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放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32例肺放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男19例,女13例,年龄16~76岁,平均为(58±12)岁;50岁以上20例。26例伴有基础疾病,16例有吸烟史。8例经胸外科手术后确诊:男5例,女3例,年龄41~58岁,平均为(48±8)岁;5例有基础疾病。24例未行胸外科手术,男14例,女10例,年龄16~76岁,平均为(54±14)岁,19例有基础疾病。32例中咳嗽25例,咳痰21例,发热16例。ESR为2~114 mm/1 h,平均为(28±31) mm/1 h,15例>20 mm/1 h。C反应蛋白为1~116 mg/L,平均为(28±45) mg/L,16例>8 mg/L。胸部CT以局灶实变影(18例)、团块影或结节影(12例)常见。手术的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发热,非手术的患者中有1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组织培养或病理放线检出率最高(7/8),其次为支气管镜下呼吸道标本培养(16/26),而合格痰培养的阳性率为55.6%(10/18)。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口服抗生素治疗,其中14例曾静脉使用过抗生素;27例使用≥2种抗生素,其中25例使用青霉素或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药物。32例中30例治愈或好转。结论本组肺放线病患者以有基础的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影像学表现以局灶性肺实变为主;外科手术组织标本培养的放线检出率高;治疗方案以联合应用抗生素为主。本组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放线菌病 临床特征 预后
  • 作者: 陈茹萱 孙宇新 刘湘宁 邵池 黄慧 胡伟江 徐凯 李霁 伊洁 张新 徐作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10073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卫生业与中毒控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因肺孢子肺炎(PJP)住院的患者的基础、病原学检查、病情程度,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202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接受诊疗、有病原学证据的485例PJP临床资料。结果男237例,女248例,年龄14~88(53.3±16.2)岁;≥60岁209例。根据患者的主要基础分为8组,包括结缔组织疾病(CTD)209例、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9例、血液系统肿瘤38例、各种肾脏81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3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30例及其他疾病42例。CTD组以女性为主,恶性肿瘤和HIV感染组均以男性为主。肺孢子检测过程中,痰肺孢子阳性率44.95%(218/485),气管镜标本肺孢子阳性率92.01%(265/288):痰和气管镜标本涂片染色找肺孢子的阳性率分别为4.95%(24/485)、9.72%(28/288),而分子检测肺孢子阳性率分别为43.09%(209/485)、90.63%(261/288)。本组HIV感染者发生PJP时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呼吸衰竭的比例最高,但接受机械通气和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比率、病死率却最低;IIP患者发生PJP时入住ICU和接受机械通气的比率虽很低(仅次于HIV感染者),但病死率却最高。结论CTD是本组PJP患者最常见的基础,HIV感染者发生PJP时易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呼吸衰竭,但预后好;而IIP患者发生PJP时病情重、进展迅速、预后很差。

  • 标签: 肺炎,肺囊虫性 住院病人 预后 基础病
  • 作者: 邵池 孙宇新 于琛 张新 李霁 徐凯 曹剑 王怡宁 黄慧 徐作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心律失常为首要和主要表现的结节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门诊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并规律随诊的4例累及心脏的结节病患者资料,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42~58岁,平均51岁;分析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转归。结果4例患者均以心律失常为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就诊:1例为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频发室性早搏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例在心律失常的诊断过程中,发现胸部CT异常而同期诊断了呼吸系统结节;1例在心律失常5年后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发现胸部CT异常诊断呼吸系统结节。4例患者均经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组织、病理证实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性炎。2例患者接受心肌灌注延迟成像核磁共振检查,均有典型的心脏结节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证实心脏受累。4例患者均经口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病情控制,2例接受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结论不明原因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的中老年患者需要考虑到心脏结节的可能。建议常规行胸部CT筛查;而对于疑诊患者建议完善心脏增强核磁和(或)PET检查来明确诊断心脏结节的诊断;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效。

