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生物资源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日趋濒危的生物资源是世界各国当务之急。本文概述了生物资源的概念、重要性和基本特征,介绍了世界生物资源物种数目、管理利用情况及濒危现状.对我国生物资源的保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世界 生物资源 保护 利用
  • 简介:"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项目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根据项目要求,现已完成对贵州省42个县(市)的普查和21个(市)的系统调查。本项目历时5年,经过多个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基本查清了贵州现有的农业生物资源,共采集了4800多份种质资源样本。经过鉴定筛选,从抗病、抗逆、优质、早熟、丰产等不同方面筛选出150多份优异种质资源。这批优异种质资源可为作物育种和基础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种质材料,应加强利用和保护。

  • 标签: 贵州 农业生物资源 优异种质资源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农民。左下肢皮肤瘢痕、斑块11a。11a前,不慎跌倒擦伤左膝下方皮肤,局部溃烂长期不愈。口服抗生素,外用碘伏,红霉素软膏治疗后无效,当地医院按真菌感染先后予口服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不规则治疗,期间皮损大部分愈合形成瘢痕。其后瘢痕逐渐扩大并时有疼痛。后又在当地医院按“瘢痕疙瘩”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2次,瘢痕未缩小却在边缘渐出现红色斑块,肿胀并有浸润。遂来我院就诊。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裴氏着色霉 治疗
  • 简介:随着对真菌及真菌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在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也有不少进展,如在真菌超微结构、细胞壁的特殊构型与致病的关系、真菌的染色体倍性与数目,以及其遗传信息等方面。

  • 标签: 真菌 分子生物学
  • 简介:对用固相扣除杂交方法从低温驯化沙冬青克隆得到的AmLEA5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种第5族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全长693bp,含有1个29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8个氨基酸,预测Am-LEA5的分子量为10.6kDa,是一种亲水性蛋白,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该基因略偏好于用A或T结尾的密码子。系统发生分析表明,AmLEA5蛋白与蒺藜苜蓿LEA(ACJ84182.1)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AmLEA5的表达量在低温、干旱、盐和热胁迫条件下均有上调,尤其在低温胁迫后期富集量最高。亚细胞定位表明,用YFP标记的AmLEA5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AmLEA5基因在沙冬青抵御非生物胁迫,尤其是在抵御低温胁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沙冬青 AmLEA5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 亚细胞定位
  • 简介:以四川等8个省份的山桐子野生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山桐子资源分布状况和生态环境,利用产量、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对山桐子野生群体进行优株选择。结果表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各地主要以山桐子分布,而湖北、湖南、陕西、四川等地主要以山桐子的变异类型——毛叶山桐子为主,其中四川省毛叶山桐子分布较为密集;通过对各地点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分析得出,山桐子适应性强,对气候要求不严,适合在微酸性土壤生长,尤喜肥沃土壤;根据能源油料植物原则对山桐子提出选优标准,从234株山桐子实树中初步选择43个单株;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将43个单株划分为最高产量、较高产量和中产量3大类,且所有单株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全果含油率3个主要经济指标均高出群体平均值20%以上。本研究为山桐子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优良种质或品种的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 标签: 山桐子 木本油料 种质资源 优株 选择
  • 简介:本文简要地阐释了化感作用的含义、基本特征以及作用机制,并结合生物多样性理论,综述了化感作用研究中化感物种的多样性、化感物质的多样性及其释放途径的多样性,具体讨论了化感作用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中的种群生态、协同进化、土壤生境、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入侵等方面的可能影响。文中提出了化感作用的利用、管理应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统一的看法,并指出对化感作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机制进行本质的探索,特别是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与探讨,可为保护生物学和系统生态学提供理论基础,这也是今后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 标签: 化感作用 生物多样性 影响机制 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
  • 简介:着色芽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致病真菌常通过皮肤的微小外伤侵入,损害好发于四肢远端的暴露部位。临床表现为疣状增生性斑块或结节,病程持久,迁延不愈。最近我们用伊曲康唑治愈1例着色芽菌病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伊曲康唑 治疗
  • 简介:多胺是一类小分子脂肪族类化合物,存在于微生物体内,其合成代谢与微生物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参与微生物的多种生理过程,在促进细胞分化、增殖,维持细胞膜、DNA和RNA的稳定,以及生理应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多胺的代谢、转运以及多胺在微生物中的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多胺在微生物中的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资料。

  • 标签: 多胺 微生物 代谢
  • 简介:着色芽菌病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茵为暗色真菌属,最常见的是裴氏着色霉、卡氏枝孢霉及疣状瓶霉,常以孢子形态寄生于腐生植物或土壤中,人多通过外伤接触植入感染。其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查,治疗为以抗真菌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现报告2例我科诊断的由卡氏枝孢霉感染的着色芽菌病。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卡氏枝孢霉 诊断
  • 简介:NAC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所特有的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抵抗逆境和激素调节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PCR技术,克隆获得了紫花苜蓿NAC转录因子MsNAC1(GenBank登录号为JN099384.1)基因的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sNAC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993bp,编码一个由3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亲水性蛋白,N-端具有保守的NAM结构域,C-端高度变异,具备NAC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MsNAC1蛋白被定位在细胞核中,含有2条核定位信号序列,具有9个糖基化位点和23个磷酸化位点,三级结构为对称的同型二聚体。多重比对发现,MsNAC1蛋白与拟南芥ATAF1和水稻OsNAC6蛋白的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sNAC1蛋白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中的ATAF亚族,与ATAF1的亲缘关系最近。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显示,MsNAC1基因在高盐、干旱和低温胁迫下表达量均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不同处理时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根中的表达量上调幅度高于叶片,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非生物逆境胁迫的生理响应。

