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山茶科许多种类既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原料,也是重要的工业用油脂以及化妆品或医药原料。通过野外考察、文献查阅以及山茶科种子含油量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江西省山茶科植物有10属75种;其中含油率在50%以上的有9种,如油茶、浙江红山茶、短柱茶、细叶短柱茶、钝叶短柱茶、糙果茶、全缘红山茶、粗毛石笔木和石笔木;含油率为30%~50%的有13种,含油率为10%~30%的约16种。本文对江西省山茶科含油植物及其生态习性、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并对富油种进行了重点评价,认为油茶、浙江红山茶、粗毛石笔木、全缘红山茶、短柱茶可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 标签: 江西省 山茶科 富油能源植物 评价
  • 简介:萝卜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之一,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培育自交不亲和系是萝卜杂种优势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根据萝卜自交不亲和基因SLG6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8个自交系为材料,其中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各4个,扩增SLG6基因第232~711bp之间的单拷贝片段,8个材料均获得了一条480bp的特异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对该片段进行酶切,自交不亲和系均产生约125bp和244bp的片段,其中,244bp的片段为自交不亲和系所特有,可作为SLG6基因的CAPS标记用于萝卜自交不亲和基因SLG6的检测;而自交亲和系则具有与自交不亲和系相同的125bp的片段和不同的多态性片段。

  • 标签: 萝卜 自交不亲和性 SLG6基因 CAPS标记
  • 简介:InDel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密度仅次于SNP,可作为动植物群体遗传分析、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的有效分子标记。花生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目前,花生栽培种全基因组已经公布,为准确挖掘花生基因组信息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研究通过169份花生核心种质的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测序和比对,共获得大小分布在1~14bp范围内的10401个InDels。染色体Arahy.16上分布的InDels最多,达741个;而在染色体Arahy.08上分布的最少,有263个。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仅有1167个InDels分布在功能基因相关区域。经GO注释,InDel分子功能主要包括催化活性(catalyticactivity)和结合(binding);生物过程主要涉及代谢过程(metabolicprocess)、单组织过程(single-organismprocess)和细胞过程(cellularprocess)。经KEGG通路分析发现,InDels所在的基因区域的功能主要与代谢相关。本研究开发出全基因组水平的InDel标记,并做了相应功能分类和注释,为进一步分子验证和利用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

  • 标签: InDels检测 InDels分布 功能分析
  • 简介:暗色真菌(dematiaceousfungi)是指菌丝和(或)孢子的细胞壁具有黑色素样颜色的一组真菌,可引起人类皮肤甚至多种组织的感染。迄今尽管有的学者仍在使用“着色霉菌病(chromomycosis)”来命名所有的暗色真菌感染,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的共识是将暗色真菌感染主要分为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和暗色丝孢霉病(phaeohyphomycosis)两类独立的疾病。本文主要就暗色丝孢霉病的命名、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类型分子生物学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 标签: 暗色丝孢霉病 临床 研究 现况
  • 简介:念珠菌是临床上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致死率高,耐药性严重,耐药机制主要包括:药物作用靶标结构变异;靶标表达增加;靶标缺失;影响药物外排;改变细胞膜甾醇成分;形成生物被膜;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路激活等。针对真菌耐药性问题,首要的应对策略应是研究发现新的药靶,开发全新结构和作用方式的新药。同时,筛选研究能降低真菌耐药性的新药,通过与现有的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作为临床克服真菌耐药,防治真菌感染的有效策略。

  • 标签: 念珠菌 耐药机制 新药靶 对策
  • 简介:目的报道5例丝状真菌所致真菌性鼻窦炎病例。方法分析5例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鼻分泌物或鼻黏膜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结合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致病真菌为茄病镰刀菌、烟曲霉、黄曲霉、波氏假阿利什霉和萝卜镰刀菌。4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1例患者采用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控制病情,效果均良好。结论真菌性鼻窦炎致病真菌多样,分子生物学可做准确鉴定,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真菌病 鼻窦炎 鉴定
  • 简介:药用真菌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且有副作用小或食药同源等特点。但目前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多而复杂,尚未完全阐述清楚。该文主要对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用真菌种类、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用真菌 抗肿瘤 作用机制
  • 简介:裂球是甘蓝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本研究通过对7份春甘蓝和8份秋甘蓝不同耐裂性材料的田间裂球方式、裂球率、裂球程度的比较,综合最大裂口层数、裂口面积的表现,建立了甘蓝耐裂球性评价方法并制定了甘蓝个体裂球分级标准。根据春甘蓝叶球成熟后5天、秋甘蓝叶球成熟后15天的裂球指数将甘蓝种质群体的耐裂球性分为极耐裂球、耐裂球、中耐裂球、易裂球、极易裂球5级。对59份春、秋甘蓝种质进行耐裂球性鉴定筛选获得一批极耐裂甘蓝种质资源。同时,对甘蓝室内成熟叶球浸泡法评价耐裂球性进行了初探,首次提出室内浸泡能够准确地鉴定甘蓝的耐裂球性,可用于选育耐裂球品种生产实践。本研究制定出了一套春、秋甘蓝耐裂球性的田间室内鉴定方法与标准,筛选获得了不同甘蓝耐裂球种质,为甘蓝耐裂球性研究和育种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优异材料。

