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条件培养液对小鼠MII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作用及胚胎发育能力。方法分离、培养小鼠MSC,获取MSC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mediumofMSC,CM)。通过促排技术获取小鼠MII卵母细胞,分别采用CM、7%乙醇、IVF方法激活,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原核形成及囊胚形成率。在CM激活后不同时间点,利用α/β-tubulin抗体标记纺锤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细胞松弛素B(CB)存在时纺锤体的运动变化。结果CM可以激活小鼠MII卵母细胞,最佳刺激时间为40min,激活率达到95.4%,囊胚形成率为62%,与7%乙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IVF组(95.4%vs.100%;62%vs.88%,P〈0.01)。CB可以抑制纺锤体的旋转,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促进二倍体孤雌胚形成,提高囊胚形成率(62%vs.9%,P〈0.01)。结论CM能有效激活小鼠MII卵母细胞并促进孤雌发育。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卵母细胞 孤雌激活 细胞松弛素B
  • 简介:目的探讨HCMv感染是否引起大鼠和家兔的睾丸、卵巢组织的损伤。方法将人巨细胞病毒ADl69毒株经静脉接种50只人鼠平和130只新四兰兔,30d后以原他杂交和免疫组化力方法检验病毒感染动物组织的证据,以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动物睾丸、卵巢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接种病毒之动物睾丸、卵巢组织内町查到痫毒抗原或基因,睾丸组织多见牛精细胞变性、坏死,精细胞减少甚至消失。结论HCMV感染可以导致动物睾丸组织生精细胞损伤和牛精功能下降。

  • 标签: HCMV感染 卵巢组织 睾丸组织 损伤 经静脉 人巨细胞病毒
  • 简介:目的研究肉苁蓉多糖(CDPS)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环磷酰胺(Cy)复制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分别测定正常及免疫低下动物脾脏、胸腺指数。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结果CDPS对丝裂原(ConA及LPS)活化淋巴细胞及未活化正常细胞均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并促进淋巴细胞IL-2的分泌。腹腔给药显示CDPS具明显提高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的脾指数,对因Cy所致胸腺指数的降低也有显著的对抗作用。结论CDPS可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该作用可能与其促IL-2分泌有关。

  • 标签: 肉苁蓉多糖 脾指数 胸腺指数 淋巴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2
  • 简介:目的了解牛卵丘细胞的生长特征及构建的基因载体对卵丘细胞的转染情况和转染后阳性细胞的扩增效率。方法用透明质酸酶消化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获得牛卵丘细胞,了解牛卵丘细胞的生长特点,并用分子大小分别为7178bp和31085bp两种带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的质粒载体pMSCV-EGFP-Neor和pGC1-collagen-EGFP-Neor分别转染靶细胞。结果用脂质体法转染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均获得了绿色荧光阳性细胞,但小质粒的转染效率在72h时是大质粒的6倍(14%vs.2.3%)。在800μg/mLG418筛选浓度下,14d后分别获得了7个和3个较明显的单克隆细胞群,对它们进行挑选、扩大,都获得了较纯的单克隆细胞系。最后根据EGFP和collagen的已知基因序列对转染pGC1-collagen-EGFP-Neor质粒的阳性细胞进行三个不同区域DNA片段的扩增,结果表明,扩增的基因片段大小正确,数目完整。结论对卵丘细胞进行基因转染,分子大小等于或小于31kb的基因可以有效转入,但小分子载体比大分子载体具有更高的转染效率。经过筛选都可以获得纯的转基因细胞系。

  • 标签: 卵丘细胞 细胞培养 脂质体 细胞转染 转基因
  • 简介:目的分离和培养615小鼠的ES细胞集落,为建系打下基础.方法以PMEF为饲养层分离615小鼠的ES细胞集落,进行无饲养层培养,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ES细胞集落的出现率和传代成功率为22.6%和0.94%,其ALP染色阳性,具有稳定的二倍体核型,可自发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结论成功分离和培养了615小鼠的ES细胞集落.

  • 标签: 615小鼠 ES细胞集落 分离 鉴定 近交系 细胞系
  • 简介:目的克隆和测定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的全序列。方法提取剑尾鱼肝脏的总DNA。设计合成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纯化后克隆到pGEM-Teasyvectorsystem中的T载体上,筛选转化子,提取质粒,酶切鉴定。挑取重组质粒pGEM-T-xhcytb11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获得了剑尾鱼线粒体cytb基因的全序列,共1140bp。结论用BLAST与GenBank中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比较,显示剑尾鱼与其他鱼类的cytb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剑尾鱼与其他13种鱼的cytb基因序列同源性所建立的是进化树,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

  • 标签: 剑尾鱼 线粒体 细胞色素B基因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剑尾鱼属内鱼类的杂交,观察黑色素在其杂交后代的形成情况.方法白体剑尾鱼(♀)与黑体剑尾鱼(♂)杂交,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分别自交,观察其后代外部特征变化和黑色素形成的情况;对黑色素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剑尾鱼杂交种的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F3中有较高的黑色素发生率,为20.5%.HE染色和Lillie黑色素染色证实增生组织为黑色素.结论通过不同剑尾鱼的杂交和自交,后代有黑色素形成,可望进行黑色素模型的构建.

  • 标签: 剑尾鱼 杂交种 黑色素瘤 组织病理学 形成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