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COX-2、Survivinlivin的表达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63例SACC患者癌变病理组织标本与30例SACC患者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COX-2、Survivinlivin蛋白在SAC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ACC组织COX-2、Survivinliv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COX-2、Survivinlivin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livinCOX-2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率依次为66.67%(42/63)、57.14%(36/63)73.02%(46/63),其阳性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上,而正常组织细胞中未发现阳性表达;Survivin、livinCOX-2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体型、淋巴转移、中低分化Ⅲ+Ⅳ期患者Survivin、livinCOX-2的阳性率高于筛孔型+管状型、淋巴未转移、高分化、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显示,Survivin与COX-2呈正相关(r=0.632,P<0.05);livin与COX-2呈正相关(r=0.453,P<0.05);Survivin与livin无相关(r=0.143,P>0.05).结论:Survivin、livinCOX-2在SACC患者中呈高表达,可能对SACC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Survivin、livinCOX-2可作为临床早期筛查SACC并预测疾病转归的指标.

  • 标签: 涎腺腺样囊性癌 COX-2 SURVIVIN LIVIN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大叶性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9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病例组,按照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重度组(n=46)和轻度组(n=33),于同期随机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清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rα)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表达水平.结果:重度组、轻度组血清IL-6、IL-8、IL-17、TN下-αα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组血清IL-6、IL-8、IL-17、TNF-ααHMGB1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IL-8、IL-17、TNF-αHMGB1水平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轻度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IL-8、IL-17、TNF-oαHMGB1水平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清IL-6、IL-8、IL-17、TNF-αHMGB1水平分别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积矩相关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血清中IL-6、IL-8、IL-17、TNF-αHMGB1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关系(r=0.711、0.695、0.752、0.793、0.728,P<0.05).结论:炎症因子在大叶性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清中呈高表达,并与大叶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评估病情.

