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医用直线加速剂量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技术分析。方法:使用 Varian-clinac-CX机器设备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分析了医用直线加速在电离室、电源系统、剂量信号和通道、控制系统四方面的控制技术。结论:电离室为剂量监测控制系统的中心系统,剂量信号、控制信号在此进行质量保障调试工作,建立起计量学质量保证的基础。

  • 标签: 医用直线加速器 剂量 监测 控制
  • 简介:摘要: 病毒感染是日常比较常见的疾病诱发因素之一,会给人类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而骨髓造血抑制则是其主要的危害之一。很多研究表明,某些类型的病毒感染能够极大程度的抑制人类的造血功能,在临床表现上,主要有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等。为了进一步其进行了解,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病毒感染类型,就其造血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详述和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撰写让更多人加深其了解。

  • 标签: 病毒感染 造血功能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小儿脑瘫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在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治疗的 46 例脑瘫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并根据患儿接受的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干预组和传统组。传统组患儿行传统的康复护理,干预组患儿行家庭康复护理。将两组患儿在护理前和护理后的 GMFM (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ADL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治疗前,传统组和干预组患儿的 ADL 和 GMFM 评分均无差异, P > 0.05 ;干预组患儿的 ADL 、 GMFM 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在治疗后均明显高于传统组, P < 0.05 。 结论: 家庭康复护理小儿脑瘫具有较好的影响,能够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并且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小儿脑瘫 传统康复护理 家庭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粗大运动功能 临床效果
  • 简介:3 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卫生院 2621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 年 4 月至 2016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120 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 60 例,另一组为观察组 6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经过护理,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 ( 23.61±4.89 ) vs ( 38.27±4.35 ),( 24.31±5.64 ) vs ( 38.17±5.23 ) } ,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心理状态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 / 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是血液进行的一项体外净化过程,这一过程因为不能根除疾病,所以需要长期进行,这就导致了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各类心理问题 [1] 。为了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本文特选取 120 例 2015 年 4 月至 2016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 2015 年 4 月至 2016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12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60 例血液透析患者,男性 30 例,女性 30 例,年龄最小 32 岁,年龄最大 52 岁,平均( 42.1±3.1 )岁;对照组 60 例,男性 32 例,女性 28 例;年龄最小 33 岁,最大 51 岁,平均年龄为( 44.0±3.5 )岁。所有患者病程 0.5~5 个月,平均( 3.5±1.3 )个月。其中尿毒症例 40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10 例,多囊肾 10 例 .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 )确诊疾病需行血液透析治疗且血液透析有一定耐受性的患者;( 2 )除需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疾病外,无其他组织或器官的严重质性疾病的患者;( 3 )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流畅清晰回答研究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的患者;( 4 )熟知本研究在,自愿参与,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5 )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2] 。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3.1 生活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保持床单元的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加强患者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尽可能解决患者合理的生活请求。    1.3.2 心理护理  护士多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温柔的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各种问题,消除其产生的紧张心理,因治疗过程较长,治疗过程中,多言语鼓励患者,通过现身说法为患者介绍预后良好的病友,以增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3 饮食护理  嘱患者家属多为患者准备清淡易消化、高营养、低盐低脂的饮食,以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透析期间,患者严格控制饮水量,多吃优质蛋白及含钙较高的食品,少吃豆制品、坚果类等含磷、钾高的食物。    1.3.4 健康教育  通过多媒体、健康宣传册、护理板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为患者讲解有关于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透析间期,嘱患者规律休息,可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以自身不感到疲惫为宜;冬季注意预防感冒,避免感染。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通过 SAS 焦虑评分表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判断,分数低于 35 分表示心理健康,分数高于 65 分表示重度焦虑;通过抑郁自评量表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判断,总粗分上限是 41 分,分值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 P < 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上的比较  干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评分无显著差别经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1 。   

  • 标签:
  • 简介:[摘 要 ] 目的 探讨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06月至 2018年 12月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 98例采用宫腔镜进行诊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宫腔镜平均手术时间为( 12.02±5.1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为 (20.3±5.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2.0±1.5) d,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98例患者术中诊断宫内节育嵌顿或移位 13例,术中未送病理标本。其余 85例宫腔镜术中取病理组织送检,共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监控终末护理病历质量 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 我院于 2018年 6 月至 2018 年 12 月开展护理 质量监控的 病历 200 份作为观察组, 选取 2017 年 6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未开展护理 质量监控的 病历 200 份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病历采取常规管理监控方式,观察组采取 护理质量监控 方式, 对比两组终末护理病历质量情况。 结果:两组终末护理病历质量经评价对比,观察组护理病历质量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缺陷率及返修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终末护理病历质量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大大消除医疗事故隐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水平,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监控 终末护理病历 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普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于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共 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41人,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行常规外科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外科护理服务模式基础之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水平分数情况展开讨论与分析。结果两组在护理满意率方面实施比较,观察组 100%高于对照组的 90%,差异较大。结论普外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护理质量,还可改善患者焦虑、烦躁等情绪,改善治疗态度与护理依从性,与护理人员可建立好的信任关系,从而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符合临床需求。

