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选择乳晕切口对乳腺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入此次研究的病例总计40例,均是2017年2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行乳腺手术治疗的患者,以系统抽样法为原则将其分成两组,试验组选择乳晕切口,常规组选择轮辐状切口,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与常规组对比,手术时间试验组短、瘀斑大小试验组小,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乳房美观异常方面,试验组乳晕异常率为10%、两侧乳房不对称率为5%,分别低于常规组的45%和35%,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试验组不能哺乳率15%、局部瘀斑率20%,常规组分别为20%和2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由于乳晕切口较为隐匿,将其应用到乳腺手术治疗中,术后能维持乳房美观度,同时还能优化手术效果,方便术后恢复,有进一步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手术 乳晕切口 美观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应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进一步分析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疗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支持。方法:实验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38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通过随机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为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对比手术差异性。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手术的各项指标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为5.3%(1/19),低于对照组的15.8%(3/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4.2%,可见前者手术方案效果更佳。结论: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不仅缩短了手术用时,降低了出血量,还有助于预防并发症,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环乳晕切口手术 乳腺纤维瘤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环乳晕切口手术应用于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3 年 1月 -2019年 12 月在 我院收治的 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依据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 40例进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 40例进行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评价 2 组疗效,同时对 2 组手术相关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术后伤口甲级愈合率、双侧乳房基本对称率、美容效果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 6 个月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治疗组( P< 0.05)。结论 乳腺纤维瘤患者接受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不仅可明显增进疗效,而且可获得满意的美观效果,双侧乳房对称且瘢痕易被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环乳晕切口手术 乳腺纤维瘤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环乳晕切口手术应用于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3 年 1月 -2019年 12 月在 我院收治的 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依据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 40例进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 40例进行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评价 2 组疗效,同时对 2 组手术相关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术后伤口甲级愈合率、双侧乳房基本对称率、美容效果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 6 个月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治疗组( P< 0.05)。结论 乳腺纤维瘤患者接受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不仅可明显增进疗效,而且可获得满意的美观效果,双侧乳房对称且瘢痕易被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环乳晕切口手术 乳腺纤维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 8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法,观察组采用微观治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者切口创面的愈合时间长于观察组患者切口创面的愈合时间。结论:采用微波治疗的方法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并发症脂肪液化能够有效的降低治疗的风险,减少脂肪液化的复发几率和恶化几率,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缓解病人的身心痛苦,促进药效的吸收从而加快切口的愈合速度。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手术 脂肪液化 治疗效果 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 : 目的:为了降低临床普外切口感染的发生,本文对普外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进行简要分析。方法:选取本院 2018 年 12 月一 2019 年 12 月间普通外科临床治疗病例 100 例的感染数据进行跟踪调查和记录。结果:经过对跟踪数据的分析发现使用抗生素等积极临床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切口治愈的时间,采用有效地预防感染措施以及对切口感染予以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普外切口感染。结论:在普外切口的灵床治疗过程中选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预防普外切口感染的发生,有效的治愈普外切口感染的情况。

  • 标签: 普外切口 感染 临床治疗 抗生素 预防 治愈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 切口敞开术 联合微波 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46 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3 例。实验组行 切口敞开术,术后给予微波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同实验组,仅不给予微波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随访 6 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切口敞开术 联合微波 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效果良好,切口愈合快,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切口敞开术 藏毛窦 微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皮肤清洁剂和情节事件对手术部位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 方法 分为 4组进行比较,包括术前 2小时剃毛,术区 0.5%聚维酮碘清洁皮肤两遍;术前 2小时剃毛,术区 2%葡萄糖氯己定清洁皮肤两遍;术前即刻剃毛,术区 0.5%聚维酮碘清洁皮肤两遍;术前即刻剃毛,术区 2%葡萄糖氯己定清洁皮肤两遍;。结果 备皮时间越短、采用 2%葡萄糖氯己定清洁皮肤的方式,其切口感染率也更低。结论 备皮时间和皮肤清洁剂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皮肤清洁剂 清洁时间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120例,将 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 60例与实验组 6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实验组开展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比对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结论:手术切口感染诱发因素较多,针对诱发因素实施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护患关系,促进预后。

  • 标签: 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室护理管理 关系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我院 74 例跟骨骨折患者 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成参照、实验两组,分别开展 常规外侧 L 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参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 ( P< 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5.41% )明显低于参照组( 27.03% ) ( P< 0.05)。 结论: 在跟骨骨折治疗中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的实践效果较佳,值得应用 。

  • 标签: 跟骨骨折 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 选取于 2015年 11月— 2016年 11月到我院治疗的患者 92例, 根据 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 n=46例)和对照组( n=46例)。对照组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和愈合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愈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切口感染率则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在胃肠道手术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切口的感染率 ,使得切口能够更快的愈合 ,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早日康复。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手术室护理干预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 5月- 2019年 05月对 32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并根据观察指标判断术后疗效。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经 2-6个月随访,骨折均于 5-10周,平均 8.4周达到临床愈合。没有发现骨折处出现不愈合,延迟愈合;未出现克氏针断裂以及内固定物失效;未发生肺部刺伤及胸膜神经损伤。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分:优 28例,良 4例,可 0例,差 0例,优良率 100%。结论本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易行,适合术者学习掌握,效果肯定,患者易于 接受,且术后恢复快,经济实用,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克氏针 锁骨骨折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 :妇产科开腹手术采用优化手术室护理,观察该护理方法的效果。 方法 :将我妇产科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 开腹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并且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使用优化手术室护理。 结果 : 治疗组的切口感染率 是 7.83% ,对照组 25.49% 。两组数据有差异,( P<0.05 )。 结论 :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使用优化手术室护理方法效果明显,该护理方法值得推荐。

  • 标签: 切口感染 妇产科 优化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在预防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合并糖尿病的 5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选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 29 例),而选用手术室护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 29 例),记录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血糖水平变化情况与手术时间。 结果 在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6.90%<31.03% )( P <0.05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 FBG )与餐后 2h 血糖( 2hPBG )水平差异不显著( P >0.05 );护理后,两组 FBG 与 2hPBG 水平均已下降,对比发现观察组降幅更大( P <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在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可调节患者血糖水平并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预防或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糖尿病病患 术后切口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药学干预前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所收治的 I类手术切口患者 80 例进行相关研究,借助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 2 组,各 40 例。期间,参照组采取常规用药管理的方法,实验组则采取药学干预的方式,分析比较药学干预对 I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 抗菌 药物的临床价值 。 结果 实验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 I 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引入药学干预,可以在保证预防性应用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故而,该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学干预 I 类切口手术 抗生素药物 预防性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 选取 2014年 9月到 2017年 3月我院收治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 46眼,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 PT、 TT、 Fbg、 aPTT等凝血指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6.96%,对照组为 65.22%,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优于对照组,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 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 常规小梁切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传统开放性手术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 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 40 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采取 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 。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 研究组 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可以取得比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 传统开放性手术 甲状腺良性肿瘤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