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ABO血型鉴定困难的双胞胎进行血清学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凝胶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进行ABO基因分型,DNA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分析ABO基因外显子和远端转录调控区(-nt3988~-nt3645),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分析16个位点的遗传状态。结果该双胞胎的红细胞与抗-A、抗-A1和抗-E均表现为2+混合凝集,ABO基因分型和外显子测序提示为ABO*O.01.01/ABO*O.01.02基因型,微卫星增强子序列测定提示含有A基因,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特异性检测的16个位点中9个有两个以上的单倍体存在,红细胞分群后两群表型分别为:A型,CcDEe和O型,CcDee。结论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展示了这对双胞胎血型嵌合体的特性。

  • 标签: ABO血型 混合视野 分子生物学技术 嵌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TBP1)在胃癌组织和人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以及PTBP1胃癌细胞增殖与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至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与对应的癌旁组织。运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选择PTBP1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进行小干扰RNA(siRNA)转染下调PTBP1表达,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PTBP1敲低组。分别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中PTBP1 mRNA和PTBP1的表达。通过MTT法转染24、48、72、96 h后,观察PTBP1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下调PTBP1后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下调PTBP1后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改变。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aplan-Meier Plotter预后分析显示,高表达PTBP1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PTBP1胃癌患者[9.2个月(6.2个月,17.2个月)比19.0个月(14.5个月,28.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1,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中,PTBP1敲低组PTBP1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0.78±0.11比3.10±0.19、2.99±0.23。AGS:0.80±0.09比3.55±0.24、3.5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GC7901=10.57、8.08,tAGS=10.91、13.42;P均<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中,PTBP1敲低组PTBP1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0.38±0.04比1.42±0.05、1.35±0.09。AGS:0.17±0.02比1.52±0.08、1.38±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GC7901=15.94、10.57,tAGS=16.60、20.80;P均<0.01)。MTT结果显示,转染48、72、96 h后,PTBP1敲低组的吸光度值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0.25±0.01、0.38±0.02、0.84±0.04,其中转染96 h后的差值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14.32,P均<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中,PTBP1敲低组发生侵袭和迁移的细胞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42.00±5.91比116.40±10.23、114.40±10.43;39.60±6.77比125.80±11.51、122.40±5.90。AGS:40.20±7.25比115.60±14.63、117.40±9.12;36.00±5.20比122.40±12.10、125.40±12.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GC7901=14.07、13.50、14.43、20.62,tAGS=10.27、14.75、14.68、16.76;P均<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PTBP1敲低组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1.42±0.05比0.53±0.05、0.57±0.03。AGS:1.34±0.04比0.54±0.03、0.61±0.01),而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0.50±0.03比1.64±0.05、1.46±0.07,0.32±0.07比1.42±0.07、1.33±0.07。AGS:0.37±0.06比1.47±0.04、1.36±0.04,0.41±0.04比1.53±0.06、1.37±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GC7901=11.63、13.19、18.83、11.68、11.43、10.43,tAGS=15.02、16.23、14.67、12.97、14.45、17.18;P均<0.01)。结论胃癌组织和细胞中PTBP1表达水平均升高,并且参与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EMT。

  • 标签: 胃肿瘤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 细胞增殖 侵袭和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成为当前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接下来,本文将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和创新路径展开论述,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传承 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PT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NSCLC细胞系(A549、HCC827、H460和H1299)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行研究检测。转染ANGPT1真核表达质粒至A549细胞(pc-ANGPT1组),设定空载表达质粒转染空载组(pcDNA组)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NGPT1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计数(CCK-8)检测细胞吸光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NSCLC患者肿瘤组织ANGP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mRNA表达为0.17±0.04比1.03±0.05,蛋白表达为0.27±0.06比0.8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5、19.381,P<0.05)。A549、HCC827、H460和H1299细胞ANGP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BEAS-2B细胞(mRNA表达为0.11±0.03、0.32±0.06、0.28±0.03、0.37±0.06比1.05±0.08,蛋白表达为0.23±0.02、0.29±0.05、0.27±0.04、0.35±0.05比0.79±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47、13.516,P<0.05)。pc-ANGPT1组A549细胞ANGP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pcDNA和Control组[ANGPT1基因mRNA为4.24±0.13比1.01±0.05、1.02±0.04,ANGPT1基因蛋白为1.14±0.08比0.25±0.04、0.24±0.04,细胞凋亡率为(19.27±3.65)%比(3.89±0.78)%、(3.82±0.81)%],48、72、96 h细胞吸光度、细胞迁移数及侵袭数显著低于pcDNA和Control组[48 h吸光度值为0.36±0.05比0.49±0.07、0.52±0.06,72 h吸光度值为0.47±0.07比0.73±0.08、0.79±0.07,96 h吸光度值为0.61±0.08比0.97±0.11、1.03±0.09,细胞迁移数为(60.34±9.42)个比(122.73±12.59)、(121.25±14.16)个,细胞侵袭数为(29.84±5.37)个比(75.31±8.65)、(78.29±8.9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66、21.542、29.942、8.929、11.375、13.983、31.135、24.567,P<0.05)。结论ANGPT1基因在NSCLC中呈低表达,可促进NSCLC细胞凋亡并抑制增殖、迁移及侵袭。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素1 生物学行为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对外经贸、文化和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加,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加大。在英语口译人才培养方面,基于语料库的口译教学模式提供了大量语境真实、内容丰富的教学语料,同时也为口译教学注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许昌学院翻译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将基于语料库的口译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教学,根据口译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以语料库为主线设置教学内容,基于语料库口译的实施过程设计教学活动,尝试构建基于语料库的口译教学模式体系,以期能培养出高质量、应用型口译人才。

  • 标签: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教学模式 口译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