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作者: 宋旭东 郝燕生 鲍永珍 李朝辉 张红 俞阿勇 赵梅生 黄钰森 方军 刘洋 孙岩秀 王宁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眼部神经损伤的重建保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北京 100044,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北京 100853,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白内障临床中心,温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散光矫正(Toric)人工晶状(IOL)植入术后5年以上的临床安全和有效。方法前瞻队列研究。对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9家医院通过中央动态随机系统分组并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单眼入组)进行延续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爱尔康公司的Toric IOL。记录术前、术后1 d、6个月、1年、5年的视力、IOL旋转度数、术后并发症、眼压、主观评价等情况。主要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Mann-Whitney 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结果45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19例)患者完成5年延续观察,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72.07±10.67)岁;术后随访(5.39±0.47)年。术后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裸眼远视力(0.20±0.26、0.16±0.13,t=0.17,P=0.752)、最佳矫正远视力[0.00(0.00,0.20)、0.05±0.10,U=188.00,P=0.880]、裸眼近视力[0.50(0.20,0.60)、0.42±0.20,U=158.00,P=0.559]、最佳矫正近视力(0.13±0.16、0.17±0.23,t=0.14,P=0.645)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对基线均有提高(均P<0.05)。术后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验光柱镜度数[(-0.67±0.85)、(-0.73±1.08)D;t=-1.50,P=0.149;t=-1.68,P=0.118]、主觉验光柱镜度数[-0.50(-1.00,0.00)、(0.69±0.87)D;U =36.50,P<0.001;t=6.91,P<0.001]相对于术前角膜散光[试验组(1.27±0.49)D,对照组(1.34±0.82)D]均有显著降低。术后5年,眼压、视觉不良症状主观评价、视远脱镜情况和总体满意度评价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旋转稳定性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的IOL旋转度数分别为3.0°(1.0°,6.0°)、4.0°(2.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5.50,P=0.574)。术后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例和4例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试验组未见IOL闪辉,对照组则有5例(5/19)。结论国产Toric IOL植入术后5年矫正白内障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远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效果稳定。

  • 标签: 晶体,人工 散光 视敏度 旋转 有效性研究(主题)
  • 简介:摘要自人工晶状(IOL)问世以来,IOL屈光度数测算的精确性问题备受关注。随着眼科生物测量设备的不断发展及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多元化,IOL屈光度数测算的精确越来越高,IOL的功能不断完善,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理念深入人心。然而,临床也存在一种现象,即过于追求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屈光度数的正视化,因而导致患者出现视觉不适。本文通过分析何种情况下预留屈光度数应为正视、近视状态、远视状态,指出白内障摘除手术IOL预留屈光度数应进行个体化选择。(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33-336)

  • 标签: 白内障摘除术 晶体,人工 正视眼 屈光,眼
  • 作者: 元力 万博 鲍永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 100044 万博为硕士研究生,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眼科 10114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眼人群中双眼间近视度数及散光度数大小与主视眼分布特征的相关。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近视眼门诊的1 503例双眼近视眼患者。记录患者的主觉验光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使用卡洞法确定主视眼别,比较主视眼和非主视眼的近视屈光度数,分析主视眼分布与双眼间近视度数及散光度数差异的关系。采用配对t检验及χ²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503例双眼近视眼患者中男性527例,女性976例;年龄17~49岁,中位数为24岁;右眼主视者992例(66.00%),左眼主视者511例(34.00%)。主视眼的球镜、柱镜度数分别为(-5.01±1.91)、(-0.70±0.68)D,非主视眼的球镜、柱镜度数分别为(-5.10±1.99)、(-0.76±0.73)D,主视眼与非主视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76,4.319;均P<0.01)。双眼等效球镜度数(SE)差值绝对值(|ΔSE|)≤0.50 D、0.50 D<|ΔSE|≤1.00 D、1.00 D<|ΔSE|≤2.00 D及|ΔSE|>2.00 D患者中,较低近视度数眼为主视眼的比例分别为49.37%(355/719)、51.10%(163/319)、58.48%(100/171)、65.56%(59/90);|ΔSE|越大,较低近视度数眼为主视眼的比例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588,P=0.009)。当|ΔSE|≤0.50 D时,双眼柱镜度数差值绝对值(|ΔCyl|)≤0.25 D、0.25 D<|ΔCyl|≤0.50 D及|ΔCyl|>0.50 D患者中,较低柱镜度数眼为主视眼的比例分别为53.94% (89/165)、65.66%(65/99)、69.70%(46/66),|ΔCyl|越大,较低柱镜度数眼为主视眼的比例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414,P=0.040)。结论近视眼人群双眼中较低近视程度眼更多表现为主视眼,这种相关随着双眼间近视度数(SE)和散光度数差异的加大而增强。(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93-698)