  • 标签: 紫花苜蓿 NAC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荧光定量PCR 非生物逆境
  • 简介:对云南省怒江僳傈族自治州兰坪、贡山、福贡3县4个乡怒族村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或经验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收集和整理。结果表明:在调查区怒族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共有24科、49种、121份,包括粮食、蔬菜、果树、药用4类,分别占收集样品的58.68%、19.83%、15.70%和5.79%;怒族利用这些农业生物资源的传统知识主要涉及食用、药用、文化宗教等方面,其中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在用途、用法上具有独到的地方,有非常明显的民族和地方特色。这说明农业生物资源不仅为怒族的基本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药品来源,也在他们的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标签: 怒族 农业生物资源 传统知识 利用
  • 简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原理,研究中国榛属植物分布规律,评价适区气候,分析气候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并根据适生气候的相似性,探讨榛属植物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国内榛属植物纬度分布范围在24°31’N~51°42’N.经度分布范围在85°55’E~132°12’E,主要分布区从东北-华北山区、秦岭和甘肃南部及河南-华中-西南呈斜带状分布,分布种数在华中地区达到最多;垂直分布自东至西随经度降低海拔逐渐升高,纬度对各种质分布海拔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年均气温和冷温是影响榛属植物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榛属植物分布种数与各气候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11.883—0.051X1+0.131X2-0.003X4-0.004X5-0.001X6+0.051X8,根据分布区气候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榛属植物分为3类:平榛和毛榛为一类,川榛、华榛、刺榛、绒苞榛和滇榛为一类,维西榛为一类。

  • 标签: 榛属 种质资源 分布格局 气候评价
  • 简介:无绿藻是直径3~30μm不等的单细胞微生物,进行无性繁殖,内含特征性内孢子。无绿藻病是一种罕见、散发疾病,目前认为小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P.blaschkeae和P.cutis对人有致病性。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是无绿藻分型鉴定的传统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将菌株鉴定至亚种或变种,成为无绿藻分型鉴定又一重要手段

  • 标签: 无绿藻 分类 药物敏感性 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简介:生长素应答因子(ARF,auxinresponsefactors)是一类可以结合在生长素应答基因启动子部位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谷子为材料,共鉴定出24个ARF基因,命名为SiARFs。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谷子SiARFs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分布、基因倍增模式、系统进化以及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ARF基因家族在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除2号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上都有该家族基因,基因的扩增模式为分散复制与片段复制。SiARFs基因家族具有相对保守的结构,即包含1个保守的B3DNA结构域、ARF结构域和Aux/IAA结构域,ARF蛋白的3D结构含有3个α螺旋和7个β折叠结构。进化树分析表明谷子ARF蛋白和物种相近的高粱、玉米聚在一起。大多数ARF基因在谷子根、茎、叶和穗中都有表达,且不同基因表达量有较大差异。

  • 标签: 谷子 ARF 生物信息学分析 蛋白结构
  • 简介: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是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种,是一群浅在寄生性真菌,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寄生或腐生于表皮角质、毛发和甲板的角蛋白组织中。在生物分类学上,皮肤癣菌的有性时代属于子囊菌亚门,其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根据大分生孢子的特征可将皮肤癣菌的3个属加以区分。

  • 标签: 皮肤癣菌 表型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简介:芝麻是重要的优质传统油料作物,素有"油料皇后"的美称。我国拥有丰富的芝麻种质资源,深入研究、评价和有效利用芝麻种质资源是保护其遗传多样性、拓宽遗传基础进而提高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本文对芝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现状、品种选育概况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芝麻遗传及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芝麻 种质资源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应用转录组技术,对UVA照射后的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方法体外构建白念珠菌(ATCC90028)生物膜,采用UVA-LED抗菌设备(复旦大学光电所制,波长365nm,强度13mW/cm2,频率100Hz),照射白念珠菌生物膜5min、10min、15min,对照组不光照.用转录组技术分析UVA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KEGG遗传差异富集分析.结果UVA光照组相对于对照组有大量差异表达基因,核糖体合成RIO2基因、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相关基因MCR1、CBR1、内质网蛋白加工途径相关基因SHP1显著上调;RNA降解途径相关基因MPP6和细胞内吞作用相关基因CHMP6显著下调.结论UVA直接或间接调节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相关生理代谢途径,参与诱发细胞凋亡过程.

  • 标签: 白念珠菌 UVA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室内生物测定是植物对除草剂等化学物质耐受性鉴定的一种常用筛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大豆、稗草、棉花等植物对草甘膦、氯嘧磺隆等除草剂的耐受性研究,但麦草畏的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和大豆对麦草畏耐受性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麦草畏对催芽大豆下胚轴伸长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回归方程曲线分析和抑制中浓度分析,建立了大豆对麦草畏耐受性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确定以300μg/L麦草畏筛选浓度作为大豆室内生物测定临界筛选浓度。利用该方法对35份源自微核心种质的大豆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随麦草畏浓度增加,不同品种对麦草畏的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大豆品种对麦草畏的耐受性降低,从中筛选出对麦草畏耐受性较高的大黄豆-1和什邡螺丝豆。本研究结果为培育抗麦草畏品种的亲本选配以及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和技术支撑。

  • 标签: 大豆 麦草畏 生物测定 耐受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