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端肥大合并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分析15例肢端肥大合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治愈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66%。结论:选择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奥曲肽在肢端肥大合并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是一个划时代的进展。肢端肥大合并患者临床依从率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 标签: []肢端肥大症合并症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并发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躁动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总发生率对比中,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数据,数据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全身麻醉收拾苏醒期躁动产生的情况,其影响因素较为多元化,所以在手术中应理智的分析其主要发生的元婴,并针对其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患儿躁动的发生概率,还能在临床中做全面的推广。

  • 标签: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 躁动并发症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严重并发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7月安庆市立医院肿瘤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5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7例,女性138例;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62.5±10.7)岁。根据Clavien-Dindo分级分析术后严重并发的发生情况,对资料中的18个变量与严重并发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严重并发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严重并发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5例胃癌根治患者发生术后并发114例,其中严重并发20例(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需要麻醉下二次手术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χ2=4.86,P=0.027)、出血量(χ2=11.11,P=0.001)、手术时间(χ2=4.77,P=0.029)、手术方式(χ2=9.20,P=0.002)和pTNM期(χ2=4.86,P=0.027)与术后严重并发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出血量(OR=13.05,P=0.013),手术方式(OR=7.97,P=0.047)是术后严重并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严重并发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5.0%,而非严重并发者5年生存率为61.8%,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严重并发(HR=1.595,P=0.107)不是影响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的发生与术中出血量和全胃切除密切相关;虽然术后严重并发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严重并发的患者,但严重并发不是影响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预后 胃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发抑郁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捏脊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首发抑郁患者共计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盲选法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艾司西酞普兰单独治疗,观察组实施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捏脊法治疗,以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PSQ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捏脊法治疗应用于首发抑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建议广泛应用在临床中。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捏脊法 首发抑郁症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