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8年9月收治的1例隐匿性肺放线并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复习相关文献资料。患儿,女,6岁9个月,因地中海贫血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胸部CT平扫检查时发现右下肺片絮影,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予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下叶肉芽组织增生,气管镜下冷冻取出肉芽送检明确放线感染,且在肉芽内部发现包裹的数枚骨碎片。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0.5年后气管镜下表现及胸部CT情况均好转。肺放线为少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且儿童较成人更少见,常起隐匿,且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儿童气道异物常见,为儿童感染提供了基础,在临床发现放线感染时,需要多思考感染原因,以防误诊误治。

  • 标签: 肺放线菌病 异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妥布霉素注射液治疗囊性纤维化(CF)患儿铜绿假单胞(Pa)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并使用妥布霉素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Pa感染的3例CF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每日气道廓清后,使用妥布霉素注射液160 mg/次,雾化吸入,2次/d,疗程1个月后复查痰培养,如Pa未转阴,加环丙沙星30 mg/(kg·d),分2次口服,治疗1个月。结果3例CF患儿中,男2例,女1例。开始治疗最小年龄1岁,气道廓清结合雾化妥布霉素注射液治疗后,呼吸道症状和胸部CT均有好转。2例治疗1个月后Pa未转阴,加口服环丙沙星治疗1个月。3例治疗3个月~1.5年复查痰培养,Pa均转为阴性。3例治疗后多次随访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无听力异常表现;1例治疗后复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结论在我国药物可及性的现状下,使用妥布霉素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CF患者的Pa感染可能是一种合理的替代,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铜绿假单胞菌 妥布霉素注射液 雾化吸入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肺间质疾病为主要表现的免疫缺陷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免疫缺陷引起的肺间质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的6例以肺间质疾病为主要表现就诊且最终诊断为免疫缺陷病患儿(男5例、女1例)病例资料,分析免疫缺陷相关的肺间质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线索。结果6例患儿年龄3月龄~5岁9月龄,均表现为咳嗽、气促;3例急性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2例慢性缺氧;1例杵状指和趾;3例皮疹;5例营养不良。6例胸部CT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其中2例有囊状影,1例"铺路石征"。5例确诊免疫缺陷前均怀疑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并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阴性。通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免疫功能检查和(或)基因检测,最终诊断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例高IgM综合征、1例高IgE综合征、1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1例STAT3基因功能获得性变异。回顾分析所有病例均有提示免疫缺陷的临床线索。结论免疫缺陷引起的肺间质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或慢性缺氧,合并感染可引起呼吸衰竭,影像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仔细询问病史和免疫筛查可发现诊断免疫缺陷的线索。肺间质疾病的病因诊断程序中应重视免疫缺陷的筛查,否则可能导致漏诊或不必要的检查。

  • 标签: 肺疾病 间质性 免疫缺陷综合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儿童
  • 简介:摘要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中耳炎、细菌性脑膜炎等疾病的首要病原。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也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控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是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接种1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的主要措施,但我国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计划。现就我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及其所致疾病的流行学特征进行阐述,旨在为我国防控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 肺炎链球菌疾病 流行病学 疫苗
  • 简介:摘要1例6岁2月龄患儿因“确诊ABCA3基因变异所致弥漫性肺间质4年余,接受肺移植6个月,拔除气管套管”入住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确诊初期予泼尼松、阿奇霉素及羟氯喹三联治疗,效果不佳,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生长发育严重落后。4岁起反复肺部感染伴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多次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岁6月龄接受双肺移植,术后因双侧膈肌麻痹,给予经鼻双水平无创通气,随访至患儿6岁7月龄情况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IPD)的临床特点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血清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IPD患儿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留存菌株采用荚膜肿胀试验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纳入的141例IPD患儿中,以<2岁的婴幼儿居多(86例,61.0%);99例(70.2%)患儿在秋冬季发病;临床表现包括单纯血流感染62例(45.4%)、化脓性脑膜炎30例(21.3%)、菌血症性肺炎28例(19.9%)、骨关节感染12例(8.5%)、化脓性胸膜炎4例(2.8%)、腹膜炎3例(2.1%)、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1.4%);33例(23.4%)患儿存在基础疾病;混合感染其他病原14例(9.9%);39例(27.7%)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死亡5例(3.5%),均为2岁以下病例,且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未愈自动出院4例(2.8%),余皆好转。与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患儿比较,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患儿合并基础疾病(30.7%比15.4%,χ2=3.956)、罹患脑膜炎(32.0%比9.2%,χ2=10.722)及合并多重耐药(86.7%比63.1%,χ2=10.538)的概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7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鉴定了血清型,其中14型、19F型最为多见,各21株(21.6%),19A型15株(15.5%),6B型、23F型各13株(13.4%),3型3株(3.1%)。13价肺炎球菌蛋白多糖结合疫苗(PCV13)的血清型覆盖率为92.8%(90/97株)。结论IPD及其死亡多出现在2岁以下患儿,IPD分布有季节差异,临床表现以单纯血流感染最常见。PNSP更容易出现在有基础疾病、罹患脑膜炎的患儿,致病菌株多重耐药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PCV13能覆盖IPD绝大多数血清型。

  • 标签: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 临床特点 耐药性 血清型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