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方式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心血于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8 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实验组(给予常规药物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每组患者例数相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各指标水平。结果:给予急性心绞痛患者常规药物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较好,可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血;急性心绞痛;治疗效果;预后情况   急性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心血疾病,此病症将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而患者发病后应及时入院治疗。目前,常用的急性心绞痛病症治疗药物为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然而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因而,医疗行业对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方式的研究更为重视,其是氯吡格雷联合常规阿司匹林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效果。本次选择本院心血收治的 68 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为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血于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8 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有 34 例患者。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有 20 例,女性患者 14 例,年龄在 54 岁到 6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5.15±2.89 ),病程为 3 年到 10 年。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有 19 例,女性患者 15 例,年龄在 53 岁到 6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4.85±2.86 ),病程为 4 年到 10 年。   患者纳入标准:( 1 )经心电图检查,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症状;( 2 )经检查患者无 T 波倒置的导联上存在 T 波倒置 2 毫米以上的情况。   患者排除标准:(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3 )精神状态不正常、意识障碍患者。   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大( P>0.05 ),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务工作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抢救,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为其佩戴吸氧面罩。医务工作者还应指导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时刻关注、记录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变化情况。医生应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科学确定抢救计划。患者病情稳定之后,给予患者不同治疗方式。   ( 1 )对照组治疗方式。给予对照组患者急性心绞痛病症常用药物治疗,主要为:氨氯地平、美托洛尔。医生应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确定用药剂量,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氨氯地平服用量控制在 5 到 10 毫克每天、美托洛尔服用量控制在 100 到 200 毫克每天。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两个疗程。   ( 2 )实验组治疗方式。给予实验组患者常用药物 +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同样,医生应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确定用药剂量,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氯吡格雷服用量控制在 75 毫克每天(每天服用三次)、美托洛尔服用量控制在 0.3 到 0.5 克(每天服用三次)。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两个疗程。    1.3 观察标准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缺血症状消失或改善程度达到 70% 以上,表示治疗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心肌缺血情况改善程度在 50% 到 70% ,则表示治疗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改善情况在 50% 以下,则表示治疗无效。除此之外,还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19.0 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利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利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 P<0.05 为两组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方面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对照组中治疗显效、有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16 例、 8 例,实验组中治疗显效、有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20 例、 12 例。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心血接收的急性心绞痛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其病因为:患者心肌短暂性缺血,且患者疼痛感较为剧烈,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整个发病过程将持续 1 到 2 分钟,严重的患者将持续 3 到 5 分钟,发病后患者应立刻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免危及生命安全。   急性心绞痛的治疗难度较高,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心血收治的 68 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常规药物及常规药物 +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等指标无明显差异;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各指标明显改善,尤以实验组改善程度高( P<0.05 )。其主要原因为:使用氨氯地平可扩张患者外周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从而达到降低患者心肌损耗及氧需求量的目的。另外,氨氯地平对于改善冠状动脉缺血区由一定作用。美托洛尔可阻断 β1 受体,这对降低患者心率、预制心肌收缩能力,进而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有一定效果。然而两种药物未充分发挥其作用,因而临床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氯吡格雷是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其可直接作用在人体的血小板膜上,并与血小板膜上的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对纤维蛋白原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实现控制血小板聚集情况的功效。给予急性心绞痛患者氯吡格雷可降低患者血小板活性,避免形成血栓,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几率,提升治疗效果。另外,阿司匹林也有控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两者联合使用可提升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绞痛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文佳玉 . 心血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7(04):236.    [2] 刘敏 , 王猛 , 成娅 . 心血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9):55,57.     [3] 张桂红 . 心血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病电子杂志 ,2017,5(19):18-19.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于心血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干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开展综合治疗干预。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附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 观察组治疗满意度评分为( 95.26±3.17 )分,对照组为( 83.06±2.04 )分( P<0.05 )。结论:针对心血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开展综合治疗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并降低各类并发症风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治疗干预 心血管内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联合心血药物治疗心血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2月在我部 进行诊断的 52例心血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6例,对照组接受心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心血疾病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血脂指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血疾病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96.15%(25/26),对照组心血疾病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65.38%(17/26),观察组心血疾病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心血疾病患者血脂指标情况 LDL-C、 TG、 TCLDL-C以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于治疗心血疾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血脂指标情况,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疾病 治疗有效率 心血管药物 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心血疾病急诊临床救治的临床治疗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以 70 例在我院就诊的心血疾病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 35 例,参照组行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行个性化针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在心血疾病急诊患者临床治疗中,个性化针对治疗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较好地缓解患者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急症 个性化针对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心血病对肾脏的临床效果。方法:挑选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在我部 治疗心血病的 3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对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的显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研究组为 93.33%,对照组为 66.67%,差异对比度大,统计学有比较意义 P< 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均能有效治疗心血病,但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医师在给药时应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来调整药物,避免损害肾脏。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心血管病 肾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舒适护理在老年心血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改善。策略:以2017.1.1.~2018.1.1之间在医院健康服务中心接受舒适护理服务的75例老年心血疾病患者为研究的对象,观察并对比分析患者在接受舒适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患者在实施舒适护理之后,心血疾病得到了有效的制约,患者的抑郁和焦虑障碍也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在老年心血疾病的医院护理干预中,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况,使患者能够正常的进行社交活动,推动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故而在医院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心血疾病目前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所包括的疾病种类较多,例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心衰以及高血脂等[1] 。当疾病发生或复发时,对患者的存活和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故而,该疾病的护理成了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 生活质量 影响 改善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利拉鲁肽对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保护作用。方法 : 收集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月于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就诊的 104例 2型糖尿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加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 0.6-1.2mg/d)或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 10IU)。治疗 24周后观察患者 BMI、血糖、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HCY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 HbA1c、 TG、 TC、 LDL-C、 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利拉鲁肽组明显优于甘精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利拉鲁肽组体重较治疗前有减轻,而甘精胰岛素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治疗前均有缩小,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 利拉鲁肽不仅可以安全有效的降糖降脂,而且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体重,可能对心血系统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 1 糖尿病, 2型 利拉鲁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ASTRAL对血管治疗患者短期预后有无预示价值。方法 选取发病< 24h并在我院行血管介入治疗的 AIS患者,所有患者采用 ASTRAL、 THRIVE评分进行评估,患者发病 7天时,采用 mRS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根据 mRS量表评分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优良组与预后不良组。应用 ROC曲线下面积 (area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大小比较各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分析 ASTRAL、 iScore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 77名患者,根据 mRS量表评分的结果,预后良好组的 ASTRAL、 THRIVE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二者显著差异(均 P< 0.05) ,THRIVE评分的 ROC曲线的 AUC为 0.864,大于 ASTRAL评分 (AUC为 0.843), P> 0.05。结论 ASTRAL、 THRIVE评分可对我国 AIS患者早期血管治疗的短期预后进行预测,二者预测价值大致相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ASTRAL量表 THRIVE量表 短期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有针对性的对于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所应用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具体疗效进行分析和判断。方法:收集我们医院在 2019年 1月到 10月期间内所接收的 182例住院患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所有患者都使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该类药物的应用价值和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充分看出,在 182例患者中,经过相对应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其症状有十分明显的改善,有 178例患者完全治愈,痊愈率达到了 97.80%,此类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显著。结论:针对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疾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其治疗效果和痊愈率有极大的提升,该类药物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范围的推行,广泛应用。在此类抗菌药物应用中,要做好分级管理,监控临床用药的具体情况,使其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 标签: 血液内科 呼吸内科 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临床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各种创面的修复,尤其是比较复杂创面的修复,该皮瓣的设计是以带蒂皮瓣为主,而通过吻合穿支血管的游离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目前临床上尚不多见。吻合穿支血管的游离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穿支皮瓣相结合设计成长轴型皮瓣,该皮瓣不但能修复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而且实现了跨区移植来重建创面的感觉功能,也避免了带蒂皮瓣的蒂扭转和非生理供血等问题。同时通过吻合穿支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游离移植至如足底、手部、臀部等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区,对缺损区域的感觉功能重建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通过吻合穿支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上感觉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是临床研究及应用的新趋势。