  • 标签: 结节病 心律失常 心脏结节病 呼吸系统结节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酸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52例,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乳酸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和乳酸阴道胶囊单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E2水平18.8±0.3g/l,P水平0.6±0.3g/l,FSH水平80.4±1.8g/l,LH水平60.4±1.5;对照组患者E2水平18.7±0.5g/l,P水平0.5±0.2g/l,FSH水平79.8±1.6g/l,LH水平59.8±1.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酸阴道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戊酸雌二醇 老年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为提高中国临床医生对肺结节的认识水平,规范我国肺结节的临床诊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2019年9月由中华医学会(Chinese thoracic society,CTS)呼吸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牵头制定了中国肺结节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简称中国共识)。在上述中国共识出版后半年余,2020年4月美国胸科协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TS)为了给临床医师(呼吸科、风湿免疫科以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在疑似/确诊结节病患者的诊断和监测中遇到的不确定内容提供权威性专家推荐意见,牵头推出了ATS官方的结节诊断和监测的临床实用指南(简称ATS指南)。本文针对这两份指南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孕期运动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实验患者共48例,均在2021年9月~2023年4月在我院进行妊娠期糖尿治疗,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24)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24)在应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孕期运动,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剖宫产的概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对比P<0.05,有意义。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对比无异议(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更有,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孕期运动,能够改善患者血糖,优化患者的分娩结局,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孕期运动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 简介:摘要Behçet葡萄膜炎(BU)是Behçet综合征常见表现之一,其预后差,致盲率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免疫应答来诱导和缓解炎症,既往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疗法存在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远期预后差等不足,而生物制剂因其高效性、低毒性、远期预后好的优势逐渐成为治疗难治型BU的研究热点,为BU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目前用于治疗BU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干扰素制剂、白细胞介素阻断剂和淋巴细胞靶向制剂。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进展,生物制剂在临床的逐步应用指日可待,未来有望为BU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贝赫切特综合征 葡萄膜炎 生物制剂 综述
  • 简介:摘要目前结节的诊断是基于如下三个主要条件:临床表现、至少一处受累部位的组织活检病理提示为非坏死性肉芽肿性炎,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肉芽肿性疾病。迄今尚无规范化的结节诊断标准,本指南通过对结节相关文献的系统性复习、荟萃分析,用GRADE方法对本指南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的分级,经专家组成员深入讨论、权衡其可操作性、实用性、适用性等后提出其对不同诊断措施的推荐意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率昼夜节律紊乱预测慢性肾脏(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就诊的CKD 5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入选159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入选者24 h心率,并计算心率昼夜节律指标(包括24 h心率、白天及夜间平均心率、夜/昼心率比值、24 h最大心率、24 h最小心率以及24 h心率极差)。夜/昼心率比值>0.9定义为"非勺型心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CKD 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夜/昼心率比值>0.91(高比值)组和≤0.91(低比值)组患者累积死亡率的差异;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法分析夜/昼心率比值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时间依赖的ROC曲线分析夜/昼心率比值对CKD 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59名健康志愿者和221例CKD 5期患者入选本研究,CKD 5期患者男性123例(55.66%),年龄(52.72±13.1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0.0个月。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KD 5期患者24 h、夜间平均心率以及24 h最小心率均升高;夜/昼心率比值上升[(0.91±0.09)比(0.81±0.08),P<0.001],呈"非勺型心率"状态;24 h最大心率和24 h心率极差降低(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昼心率比值增高(每增加0.1,HR=1.557,95%CI 1.073~2.258,P=0.020)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夜/昼心率高比值组患者的累积死亡率高于低比值组(Log-rank检验χ2=7.232,P=0.007)。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结果显示,CKD 5期患者夜/昼心率比值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线性效应关系(P=0.141),当夜/昼心率比值>0.91时,CKD 5期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时间依赖的ROC曲线表明,在随访时间长达70.0个月时,夜/昼心率比值预测全因死亡的准确度为70.90%。结论CKD 5期患者心率的昼夜节律呈"非勺型"状态,高夜/昼心率比值是CKD 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肾功能衰竭,慢性 心率 昼夜节律 全因死亡率 非勺型心率
  • 简介:[摘要]  报告1例误诊为“皮肤疖”的皮肤型窦状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患者女 37岁,左面颊红斑丘疹1年余。皮肤科检查:左侧面颊可见一处蚕豆大小红肿性斑块,边界清,质硬,边缘可见红褐色丘疹。组织病理:真皮层见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团块状浸润;组织细胞大小不一,胞浆丰富淡染,部分胞浆泡沫化,少许淋巴细胞穿入组织细胞。诊断:皮肤型窦状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面部皮损予手术切除,术后未见新发皮疹,随访中。

