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的效用价值。方法:在院内小儿外科选取384例患儿进行研究,并分为人数均等的两个组别,每组1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干预管理机制,对比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后明显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对风险因素的规避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大程度的保障患儿康复过程中的安全性。

  • 标签: 小儿外科护理 安全干预机制构建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早产新生儿入选时间为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8月,依据护理模式选择的差异性将4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模式)和对照组(基础护理),而后比对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经皮胆红素水平、胎便排尽用时数据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数据间P<0.05。结论:早产新生儿选择护理干预模式能够避免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进而将高胆红素水平进行降低。

  • 标签: 早产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小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小儿外科收治的患儿180例,将1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采取风险护理管理,分析小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结果?影响小儿外科护理安全的隐患包括护理人员无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人员的人数较低,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等。实验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为小儿外科患者采取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分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后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外科 护理安全隐患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20 年6月至2022年6 月之间收治的100 例窒息的新生儿患者,对患者进行抢救之前的护理准备,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准备,抢救结束后的护理工作以及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宣传护理等有效的抢救措施。结果:经过全面的护理抢救,100 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均抢救成功,按照阿氏评分的标准,评分均达到8-10 分之间,证明抢救及时有效。结论:新生儿监护的进一步加强 , 对病情的及时发现以及快速的制定护理措施,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 同时采取一系列的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 对新生儿的康复具有明显有效的疗效,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谐护患关系,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科护理缺失现状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 2018年 8 月至 2020年 8 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患儿 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小儿外科护理中的缺失现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缺失现状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环境设备因素、教育培训因素、组织管理因素、工作任务因素、沟通因素等。

  • 标签: 小儿外科护理 缺失现状 相关因素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症新生儿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2022年3月我院新生儿儿科接诊的29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45例。对参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早产儿给予危重症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及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新症生儿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投诉率,还可以减少患儿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几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医源性皮肤损伤 预见性护理 危重症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