  • 标签: 大叶性肺炎 患儿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血清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HCA)孕妇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Ox-AT)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PPROM孕妇86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CA分为HCA组(n=46)和非HCA组(n=40),HCA组包括轻度(n=16)、中度(n=15)和重度(n=15),同期选择来我院进行产检的正常孕妇4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孕妇产前血清NE、Ox-ATIL-8水平,对比其在不同组孕妇间的差异,分析HCA与PPROM孕妇的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HCA组非HCA组孕妇血清NE、Ox-AT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HCA组均显著高于非HC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CA的程度加重,孕妇血清中NE、Ox-ATIL-8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与HC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32、0.694、0.787;均P〈0.05)。HCA组中孕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及早产儿肺炎率明显高于非HCA组,而Apgar评分显著低于非HC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E、Ox-ATIL-8与PPROM合并HCA孕妇的发生、发展有关,及时检查上述指标有助于改善此类孕妇的妊娠结局。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 白细胞介素-8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研究Sprouty2(SPRY2)基因在胃癌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BGC-823),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沉默SPRY2基因,并用实时定量PCR与Westernblot检测其SPRY2、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SPRY2基因沉默后的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变化。结果:在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SPRY2基因的人胃癌BGC-823细胞中,SPRY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SPRY2沉默后人胃癌细胞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增多(P〈0.05),vimentin的蛋白表达减少(P〈0.05)。此外,SPRY2沉默后,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值均P〈0.05)。结论:Sprouty-2基因通过调节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参与胃癌细胞的上皮一间质转化,进而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 标签: 胃癌 Sprouty-2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试管婴儿患者知觉压力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试管婴儿技术(IVF-ET)辅助生育的不孕女性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MBSR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CP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CPSS评分为(43.53±4.89)分、(42.38±4.34)分、(27.53±4.89)分,低于干预前的(57.96±7.30)分、(56.42±5.49)分、(37.96±7.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CPSS评分为(51.13±5.52)分、(50.31±4.48)分、(31.13±5.52)分,低于干预前的(58.83±7.28)分、(56.45±5.51)分、(38.83±7.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SR干预可有效改善试管婴儿患者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知觉压力情况,有利于提高WF-ET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正念减压疗法 试管婴儿 知觉压力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为近期记忆力下降,后来逐渐发展为生活不能自理最终死亡。目前,有许多种假说阐述其发病机制,如β-淀粉样蛋白、载脂蛋白E、一些金属元素、炎症因子等,但都不全面,也有人认为其可能与朊蛋白有关。部分药物被用于治疗AD,如美金刚、胆碱酯酶抑制剂等,但疗效均不显著。一些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也逐渐被发现,如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以及免疫疗法等,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证实,且一些副作用还并未被人们所知晓。本文主要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24h,n=43)、早期组(24-72h,n=36)、延期组(≥10d,n=41),比较各组术后颅内动脉栓塞改善程度,统计各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量表(GOC)评定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mRS)表评定患者远期预后。结果:超早期组完全栓塞率略高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中、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超早期组、延期组GOS评分高于早期组、mRS评分低于早期组,超早期组GOS评分高于延期组,mRS评分低于延期组(P〈0.05)。结论: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超早期、延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预后评分稍优于早期手术。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手术 超早期 预后
  • 简介:生物大分子纳米药物,比如,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针对真皮层的治疗药物,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治疗药物,在有些治疗领域有着透皮给药的需求。由于具有靶向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生物大分子纳米药物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技术,不仅具有无痛、给药方便等优点,而且运用物理手段可大幅提高大分子甚至纳米药物的透皮吸收皮层靶向,能够避过胃肠道消化作用以及肝脏首过效用。将微针技术与生物大分子药物相结合,能够同时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高靶向生物药物的无痛给药。本文简述微针透皮给药技术、以及生物大分子给药的研究进展,对微针技术用于生物大分子纳米药物透皮给药的尝试研究做了介绍和总结,对存在的技术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标签: 微针 生物大分子药物 纳米药物 透皮给药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流变学和血清学指标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延迟愈合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各9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8、12周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8、12周两组血清学血流变学各指标整体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8、12周观察组血清slCAM-1、sVCAM-1、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PDGF、IGF-1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折患者血清sICAM-1、PDGF、IGF-1、sVCAM-1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会随着病程进展发生变化,并且血清sICAM-1、sVCAM-1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的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的重要因素,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骨折 延迟愈合 血清学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疗效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9月至到2016年8月在医院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含62例,对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辅助手术,对照组则给予开腹手术,对比两组围术期疗效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以及两组术后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切口长度、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CD8+水平明显上升,且术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是4.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给予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胃癌 进展期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RAF211)、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1.940,P=0.026),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55.66%)显著高于对照组(3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2,P=0.034);化疗后,两组CEA、CYFRA21-1、CA125NSE水平均较化疗前较有显著下降,同时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前,Ⅲ期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CA125NSE水平均显著低于Ⅳ期患者(P〈0.05);化疗后,Ⅲ期和Ⅳ期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CA125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Ⅲ期水平显著低于Ⅳ期(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显著疗效,血清CEA、CYFRA21-1、CA125NSE水平经化疗后显著降低,可作为分期和评价化疗疗效的可靠指标。

  • 标签: 培美曲塞 顺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 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Cobb’S角与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观察组使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开放式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D、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VAS评分、ODI评分、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d、1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1个月、1年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手术后7d、1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手术后1个月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后1年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椎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Cobb’S角 椎体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EGF、IL-6、IL-8、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VEGF、IL-6、IL-8、FSH、E2、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血清IL-6、IL-8、E2、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起到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似的应用效果,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形成的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可能与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IL-6、IL-8、VEGF水平有关。

  • 标签: 子宫肌瘤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压痛肿胀数、关节疼痛度肿胀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SR、CRP、R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多苷片 甲氨蝶呤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针刺疗法联合塞来昔布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6(IL-6)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0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治疗前后MMP-3、IL-6自身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0%(39/43)比65.12%(28/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0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或缩短,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A、抗-CCP抗体、抗Sa抗体、AKA、ANA自身抗体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3、IL-6水平自身抗体阳性率.

  • 标签: 针刺疗法 塞来昔布 类风湿性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3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研究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联合使用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对血清白介素-1(IL-1)、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观察组采取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进行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采取中药涂抹方案.评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IL-1、MMP-3、TIMP-1水平、视觉模拟(V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1、MMP-3、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L-1、MMP-3、TIMP-1、VA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1、MMP-3水平,升高TIMP-1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感,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关节腔内注射 膝骨性关节炎 白介素-1 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