  • 标签: 穿支血管 移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治疗方法,调查其病因,提高治疗质量。方法从我院消化内科中选出 200 例恶心呕吐患者。随机数从 1 到 200 。在普通组中,前 100 名患者接受了常规止吐药的治疗,而后 100 名患者根据病因分析接受了靶向治疗。观察疗效的差异。结果消化道疾病的消化内科疾病,药物因素,肝胆胰疾病和精神因素均是恶心和呕吐的原因。消化内科疾病的比例最高,为 74.00 %( 148/200 ),精神因素的比例最低为 2.0 %( 4/20 ),每种因素的比例均显着不同( p<0.05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实验组总有效率 100.00 %:显效 87.00 %( 87/100 ),显效 13.00 %( 12/100 ),无效 0 ;一般组总有效率为 82.00 %:显着%( 46/100 ),有效 36.00 %( 36/100 ),无效 18.00 %( 18/100 ), 无 明显( p<0.05 )。结论消化内科患者易患恶心,呕吐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饮食,休息,生活和工作。消化内科疾病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使用药物。恶心和呕吐等反应,以及肝胆胰腺疾病和精神因素。在对该病的治疗中,首先分析病因,然后针对性治疗可以显着改善恶心和呕吐症状,促进消化内科患者的身体康复,并且比常规药物治疗更安全,更有效。

