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1材料及方法1.1本院2004到2006年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采用改良式鞘内子宫切除320例,筋膜内子宫切除282例为对照,两组年龄分别为35~52岁,34~53岁。患者年龄、手术适应证及子宫大小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 标签: 改良鞘内子宫切除术 传统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75例,随机分为普通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普通护理组行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护理满意度;手术后半年乳房形状、色素沉着、切口瘢痕、乳晕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比普通护理组高,P<0.05;优质护理组手术后半年乳房形状、色素沉着、切口瘢痕、乳晕情况显著比普通护理组好,P<0.05。结论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乳房外观,减少瘢痕残留,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治疗T4b期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连续收治的侵犯胰体尾部原发性T4b期胃癌并行腹腔镜或开放根治性全胃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入组标准:(1)原发性胃癌,病理活检确诊为T4b期腺癌;(2)胸部+腹部+盆腔增强CT提示肿瘤侵犯胰体尾部,未见远处转移病灶,术前评估潜在R0切除可能;(3)体力状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ECOG)0~2分,身体一般状况可耐受手术。排除中发现腹膜种植转移和肿瘤侵犯其他器官、或因其他原因改变手术方式者。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外科团队完成,手术团队已有超过100例腹腔镜和100例开放胃癌根治加D2淋巴结清扫的经验。手术方式的选择由手术医师与患者共同讨论并根据患者本人意愿决定。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和围手术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3年无病生存率的比较。结果共纳入37例患者,腹腔镜手术组21例,开放手术组16例,无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病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腹腔镜手术组较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长[(264.0±35.1)min比(226.6±49.9)min,t=2.685,P=0.011],中失血少[(65.7±37.4)ml比(182.2±94.6)ml,t=-4.658,P<0.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2.8±0.7)d比(4.1±0.7)d,t=-5.776,P<0.001],术后住院天数短[(13.3±2.8)d比(16.6±4.3)d,t=-2.822,P=0.008]。腹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胰漏、腹腔脓肿、腹腔内出血和十二指肠残端漏)发生率分别为19.0%(4/21)和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无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病例。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术后30 d病死率分别为0和1/16(P=0.432);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8.1%和37.5%(P=0.7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团队开展腹腔镜全胃联合胰体尾脾切除治疗T4b期胃癌安全有效。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分期,T4b 全胃切除术,腹腔镜 胰体尾脾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切除后配合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25例,给予腹腔镜囊肿剔除或者卵巢切除,术后给予米非司酮10mg,1次/日,口服3个月治疗。术后记录患者中情况以及住院情况;随访3年,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完成了手术,中出血量平均(52.5±10.2)ml;手术时间平均(64.6±7.1)分钟;术后恢复良好,无发生并发症病例,患者平均住院(6.7±5.1)天。随访3年,1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0、0、4.0%、12.0%和16.0%。用药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囊肿切除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的10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41例,年龄(64.4±10.4)岁。单纯行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联合保留侧门静脉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切除29例患者纳入联合组。分析门静脉切除重建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再手术、死亡情况。随访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门静脉楔形切除侧侧吻合2例,节段切除端端吻合27例。门静脉切除重建时间(12.7±2.9)(时间范围8~18)min,门静脉切除长度(20.7±7.3)(长度范围8~38)mm。联合组中出血量[M(Q1,Q3)]800.0(600.0,1 500.0)ml、淋巴结转移58.6%(17/29),高于对照组的[M(Q1,Q3)]600.0(500.0,1 000.0)ml、32.0%(2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3/104),其中对照组为30.7%(23/75),联合组为34.5%(10/29),再手术率和术后90 d死亡率对照组分别为9.3%(7/75)和2.7%(2/75),联合组分别为3.4%(1/29)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1%、44.8%、36.4%,联合组为78.1%、35.9%、3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70)。结论与单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相比,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生存率相近。门静脉切除重建可用于经选择的肝门部胆管癌切除

  • 标签: Klatskin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 生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肝门切除重建(THERR)与单纯门静脉切除重建(PVRR)治疗肝门胆管癌(PH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连续收治的101例PHC患者资料,其中接受肝切除联合THERR 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64.3±9.7)岁],接受肝切除联合PVRR 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63.8±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切除数据和术后近远期结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 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术前胆道引流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HERR组以扩大的左半肝切除为主(10/14,P=0.010),PVRR组以扩大的右半肝切除为主(12/19,P=0.001)。THERR组手术时间[(586±158)min]长于PVRR组[(453±88)min](t=3.087,P=0.004),持续肝门阻断时间[(32.5±7.3)min]长于PVRR组[(12.4±3.8)min](t=10.325,P<0.01)。THERR组1例术后9 d死于肝功能衰竭,另13例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9%、57.1%、37.0%,PVRR组19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9%、37.8%、3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50,P=0.698)。结论与PVRR在PHC切除中的作用相比,THERR应用于经选择的需同时行肝动脉和PVRR的PHC切除,特别是需行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右支重建以保留右半肝的PHC切除是可行的。

