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助于在长径<5 cm的胃黏膜下肿瘤(SMT)中鉴别胃肠间质瘤(GIST)和良性肿瘤的CT特征,构建一种简易实用的CT评分法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1)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胃SMT;(2)具有治疗前胃部CT平扫及增强图像。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2)在CT检查前接受过相关治疗;(3)CT显示长径≥ 5 cm。根据以上标准,于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42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作为基本数据集,其中GIST组31例,良性SMT组11例(7例平滑肌瘤和4例神经鞘瘤);并于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6例作为验证数据集,其中GIST组48例,良性SMT组18例(7例平滑肌瘤,1例黏膜下炎性息肉,10例神经鞘瘤)。观察及测量的CT征象为:肿瘤发生位置、肿瘤长径、生长模式、边缘是否规则、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增强是否均匀、动态增强模式、是否伴有坏死、溃疡、钙化及病变周围肿大淋巴结等。比较基本数据集中GIST组与良性SMT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确定可区分GIST与良性SMT的指标,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征的简单累加数作为其评分,构建一种简易评分分类方法。然后,利用验证数据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该评分法诊断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年龄>46.5岁、非贲门位置、边缘不规则、平扫CT值<45 HU、静脉期不均匀强化、有坏死、无瘤周肿大淋巴结7个临床及CT特征,可提示GIST的诊断(P<0.05);每个特征赋值1分,构建GIST评分法。经与病理学诊断对比,当临界值取3~4之间时(即0~3分提示为良性SMT,4~7分提示为GIST),基本数据集内42例患者均能被正确诊断。采用上述简易评分法,对验证数据集患者(66例)进行评分,以术后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其诊断GIST的AUC为0.97;当临界值取3与4之间时,诊断GIS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100%、72%、91%、100%和92%。结论基于CT构建的胃小SMT简易评分法能够在术前准确区分GIST和良性SMT。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黏膜下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