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疾病管理中,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近年来,肠内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肠内营养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维持肠道健康,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对疾病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多学科团队(MDT)的协同工作模式也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管理中,通过不同专业的医疗人员的合作,提供全面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探究肠内营养与MDT结合在疾病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与优势,从而为疾病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带来更好的效果。

  • 标签: 肠内营养 MDT 疾病管理 协同作用
  • 简介:摘要: 肠内营养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管理中存在问题,如营养不足或过剩、多学科协作困难等,MDT协同管理模式是一种通过多学科专家协作制定治疗方案的模式,在其他领域已取得成功,本文目的是通过分析和探讨MDT协同管理模式的应用情况、研究肠内营养的现状与问题、从而设计更优化的融合肠内营养的MDT协同管理模式,希望通过本文能为肠内营养的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肠内营养 MDT 协同管理模式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极针对极针刺联合Bobath法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142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Bobath组47例、磁极法组47例和Bobath磁极法组48例。Bobath组给予Bobath法治疗,磁极法组给予磁极针对极针刺法治疗,Bobath磁极法组给予磁极针对极针刺+Bobath法治疗。3组均治疗5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四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评价康复效果。结果Bobath磁极法组总有效率为86.96%(40/46)、Bobath组为65.96%(31/47)、磁极法组为64.44%(29/4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16)。治疗后,Bobath磁极法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Bobath组、磁极法组(F值分别为19.38、24.83,P值均<0.01),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及总分高于Bobath组、磁极法组(F值分别为14.91、15.87、18.71、18.88、32.62,P值均<0.001),NIHSS评分低于Bobath组、磁极法组(F=31.71,P<0.01)。治疗后,Bobath磁极法组NE[(58.29±9.82)μg/L比(86.29±12.35)μg/L、(88.34±12.87)μg/L,F=33.39]、DA[(204.29±20.26)μg/L比(278.72±27.56)μg/L、(281.14±27.82)μg/L,F=55.50]、5-HT[(231.27±20.12)μg/L比(294.74±29.34)μg/L、(298.19±28.73)μg/L,F=13.86]、E[(21.85±3.19)μg/L比(28.37±4.07)μg/L、(28.26±4.14)μg/L,F=9.34]水平均低于Bobath组、磁极法组(P<0.01)。结论磁极针对极针刺联合Bobath法可有效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四肢功能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偏瘫 经络磁场疗法 针刺疗法 Bobath法 四肢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于2020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 然后选择同时期的60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通过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对检验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检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可以对肺结核疾病进行早期鉴别,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围术期上消化道出血(GIB)患者随访1年发生出血事件和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双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2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民航总医院和航天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GIB,分为GIB组(69例)和对照组(3 513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情况,随访出院后1年再发出血情况(BARC出血定义),并分析影响有临床意义出血(BARC 2型、3型和5型)的相关因素。结果GIB的中位出血时间为PCI术后3.0 d,主要原因为胃溃疡(43例,62.3%)和十二指肠溃疡(16例,23.1%)。与对照组相比,出血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更多、体质指数较低,更易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消化性溃疡病史(均为P<0.05)。平均随访(12.4±3.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GIB组和对照组的缺血事件(34.8%比27.7%)发生率相似(P>0.05),但GIB组的有临床意义出血(BARC 2型、3型和5型)(17.1%比8.8%)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RR=1.813)、女性(RR=2.014)、消化性溃疡病史(RR=2.152,95%CI:1.156~4.006)、慢性肾脏病≥2期(RR=1.623,95%CI:1.196~2.202)和口服抗凝剂(RR=1.352)均为影响有临床意义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质子泵抑制剂为其保护因素(RR=0.573)。结论GIB可显著增加ACS患者短期随访发生出血的风险。女性、老年、消化性溃疡病史、慢性肾脏病≥2期和术前应用口服抗凝剂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质子泵抑制剂可降低再发出血风险。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围术期咀嚼口香糖防治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60名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接受术前后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围术期咀嚼口香糖,在术后7天使用BAZAZ吞咽困难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在围手术期咀嚼口香糖,用于防治颈椎前路手术后吞咽困难效果良好,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改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 围术期咀嚼口香糖用于防治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吞咽困难是安全有效的,极大地提高了颈椎术后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围术期 咀嚼口香糖 防治 颈椎前路手术 术后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1例颈胸椎肿瘤并不全瘫作个案护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 1例颈胸椎肿瘤患儿的责任制优质护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 心理护理,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患者喜欢漫画,给患者画其喜欢的漫画走进患者心理,缩小心灵距离,取得患者信任与合作。建立专科护理团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围术期的前瞻性护理管理,预防出血、 DVT 、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护理并发症,根据患者状态动态调整护理重点。 通过护理会诊、科学评估,做出准确判断,制定早期及全程康复指导计划。 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进行膀胱肠道功能评估并进行膀胱肠道康复训练,进行四肢肌力评估,根据不同的肌力情况采取肌力康复护理措施。最重要的是在患者出院当天,充分进行康复需求评估,根据患者预后及护理结局进行可行性目标设定,建立随访档案,按计划对患者进行长达半年随访、指导、追踪护理。 结果 患者 在住院期间依从性好,围术期未出现任何护理并发症, 术后第 14 天 顺利 康复出院, 缩短了患者住院日及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 术后随访第二个月恢复二便功能,随访第三个月恢复行走能力,随访第六个月恢复慢跑能力,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结局。 结论 对颈胸椎肿瘤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及随访追踪指导 ,可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 在 此案例的 治疗护理过 程中, 善于思考、用心护理才能解决患者的问题,长期追踪,体现整体护理。有助于责任护士快速成长,有助于让护士获得职业成就感。本例颈胸椎肿瘤患者基于围手术期及出院后全程的康复训练追踪及指导 , 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结局,恰当的延伸随访护理服务可极大程度 提高治疗和护理 效果,有利于 于患者最大化康复和体现护理价值所在 。

  • 标签: 颈胸椎肿瘤 追踪随访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诊的6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均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固定技术,实验组接受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左右、头脚、前后的摆位误差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施以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效果显著,有助于误差现象的减少,精确度的提高,继而帮助患者获取良好的放射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腹部肿瘤 体位固定技术 热塑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