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最新研究证明,以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AADs)为主的节律控制策略明显改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预后,房颤治疗将告别室率控制策略而进入节律控制时代,房颤AADs的应用将会大幅度增加,因此,熟知房颤患者常用各种AADs的特征及如何选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房颤AADs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使用要领,以及各种临床情况下的选择策略。

  • 标签: 心房颤动 药物治疗 节律控制 抗心律失常药物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的节律控制是指通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流电转复、导管或外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并进行长期维持。如今节律控制已成为房颤治疗的主流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回归核心地位,导管消融迅速崛起,使用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将是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 标签: 心房颤动 节律控制 导管消融 抗心律失常药物
  • 简介:本文根据投掷技术的共性原理和共同要求,对原地背向推铅球、原地背向投掷结合出手后平衡步以及背向滑步的完整技术运用决窍教学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投掷运动技术 口诀教学法
  • 简介:摘要环肺静脉隔离(PVI)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作为阵发性房颤的消融策略被广泛接受。对于持续性房颤,单纯PVI疗效欠佳,常需要对心房基质进行改良。目前常见的基质改良策略主要包括腔内指导的消融策略(如转子消融、碎裂电位消融)和解剖消融策略(如线性消融)等。目前尚无临床证据表明任何一种基质改良策略能够在PVI的基础上进一步带来获益。然而,随着消融技术的进步和消融术式的创新,持续性房颤的经导管诊疗迎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将就目前持续性房颤主要的消融策略进行简要述评。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腔内电图指导的消融 解剖消融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型挖掘设备被广泛用于露天采矿,以确保煤炭生产。在高强度工作中,电铲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突发故障,当故障发生时,需投入更多时间及成本抢修,从而增加了安全隐患。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远程监测技术在电铲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 标签: 远程监测 电铲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进步和图像处理水平提高,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在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应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研究。CT不仅可以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解剖结构评价,还可以用于功能学、组织特征、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评价。本文将从缺血性心脏病、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和其他心力衰竭的CT特征表现出发,对CT在心力衰竭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心力衰竭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对于缩窄性心包炎(CP)与限制性心肌病(RCM)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CP的患者(CP组)和RCM的患者(RCM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疾病、心律失常等心肺疾病病史,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心脏磁共振(CMR)检查基本正常,且性别、年龄与CP组和RCM组患者匹配者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通过电子病历库系统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CMR检查结果等。应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CMR-TT)技术计算入选者左心室二维及三维整体纵向应变(GLS)、周向应变(GCS)、径向应变(GRS),以及基底部、乳头肌层、心尖部左心室外侧壁/间隔壁应变比值,并描绘左心室心肌应变曲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MR-TT技术指标对于CP和RCM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入选CP患者23例,年龄(42.1±16.6)岁,其中男性13例;RCM患者20例,年龄(51.1±20.7)岁,其中男性16例。同时正常对照组入选25人,年龄(43.4±9.7)岁,其中男性12例。CP组与RCM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MR-TT技术分析结果显示,CP组和RCM组患者二维和三维GLS、GCS、GR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RCM组患者二维和三维GLS均低于CP组(P均<0.05),而GCS则高于CP组(P均<0.05)。RCM组患者二维GRS低于CP组(P<0.05),而三维GR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组与RCM组患者基底部、乳头肌层面、心尖部纵向左心室外侧壁/间隔壁应变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P组患者基底部周向左心室外侧壁/间隔壁应变比值小于RCM组(P<0.05),而乳头肌层、心尖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P组患者基底部、乳头肌层径向左心室外侧壁/间隔壁应变比值均低于RCM组(P均<0.05),而心尖部两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左心室应变曲线下降的趋势不同,CP组患者呈"陡降-平台型",RCM组患者呈"缓降型",正常对照组呈"陡降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维GLS(AUC=0.787,P=0.001)鉴别CP和RCM的价值优于二维GLS(AUC=0.723,P=0.013),三维GLS最佳截断值为-9.29%,低于-9.29%倾向于RCM,反之则倾向于CP,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78%。三维GCS(AUC=0.737,P=0.008)鉴别CP和RCM的价值优于二维GCS(AUC=0.726,P=0.011),三维GCS最佳截断值为-18.3%,低于-18.3%倾向于CP,反之则倾向于RCM,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65%。基底部周向和径向左心室外侧壁/间隔壁应变比值对CP和RCM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分别为,AUC=0.737,P=0.008;AUC=0.737,P=0.008)。基底部周向左心室外侧壁/间隔壁应变比值最佳截断值为1.17,低于1.17倾向于CP,反之则倾向于RCM,敏感性度为70%,特异度为83%;基底部径向左心室外侧壁/间隔壁应变比值最佳截断值为1.39,低于1.39倾向于CP,反之则倾向于RCM,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87%。结论通过CMR-TT瞬时定量检测各部分心肌舒缩程度,发现心肌应变的差异,有助于CP与RCM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心肌病,限制性 心包炎,缩窄性 磁共振成像 左心室心肌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