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诊断的检验方法,以期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率。方法 从我院 2020年 1月 -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当中选择 93例。分别对这些患儿采用冷凝集试验方法与血清抗 MP-IgM检测两种方法,观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别,从中选择出最适合在现阶段诊疗工作中使用的技术方法。结果 血清抗 MP-IgM检测技术共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 85例,未检测出的有 8例,准确率为 91.4%。而冷凝集试验则检测出 79例,准确率为 84.95%。结论 血清抗 MP-IgM检测技术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工作中效果良好,准确率也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而冷凝集检测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优势,还需要医院进一步进行优化研究。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医药行业发展迅猛,基于制药工艺技术直接关系到制药工程质量,关乎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亟需持续化地推进制药工艺技术创新进程,进而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整体发展水平,本文主要就创新制药工艺新技术的意义展开阐述,具体探究创新制药工程中的制药工艺新技术有效策略。

  • 标签: 制药工程 制药工艺 新技术
  • 简介:摘要: 如今,数字化技术的提升进展飞速,CAD/CAM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口腔修复学的领域中。它不仅将数字化方案与医生和技工操作结合在一起,使诊疗工作更加精确、科学,并且能够提供直观的设计方案,促进医患之间有效沟通。本文就国内外CAD/CAM技术在口腔修复学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 标签: CAD/CAM 口腔修复 应用
  • 简介:摘要: 在经济方兴未艾、持续发展过程中,作为世界制药机械生产大国,我国中药制药装备技术水平与一些先进国家比仍存在一定距离,亟需对中药制药制备技术予以升级。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 中药制药装备技术升级的相关政策,其次分析了我国中药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制药装备技术升级途径,希望能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为中药制剂更加稳定、有效、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 标签: 中药 制药装备 技术升级 政策 途径
  • 简介:摘要: 现如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已是新兴的、特殊的化工分离工艺。因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自身具备的优势,其在天然药物的提取方面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其种类不断的增加以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现已成为天然药物研究领域中不容忽视的技术手段。本文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进行了简述,对其在不同天然药物中的提取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超理解流体萃取技术 天然药物 提取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使用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对临床痰液样本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的检测效果和临床应用优势。方法 以对比分析的方式,从我院 2019年 8月 -10月期间,入院接受儿童肺炎治疗的患儿当中选择 40例。分别进行细菌培养方法和核酸检测方法,观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性,从中做出合理的选择。结果 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的检测准确率相对较高,检测操作流程简便。整体检测有效率为 95%,符合临床诊疗工作的基本需求。结论 在新时期的儿童肺炎诊断工作中,如何方便快速的检测出病症种类,是各个医院的基本工作任务,这就突出体现了应用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 标签: 病原菌 核酸检测技术 儿童肺炎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数字化导板不翻瓣技术行口腔种植短期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为 72例,研究对象为口腔种植患者,研究时间段为 2017年 2月 -2019年 5月,对本期间选择的研究对象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将使用常规牙龈翻瓣口腔种植治疗的患者编排为对照组,将使用数字化导板引导下的不翻瓣技术口腔种植治疗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每组样本数均为 3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用药时间及术后消肿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后,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比例相对于对照组明显较高,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用药时间及消肿时间均远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显示(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种植患者在就医时,通过数字化导板引导下的不翻瓣技术口腔种植治疗干预方式,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使其预后得以促进,并可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数字化导板 不翻瓣技术 口腔种植 短期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人群中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致皮肤毒性的发生率、发生特征和风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2014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中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用药人群,系统自动筛选、智能报警,人工逐一甄别后,确定阳性病例,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的用药人数共计2665例,10541例次,呈逐年递增趋势;共确定阳性病例31例,总发生率为1.16%;同期4511例次多柔比星用药人群中为0例次。83.87%的化疗致皮肤毒性反应发生于第1周期;25.81%的阳性患者因皮肤毒性反应中断治疗;严重化疗致皮肤毒性反应累及系统例次最多的是皮肤系统(31.25%);治疗用药主要为地塞米松(46.94%)、苯海拉明(26.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既往有药物过敏史、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影响因素,其中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为独立风险因素(AOR:4.899,95%CI:1.411~17.008)。结论:在给予预防用药的情况下,严重化疗致皮肤毒性反应发生率为1.16%;严重化疗致皮肤毒性反应可能与脂质体的关联性更强,大多发生于首次用药,有25.81%的阳性患者中断治疗,临床需警惕ADR的发生风险;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为独立风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