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原发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一种罕见病,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少数以呼吸道症状起病,典型组织学特征为“腺泡状”或“器官样”结构,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提示转录因子E3基因重排,同时影像学排除其他部位受累,方可确诊。可考虑手术切除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化疗无效。本文报道1肺原发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病情进展迅速,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死亡仅46 d。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已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病毒清除时间延迟相关因素。方法以武汉协和医院2020年1—3月228经核酸确诊的COVID-19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清除时间21 d为界,分为延迟清除组(136)和对照组(9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发病至入院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应用Logistic分析与COVID-19患者病毒清除时间延长风险相关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不同IL-6水平、不同入院时间的病毒核酸阳性比例,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延迟清除组和对照组病毒清除速度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总体病毒清除时间为23.00(18.00,30.25)d,两组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和咳嗽。病毒清除时间延迟的危险因素有发病至入院时间>10 d(aOR=6.581, 95%CI:3.505~12.354)和IL-6浓度>17.49 pg/mL(aOR=2.766, 95%CI:1.282~5.964)。Kaplan-Meier曲线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10 d以及病程中IL-6浓度>17.49 pg/mL的患者病毒清除速度更慢(log-rank P<0.05或0.01)。结论IL-6浓度和发病至入院时间长短与COVID-19患者的病毒清除时间是否延长相关,因此症状出现后尽早入院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毒清除。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清除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T/MRI对恶性胸腔积液(MPE)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其与PET/CT的诊断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57疑似MPE的患者资料,最终纳入53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全身PET/CT和胸腔PET/MRI检查。评估PET/CT和PET/MRI图像的形态学特征,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取PET/CT和PET/MRI图像中ROI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出病灶的靶本比(TBR)。分析PET/MRI图像中胸膜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特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PET/CT和PET/MRI对MPE的诊断效果。结果53患者年龄(62.8±1.7)岁,男31。病理结果显示41为MPE,12为良性胸腔积液(BPE)。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和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MRI显示胸膜病灶的SUVmax高于PET/CT(6.4±0.6比5.3±0.5,P<0.001)。PET/MRI的TBR高于PET/CT(2.2±0.2比1.8±0.2,P<0.001)。PET/MRI通过联合胸膜病变部位SUVmax和DWI等影像学特征对M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6%、100%、81.1%。而PET/CT联合胸膜病变部位SUVmax和影像学特征对M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4%、83.3%、77.4%。PET/MRI和PET/CT对于诊断MPE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34比0.873,P>0.05)。结论PET/MRI与 PET/CTMPE中的诊断效率相当。但PET/MRI对胸膜病灶显示更高的SUVmax和更高的TBR,并具有特异的胸膜DWI影像学特征,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