  • 标签: 近视 散光 屈光,眼 优势,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新型扫频光源生物测量仪测量的全角膜力(TK)和传统角膜力(K)计算人工晶状(IOL)度数的准确。方法:前瞻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5—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因双眼年龄相关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衍射三焦点IOL植入术的患者29例(58眼)。使用IOLMaster 700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进行术前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中央角膜厚度、晶状厚度、前后表面角膜力、TK、白到白角膜直径的测量。分别使用K和TK按照目前常用IOL度数计算公式(SRK/T、Haigis、Holladay2及Barrett Universal Ⅱ)及额外新增加的Barrett TK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IOL度数及预测屈光度数。术后1、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远视力检查及主觉验光。计算绝对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均值、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MedAE)及各个公式预测误差值在±0.25、±0.50、±0.75、±1.00 D内所占的百分比。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和McNemar's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TK值和K值的差异平均值(TK-K)为0.007 D,二者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6(P<0.001),提示二者之间有良好的一致。在Haigis和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使用TK值计算的MedAE略小于K值计算的MedAE;在SRK/T和Holladay2公式,使用K值计算的MedAE略小于TK值计算的MedAE。Barrett TK Universal Ⅱ比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误差值在±0.25、±0.50 D内所占的百分比略高,而SRK/T、Haigis及Holladay2公式K值计算比TK值计算预测误差值在±0.25、±0.50 D内所占的百分比略高,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新型扫频光源生物测量仪测量的TK值在不同IOL度数计算公式中的IOL度数计算的准确与K值一致,利用TK值在Barrett TK Universal Ⅱ公式的计算准确更高。

  • 标签: 角膜曲率 全角膜曲率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白内障手术
  • 作者: 杨斐 鲍永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北京102206,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北京100044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常眼轴长度的年龄相关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角膜力与前房形态参数的相关。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的22 mm≤眼轴长度<24 mm、前房深度≤2.20 mm的年龄相关白内障627例(627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15例,女性412例,年龄(75±10)岁。根据平均角膜力(K值)将患者分为K<42 D组(50只眼),42 D≤K<45 D组(398只眼)和K≥45 D组(179只眼)。记录3个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直径、前房容积及前房角,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参数间相关。不同组间眼部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多重或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627只眼的眼轴长度与角膜力呈负相关(r=-0.62,P<0.001)。角膜力与前房深度呈正相关(r=0.26,P=0.006),其中K≥45 D组角膜力与前房深度呈正相关(r=0.23,P=0.025)。前房深度K<42 D组[M(Q1,Q3)]为1.77(1.64,1.90)mm,42 D≤K<45 D组为1.85(1.70,2.14)mm,K≥45 D组为2.02(1.81,2.18)mm,多组比较后两两比较显示K<42 D组与K≥45 D组、42 D≤K<45 D组与K≥45 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 372.00、18 226.00;均P<0.05)。627只眼角膜力与角膜直径呈负相关(r=-0.52,P<0.001),其中42 D≤K<45 D组及K≥45 D组角膜力与角膜直径均呈负相关(r=-0.20、-0.28;均P<0.05)。角膜直径K<42 D组为(11.77±0.43)mm,42 D≤K<45 D组为(11.24±0.35)mm,K≥45 D组为(10.90±0.33)mm,多组比较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2.96、2.01;均P<0.05)。627只眼角膜力与前房容积及前房角均无相关(均P>0.05)。前房容积、前房角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正常眼轴长度合并浅前房的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前房深度随角膜力增加而加深,角膜直径随角膜力增加而减小,但前房容积及前房角无明显变化。

  • 标签: 白内障 前房 轴长度,眼 角膜 生物测量学 角膜地形图 中年人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岁以上年龄相关白内障人群角膜散光与年龄、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回顾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6年2至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的50岁以上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953例(1 906只眼)的检查资料,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及白内障摘除手术前IOLMaster测得的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结果。应用限制立方样条图、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角膜散光度数与年龄的相关,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眼轴长度组或角膜散光度数分组中角膜散光轴向的分布情况。结果953例(1 906只眼)患者中,男性410例,女性543例;顺规散光570只眼(29.91%),逆规散光1 005只眼(52.73%),斜轴散光331只眼(17.37%);年龄(72±9)岁;眼轴长度,右眼中位数为23.49 mm(19.83~33.89 mm),左眼中位数为23.41 mm(17.54~32.09 mm);角膜散光度数,右眼中位数为0.97 D(0.06~ 4.65 D),左眼中位数为0.92 D(0.11~4.88 D)。角膜散光度数≥0.75 D的比例分别为右眼64.95%(619/953),左眼61.59%(587/953)。65岁以上人群及眼轴长度为22.00~25.99 mm时双眼角膜散光度数与年龄呈正相关(r=0.186~0.279,均P<0.01),其中逆规散光度数与年龄正相关(右眼r=0.278,左眼r=0.225;均P<0.01),而顺规散光度数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右眼P=0.335,左眼P=0.633)。随年龄增大,双眼顺规散光比例减少,右眼由43.81%(46/105)降至20.73%(51/246),左眼由40.00%(42/105)降至24.80%(61/246);逆规散光比例增加,右眼由38.10%(40/105)增至61.38%(151/246),左眼由33.33%(35/105)增至58.94%(145/246);而斜轴散光比例基本不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χ2=31.986,左眼χ2=27.686;均P<0.01)。双眼不同眼轴长度组的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眼P=0.497,左眼P=0.897)。角膜散光度数越大,双眼斜轴散光比例越小,右眼、左眼分别由25.45%(85/334)、29.78%(109/366)减少至0和1.35%(1/74);逆规散光比例越大,右眼由39.82%(133/334)增加至79.27%(65/82),左眼由41.80%(153/366)增加至59.46%(44/74),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χ2=72.229,左眼χ2=72.166;均P<0.01)。结论50岁以上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中超过半数角膜散光度数大于0.75 D。其中65岁以上人群当眼轴长度介于22.00~25.99 mm之间时,角膜散光度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顺规散光度数无明显增加,以逆规散光度数增加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角膜散光轴向分布有顺规散光比例减少、逆规散光比例增加的趋势。(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49-355)

  • 标签: 白内障 老年人 散光 轴长度,眼 年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