  • 标签: 结球甘蓝 耐裂球 鉴定方法 分级标准
  • 简介:白念珠菌作为条件致病真菌,其感染力受各种毒力因子不同宿主的影响。该文将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和宿主细胞作为论述对象,探究其对白念珠菌致病性的影响,并对其致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治疗白念珠菌的药物奠定理论依据。

  • 标签: 白念珠菌 毒力因子 宿主细胞 致病机制
  • 简介:用5.500g/L盐水溶液对3~5叶期高粱幼苗进行处理,用幼苗相对成活率对568份高粱种质进行分级,结果显示:5%的种质具有3级以上的耐盐性。此法可以用来进行大量种质的苗期耐盐筛选。根据植株在不同舍盐量的盐碱地上生长的性状差异,对成株期的高粱进行耐盐鉴定,利用处理间性状的差异各性状与穗重和秆重的相关性构建一个耐盐指数来评价材料对盐碱的耐性,从而对18个高粱品种和品系进行了分级,以适合于盐碱地推广品种的筛选。

  • 标签: 高粱种质 耐盐评价 筛选 分级
  • 简介:目的评估舍曲林抗新生隐球菌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0mg/mL氟康唑、10mg/mL舍曲林、20mg/mL舍曲林、10mg/mL氟康唑联用10mg/mL舍曲林以及10mg/mL氟康唑联用20mg/mL舍曲林组。通过体外药敏试验BALBc小鼠新生隐球菌动物探讨各组间抗隐球菌效果的差异。结果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舍曲林可有效降低新生隐球菌菌落数,当与氟康唑联用时抑菌效果更显著。动物实验发现2种浓度的舍曲林都可明显降低感染小鼠实验早期脑、肺组织的新生隐球菌菌落数,但在实验后期,低浓度的舍曲林对感染小鼠脑组织失去抑菌作用。脑、肺组织中,舍曲林治疗对新生隐球菌的抗菌效果均不如氟康唑。舍曲林与氟康唑联合用药对新生隐球菌模型小鼠肺组织的抗菌效果强于单用舍曲林或氟康唑。结论舍曲林具有抗新生隐球菌的作用,当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可起到协同作用。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舍曲林 体外实验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酵母菌感染菌种的构成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对1354份临床标本进行酵母菌培养和菌株分离,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所分离的酵母菌进行鉴定,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10种219株酵母菌,甲真菌病检出率最高(43.80%),其次是股癣(16.70%)、体癣(13.00%)、足癣(11.11%),手癣最低(9.40%)。其中白念珠菌为63.47%;近平滑念珠菌为17.81%;热带念珠菌为6.85%;季也蒙念珠菌为5.94%;无名念珠菌为2.28%,其他酵母菌为3.65%。219株酵母菌对特比萘芬(TBE)、伊曲康唑(ITC)、氟康唑(FLC)、制霉菌素(NYS)、咪康唑(MIC)和酮康唑(KTC)的敏感性分别为53.42%、87.21%、97.26%、100%、80.35%和100%,耐药性分别为20.55%、11.11%、2.28%、0.0、12.72%和0.0。结论本地区浅部真菌病酵母菌感染菌谱以白念珠菌为主,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体外药敏显示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有很好的敏感性,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咪康唑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病原酵母菌 药敏试验
  • 简介:在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seL.)品种海7124的基因组总DNA导入陆地棉(G.hirsutumL.)品种石远321的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形态性状发生变异的突变体。与正常棉株相比,突变体叶片皱小、茎杆细弱,铃小但种子发育正常。叶表皮显微观察发现,突变体叶表皮细胞增大,突变体叶片变小是由于叶片细胞数目的减少。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为杂合基因型,突变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并可能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内源激素含量测定显示,突变体茎尖中IAA和Z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棉株,推测突变体的叶片皱缩变小可能与主茎顶芽中IAA和ZR含量的异常有关。