  • 标签: 胆管肿瘤 外科手术 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病例,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89.29%)高于对照组(64.29%),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组间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与探索。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手术切除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行手术切除的98例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3岁。回顾分析临床和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9%、51.5%、35.4%,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5.0%、16.1%、8.6%,中位无病生存期为8个月。多因素分析,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HR=1.760,95%CI:1.079~2.873)、肝静脉癌栓(HR=3.809,95%CI:1.655~8.765)的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手术切除后总体生存预后更差(均P<0.05),术后辅助TACE(HR=0.397,95%CI:0.220~0.716,P=0.002)的患者生存预后更佳。多因素分析,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HR=2.339,95%CI:1.488~3.676)、肝细胞癌切除联合PVTT清除(HR=2.038,95%CI:1.090~3.811)、肝静脉癌栓(HR=2.374,95%CI:1.160~4.857)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辅助TACE(HR=0.535,95%CI:0.307~0.933,P=0.027)是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及合并肝静脉癌栓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术后辅助TACE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癌,肝细胞 门静脉 预后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颅骨修补对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3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组,行早期颅骨修补;随机选取60例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行晚期颅骨修补。对比患者间的预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评价更好(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MMSE评价更高(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对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与预后的改善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戈舍瑞林与曼月乐联合应用于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按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2例行戈舍瑞林治疗,实验组32例行戈舍瑞林与曼月乐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6个月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等血清生殖激素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戈舍瑞林 曼月乐 联合治疗 子宫腺肌症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补肾祛瘀汤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临床分析。方法:选择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补肾祛瘀汤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EMAb(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CAI25水平较低,差异较大(P

  • 标签: 补肾祛瘀汤 腹腔镜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科再造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共计子宫肌瘤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20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妇科再造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和单纯米非司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等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妇科再造丸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萧山医院和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1周内出现即刻区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此类病例的特点。结果表明,射频治疗后术后共有7例发生即刻区感染,发生率为0.65%(7/1075),其中3例存在胆肠吻合手术病史,3例为肝移植术后,3例合并糖尿病,B超影像表现为区积气。该类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穿刺引流难度较高,然而穿刺成功后发热症状可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射频消融治疗后即刻区感染发生率极低,尽早识别并进行病灶穿刺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伴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肝移植中行脾动脉结扎对肝功能恢复和脾功能亢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宁波市李惠利医院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合并终末期肝病及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53例。依据中是否接受脾动脉结扎,分为结扎组(n=23)及未结扎组(n=30),观察患者术后短期内肝功能及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后,共有20对匹配成功,Ⅰ组(结扎组)和Ⅱ组(未结扎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术后2周内,两组各时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内,两组各时点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感染、消化道出血、脾动脉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中行脾动脉结扎未影响围手术期肝功能的恢复,术后短期内对于脾功能亢进的缓解也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肝移植 高血压,门静脉 脾功能亢进
  • 作者: 吕斌 刘兴会 赵扬玉 陈锰 陈代娟 胡晓静 肖熹荣 黄静 王少帅 王乾华 刘淑香 吴泉峰 洪燕语 赵磊 翟闪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成都 61004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10019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400042,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20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石家庄 05000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22,石家庄市第四医院麻醉科 050035,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361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杭州 3100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IOCS)技术在剖宫产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应用指征。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9年1月全国11家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中应用IOCS技术输血的产妇共1 265例,根据剖宫产中出血量分为<1 500 ml组(796例)和≥1 500 ml组(469例)。回顾性分析产妇及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征象、围产期及产褥期指标;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产妇中出血量≥1 500 ml的危险因素。结果(1)1 265例应用IOCS技术输血的产妇总回收血量共848 001 ml,回输血量共418 649 ml,相当于23 258 U红细胞悬液,极大地节约了医疗资源。(2)<1 500 ml组和≥1 500 ml组的中位中出血量分别为800 ml (300~1 453 ml)和2 335 ml (1 500~20 000 ml)。两组产妇均无羊水栓塞、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休克、死亡发生。(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1.5,95%CI为1.1~1.9)、产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OR=1.7,95%CI为1.3~2.2)、子宫手术史(OR=1.8,95%CI为1.3~2.6)、前置胎盘(OR=1.9,95%CI为1.1~3.1)、胎盘植入(OR=2.6,95%CI为1.8~3.9)、胎盘内存在血池(OR=1.6,95%CI为1.1~2.3)、胎盘后肌壁异常(OR=1.8,95%CI为1.2~2.6)、胎盘凸向子宫前壁(OR=3.0,95%CI为1.3~7.0)是显著影响产妇中出血量≥1 500 ml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IOCS技术输血在剖宫产中应用相对安全、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但需要严格规范其应用指征。

  • 标签: 剖宫产术 输血,自体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