  • 标签: [ ]肠胃病学 恶心和呕吐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急腹痛的临床诊治方法,并进行相关分析,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100 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结果: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急性胃肠炎,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穿孔,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泌尿系结石,糖尿病,肠系膜栓塞,主动脉夹层,心肌梗塞和尿毒症均可引起急性腹痛。其中,急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在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较为常见。结论:由于引起急性腹痛的众多复杂因素,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消除诱因,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

  • 标签: 消化内科 急性腹痛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 2018 年 2月— 2019 年 2月于某院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孟鲁司特和茶碱缓释片治疗,观察和统计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咳嗽、咳痰、咽部发痒和反流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喘息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慢性咳嗽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喘息、咳痰、发痒、咳嗽和分流等,通过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

  • 标签: 呼吸内科 慢性咳嗽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呼吸内科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心理护理方式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以我院 60 例呼吸内科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人数相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估结果无差异( 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评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 P < 0.05 )。 结论 :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呼吸内科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 方法 : 本次研究对象共 74 例,均选自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5 月,根据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按照以往的护理工作流程,在常规护理模式的指导下,于患者的饮食、用药、日常行为各方面作出相应的护理性指导。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方式存在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组患者另外增加中医护理干预。 结果 :从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各项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更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在中医护理方案下,对神经内科患者的饮食、心理、用药各方面展开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调整患者的心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发挥。

  • 标签: 神经内科 中医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9 年 8 月 -2020 年 1 月急诊内科收治的 82 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采用均分法将其具体分为 41 例观察组患者与 4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以及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脏功能改善以及死亡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研究表明,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以及美托洛尔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内科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内科中医特色护理指标的建立与成效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本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心内科患者共计 260 例,依据时间顺序将两组患者分为甲组(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及乙组(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两组患者人数一致,以 130 例患者为一组。在 2019 年 1 月初建立和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死亡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结果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甲乙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死亡几率较低,两组患者死亡几率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内科中医特色护理指标的建立与实施有着较高的价值,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减少患者的死亡。

  • 标签: 心内科 中医特色护理指标 护理满意度 死亡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 法:将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在医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 1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 92例)与对照组( 92例),对照组患者对其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再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分别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 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此篇文章选择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 75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就诊先后顺序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纳入 38 例,进行中医内科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纳入 37 例,进行西医制酸剂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通过对 实验组 的 总有效率 在 94.74% 与对照组的总总有效率 70.27% 比较,实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 腹痛、 呕吐、皮疹和头晕等对比,实验组的总发生率为 2.63% 显著低于 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 27.03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经过将中医内科治疗的方式应用在胃食管反流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医内科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内科治疗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过程中实际应用情况,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 100例我院内科慢性支气管炎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对症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详细、有效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6%和 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起着极其显著的作用,不仅增强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还提高了患者对院方的认可及满意度。非常适合推广到临床治疗之中。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对症治疗 西医对症治疗 治疗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