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产妇剖宫产术后在超声引导下采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5例剖宫产适应证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与常规组37例。常规组年龄(29.25±3.57)岁;观察组年龄(29.63±3.42)岁。常规组产妇注射0.15%罗哌卡因,剂量为1.5 mg/kg;观察组产妇注射0.20%罗哌卡因,剂量为1.5 mg/kg;比较两组产妇常规生理指标、疼痛程度、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率(74.3±8.2)次/min、收缩压(114.6±8.8)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67.7±7.4)mmHg、呼吸(16.0±1.6)次/min,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85.1±9.4)次/min、(128.8.6±11.5)mmHg、(74.3±9.6)mmHg、(17.6±1.5)次/min(均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1.9±0.7)分、镇痛泵按压次数(7.4±1.2)次,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2±1.5)分、(19.5±3.5)次(均P<0.05);观察组产妇镇痛满意度92.11%(35/3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68%(28/37)(P=0.032 9)。结论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给予产妇浓度为0.20%的罗哌卡因能够发挥良好的镇痛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将其广泛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术后镇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中联合肠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中联合肠切除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术合并肠切除术,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6例,左半结肠切除8例,乙状结肠切除6例,直肠切除2例,小肠切除8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其中发生吻合口瘘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高分化脂肪肉瘤1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3例,其中肠壁明确有肿瘤侵犯18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其中8例复发,3例死亡,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和71%,病理类型为去分化脂肪肉瘤是影响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唯一危险因子(Z=2.02,P=0.042)。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合并肠切除相对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预防肿瘤残留。病理类型为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预后不良。

  • 标签: 脂肪肉瘤 腹膜后肿瘤 肠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