  • 标签: 棉花突变体 叶皱小 遗传分析 叶表皮细胞 内源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相关毛孢子菌的鉴定方法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对48株临床分离的毛孢子菌分别通过形态学、API20CAUX、Vitek2Compact核糖体r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到种;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对48株毛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形态学和API20CAUX、Vitek2Compact不能准确区分不同种的毛孢子菌,以核糖体rDNAITS序列分析将48株毛孢子菌鉴定为8个种:阿萨希毛孢子菌,星型毛孢子菌,皮瘤毛孢子菌,真皮毛孢子菌,皮肤毛孢子菌,赖巴克毛孢子菌,T.domesticum,T.jirovecii。体外药敏结果显示:卡泊芬净对毛孢子菌无体外活性,MIC〉32μg/mL;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毛孢子菌活性差,体外活性最好的药物是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结论常规方法不易将毛孢子菌准确鉴定到种的水平,ITS序列分析准确快速,可以辅助临床区分难鉴定毛孢子菌。毛孢子菌药敏谱不同于临床常见其他酵母菌,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其活性差,伏立康唑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 标签: 毛孢子菌 E-test法药敏试验 鉴定 抗真菌药
  • 简介:于盛花期对66份种质进行湿害处理,结果表明:湿害对单秆型和分枝型种质的产量性状影响差异明显,对单秆型芝麻产量性状的影响(湿害指数值)大小依次为单株种子干重(69.18%)〉蒴果数(67.48%)〉有效果节数(49.10%)〉有效果轴长度(45.69%)〉株高(16.40%),对分枝性芝麻的影响依次为分枝有效果节数(65.96%)〉分枝蒴果数(64.73%)〉总蒴果数(52.01%)〉单株种子干重(49.92%)〉主茎蒴果数(41.66%)〉主茎有效果轴长度(37.57%)〉有效分枝数(34.21%)〉主茎有效果节数(20.12%)〉株高(15.43%);湿害对三蒴型芝麻的侧位蒴果影响较大,对单秆三蒴型芝麻的影响为侧位蒴果数(92.25%)〉中位蒴果数(50.25%),对分枝三蒴型芝麻的影响为分枝侧位蒴果数(92.86%)〉主茎侧住蒴果数(69.14%)〉分枝中位蒴果数(44.17%)〉主茎中位蒴果数(32.97%)。根据相对湿害产量可以将供试种质聚为耐湿与不耐湿二大类,不耐湿类型种质61份,占92.42%;耐湿类型种质5份,占7.58%,为竹山白芝麻、西平二郎花、阜南芝麻、嘉兴紧口黑和麻城黑芝麻,可作为耐湿种质加以利用。

  • 标签: 芝麻 湿害 盛花期 株型 产量性状 耐湿性评价
  • 简介:芝麻是重要的优质传统油料作物,素有"油料皇后"的美称。我国拥有丰富的芝麻种质资源,深入研究、评价和有效利用芝麻种质资源是保护其遗传多样性、拓宽遗传基础进而提高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本文对芝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现状、品种选育概况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芝麻遗传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芝麻 种质资源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 简介:白念珠菌是常驻人体的条件致病真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会引起皮肤黏膜浅层乃至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目前,念珠菌血症是引起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4位因素。随着经典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因侵袭性念珠菌病死亡的患者也日渐增多。为解决真菌感染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多从白念珠菌致病因素出发的新型抗真菌药物正在火热研发。该文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生物被膜 菌丝
  • 简介:大麦黄花叶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麦种植区域的主要病毒病害,由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Barleyyellowmosaicvirus)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Barleymildmosaicvirus)引起,自然条件下病毒寄生于禾谷多黏菌中,通过感染大麦根部导致病害发生。本研究通过分析RNA-seq数据,获得感染BaMMV后上调表达的基因HORVU1Hr1G069640(WRKY55)。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WRKY55在感病品种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抗病材料,说明WRKY55参与到大麦感染黄花叶病的过程。WRKY55全长870bp,在415~594位核苷酸之间含有WRKY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位于独立的进化分枝。组织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主要在根部和幼嫩组织中表达,而其他成熟部位表达较少甚至没有。农杆菌介导的烟草亚细胞定位实验发现WRKY55位于整个细胞。酵母转录因子活性分析实验未检测到转录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实验未检测到WRKY55与感病基因编码蛋白eIF4E和PDIL5-1存在物理相互作用。这些结果显示WRKY55参与到大麦黄花叶病感染。

  • 标签: 大麦 大麦黄花叶病 BaYMV/BaMMV WRKY转录因子 抗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