  • 标签: 普外科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 要: 人体 骨形成、骨吸收之间处于协调以及平衡,可以维持人体内骨重建正常进行。并且,由于人体常由于衰老、缺少雌激素等因素,极易导致人体内存在的氧化体系以及抗氧化体系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从而增加人体内的活性氧程度,致使人体发生一系列的氧化应激反应。随着医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这一内容展开研究,活性氧可以引起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人体骨重建过程中,骨形成以及骨吸收环节都具有重要影响,极易导致人体内蓄积更多的活性氧,从而对人体的骨细胞以及骨重建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研究氧化应激骨重建的影响现状,促使大家更加了解氧化应激在骨重建过程中的生病理机制。

  • 标签: 氧化应激 骨重建 影响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面瘫患者使用康复护理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从 2019年 4 月开始进行病例收集,一直到 2020年 4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老年面瘫患者 66 例,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 2组,观察 组 33 例,用康复护理,对照组 33 例用常规护理,两组的 NSE和 S100B水平 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 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 NSE和 S100B水平 优于对照组( P< 0.05), NIHSS评 分比对照组低( P<0.05)。结论:老年面瘫患者使用康复护理,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

  • 标签: 老年面瘫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NIHSS评 分 NSE和 S100B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动机性访谈式延伸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在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 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选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23)、对照组( n=2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动机性访谈式延伸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 NIHSS、 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使用动机性访谈式延伸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价值。

  • 标签: 动机性访谈式延伸护理 脑卒中 康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5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等级、左心室血分数、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心功能等级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 影响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 T7 肽抑制肝癌裸鼠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 方法: 1 .建立 HepG 2 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 T7 肽 (4.4mg/kg/d) 组, 5-FU(20 mg/kg) 组,每组 10 只 , 连续干预 19 天 , 观察 T7 肽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 CD34 蛋白水平表达 。 结果: 5-FU 组, T7 肽组与对照组肿瘤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个给药组 IR 分别为 52.1% 、 36.6% 。对照组、 5-FU 组、 T7 肽组的 MVD 计数分别为 8.4±1.8 、 4.0±1.2 、 5.9±1.4 。 T7 肽组 MVD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T7 肽可抑制 HepG 2 肝癌组织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肝癌的生长,降低肿瘤重量和体积。

  • 标签: T7 肽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城乡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分析动画视频的科普宣传效果,与传统科普方法进行对比,探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的防治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预防工作提供基线数据和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 河南省林州市某一社区居民 620 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作为动画视频科普和传统文字科普干预对象,并在干预后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认知进行比较。 结果 进行动画视频宣传的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总体平均分( 18.17 ) 高于 文字宣传人群总体平均分( 1 5.83 ) ,宣传方式新型冠状病毒的学习有差异( χ 2 = 37.8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动画视频提高居民新型肺炎认知效果较好。 结论 城乡社区居民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的预防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对社区居民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持续社区居民进行动画视频科普,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知识薄弱点,有计划性地社区居民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知识动画视频科普,有助于居民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相关知识知晓率维持在一定水平,能够增强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预防能力,保障全民科普,遏制近来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大规模流行传染态势,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3月我院 116例实施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 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 58例;研究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不良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研究组患者的感染人数明显少于参照组,数据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 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能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且不良情况发生率较低,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86例作为研究一般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3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SDS、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总体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糖尿病肾病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于腹膜透析患者中延续性护理出院后的卫生服务利用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2018年 7月至 2020年 4月来我院腹膜透析的 60例患者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 30例。乙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甲组以延续性护理为主,比较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甲组和乙组的一周内再住院率、六周内再住院率、十二周内再住院率间差异都不显著( P> 0.05);甲组和乙组的一周内再就诊率、六周内再就诊率间差异都不显著( P> 0.05);甲组十二周内再就诊率小于乙组( P< 0.05)。结论:于腹膜透析患者中,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其出院后的再住院率、再就诊率,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

  • 标签: 腹膜透析 延续性护理 出院 卫生服务利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在2020-10至2021-10期间选取至本院就诊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单双序号法,划分组别: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持续护理。将血糖水平、不良妊娠结局作为两组对照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实施持续护理,能够控制血糖,改善妊娠结局,可推广。

  • 标签: 持续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长沙市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类型病灶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长沙市 3所三级甲等医院 210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病灶部位的解剖分型、脑部血液循环系统的 OCSP分型、病灶部位面积大小的 CT分型等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01)。结论 不同类型的病灶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病灶部位 脑 卒中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