  • 标签: []  窦状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 皮肤 面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MDS转化急性髓系白血联合采取IAG方案和地西他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独采取IAG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地西他滨和IAG的联合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5.29%,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MDS转化为AML患者采取地西他滨和IAG的联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MDS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IAG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的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来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20例。乙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甲组以康复为主,比较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甲组护理总满意度大于乙组(P<0.05);甲组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都大于乙组(P<0.05)。结论: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的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血管抢救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象,共40例,研究时间是2020年11月—2022年3月,20例是参照组,常规护理,其余患者是研究组,为急救护理路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抢救时间、治疗成功率方面,各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脑血管病 急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北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引起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2018年全年因呼吸系统感染入院治疗的患儿痰液标本9 491份及配对外周静脉血标本9 491份。采用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筛选出RSV阳性痰液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随机筛选出的RSV阳性患儿外周血标本中T、B淋巴细胞、NK细胞,Roche E411发光分析仪测定降钙素原(PCT),Roche Cobas 8000 C701生化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ysmex XN-BN3血球仪检测白细胞(WBC)。结果2018年河北地区患呼吸系统疾病儿童中RSV阳性检出率为13.08%,不同年龄段患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297 6,P<0.000 1),RSV感染检出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χ2=-20.282 7,P<0.000 1),男性患儿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χ2=34.552 7,P<0.000 1)。RSV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发生率为29.49%(366/1 241),其中与RSV发生混合感染的主要为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占12.09%(150/1 241),其次是腺病毒(adenovirus, ADV),占3.22%(40/1 241)。RSV感染的主要流行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流行趋势一致。RSV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组间炎性指标、WBC(P<0.01)、CD4+细胞(P=0.015)、CD4+/CD8+细胞(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SV是河北地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原,患者年龄越小越容易被感染。RSV易与HRV、ADV发生混合感染,且河北地区RSV的流行季节为冬季和春季。RSV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可能同时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情况。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淋巴细胞亚群 分子流行病学 免疫
  • 简介:温文尔雅的笑,是王坚教授给我的最初印象、坐在王坚教授的对面,采访在他爽朗的笑声中开始,专业的对答,独到的观点,以及不乏幽默的言语,使得整个采访过程顺利而又愉悦.

  • 标签: 南京军区总医院 内分泌科 社会问题 糖尿病 采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清肝补脾降糖饮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成人T2DM肝旺脾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2月-2021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T2DM肝旺脾虚证患者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1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磷酸西格列汀,观察组加用清肝补脾降糖饮。2 组均治疗12 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干化学法和罗氏电发光法检测空腹血糖(FPG)、2 hP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实时监测动态血糖,包括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百分比、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内时间(TAR)百分比、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内时间(TBR)百分比;观察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48/52)、对照组为56.9%(29/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5.32,P<0.01)。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t=6.30,P<0.01)。观察组治疗后HbA1c达标率为46.2%(24/52)、对照组为23.5%(12/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16)。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AGE、TAR、TBR降低,TIR升高(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8、1.06、0.22、1.45,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2 hPBG、HbA1c水平降低(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2、0.18、1.5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INS水平和HOMA-IR降低(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0.51,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轻度恶心2例、一过性腹泻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P=0.118)。结论清肝补脾降糖饮可改善成人T2DM肝旺脾虚证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TIR和血糖达标率,疗效与磷酸西格列汀相当。

  • 标签: 糖尿病,2型 清肝补脾降糖饮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肝旺脾虚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肾脏(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心率昼夜节律的变化,分析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对伴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心率节律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观察213例CKD 5期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人群,患者分为不伴严重SHPT组(非PTX组,n=143)和伴严重SHPT行PTX组(PTX组,n=70),前瞻随访46例PTX患者,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各组人群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夜/昼心率比值>0.9定义为非勺型心率。CKD 5期患者心率昼夜节律指标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CKD 5期患者PTX组和非PTX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心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TX组最为显著(均P<0.05)。健康对照组和CKD患者的夜/昼心率比值分别为(0.81±0.08)、(0.91±0.08)(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者24 h、白天及夜间平均心率与血磷、ln(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夜间平均心率、夜/昼心率比值与血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校正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时间10.9个月)后,PTX患者术后的24 h和夜间平均心率以及夜/昼心率比值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CKD 5期患者心率升高且昼夜节律异常,与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相关。PTX显著降低SHPT患者的24 h、夜间平均心率及夜/昼心率比值,改善CKD患者的心率昼夜节律。

  • 标签: 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 甲状旁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素 心率 昼夜节律 非勺型心率
  • 作者: 陈茹萱 刘湘宁 邵池 黄慧 胡伟江 徐凯 李霁 张新 徐作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以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AID-ILD)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以IPF起的14例AID-ILD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55~87(69.7±9.1)岁。总结诊疗过程以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确诊IPF后规律随访,因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进一步筛查发现AID:气短加重7例、发热6例,镜下血尿5例,关节肿痛4例,关节痛、晨僵、肾功能不全2例。最终诊断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6例,抗蛋白酶3抗体(PR-3)-ANCA阳性1例,抗环瓜氨酸肽阳性7例。在最初诊断为IPF阶段,7例接受抗纤维化药物治疗,5例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1例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后加用抗纤维化药物,1例患者未接受药物治疗。诊断AID-ILD后,1例继续吡非尼酮治疗,其余均加用了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调整治疗方案后,13例患者病情均好转或稳定。结论IPF患者出现发热、镜下血尿以及关节炎的相关表现时,需要警惕AID-ILD可能,尤其是ANCA相关性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ANCA相关性血管炎-UIP和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UIP;加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使其获益。

  • 标签: 寻常型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肺纤维化 类风湿关节炎 ANCA相关性血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