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与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ITP)的血常规、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的相似处与区别点。方法抽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2例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肝病组,另抽取同期收治的34例原发性ITP患者作为ITP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常规、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细胞形态。结果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形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血小板计数低于肝病组(P<0.05);肝病组骨髓增生程度Ⅱ级6例(14.3%,6/42)、Ⅲ级18例(42.9%,18/42)、Ⅳ级18例(42.9%,18/42),ITP组骨髓增生程度Ⅱ级23例(71.9%,23/34)、Ⅲ级9例(28.1%,9/34)、Ⅳ级0例(0),两组患者骨髓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巨核细胞数量高于肝病组(P<0.05)。结论联合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小与原发ITP。

  • 标签: 骨髓细胞 形态 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小症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目的: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的致病原因。对不同情况的腰椎间盘突出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求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一般分为:(1)外科手术治疗。(2)非手术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正脊复位、推拿、针灸、牵引、理疗、封闭等。结果:现代外科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中重度患者的重要手段,疗效肯定。结论:弄清椎间盘突出的致病原因,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及时治疗,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因学 推拿疗法 中医治疗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供体来源的P5代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3株不同供体的hUC-MSCs培养至P5代并检测其表面标志物、细胞周期及分化能力。将P5代hUC-MSCs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直接接触培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供体来源的hUC-MSCs对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效果。收集P5代细胞上清液加入到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的培养体系中检测BV2细胞的存活率。多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不同供体来源的P5代hUC-MSCs实验组中淋巴细胞增殖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47.47±2.48)%比(23.83±0.96)%,(16.33±0.50)%,(16.23±1.02)%,F=312.96,P<0.01];实验组中Th1细胞亚群的增殖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5.48±0.20)%比(3.23±0.04)%,(4.49±0.08)%,(3.82±0.05)%,F=143.072,P<0.01];实验组中Th17细胞亚群的增殖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1.33±0.06)%比(0.85±0.01)%,(1.00±0.01)%,(0.76±0.02)%,F=161.762,P<0.01);实验组中BV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0±0.00)%比(15.92±0.02)%,(12.91±0.011)%,(79.86±0.08)%,F=168.85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Treg细胞增值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8.07±0.33)%比(11.47±0.57)%,(11.87±0.64)%,(11.57±0.72)%,F=28.079,P<0.01]和对TNF-α分泌量的抑制效果(360.74±7.98比24.24±0.44,27.90±0.90,34.89±1.90,F=3 224.6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供体来源的P5代次hUC-MSCs均有分化潜能,但免疫调节能力存在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先对hUC-MSCs进行筛选以保证免疫调节能力的有效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截至2023年5月,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 7.6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 690 万例。中国对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同时大力推广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方案,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大量感染者进入恢复期,其康复需求日益受到重视。部分恢复期患者仍存在各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主要涉及到呼吸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精神功能,个别危重患者存在肺功能受损、肾衰竭等严重后遗。因此,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恢复期的治疗、康复及管理,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后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肺源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具有的临床特征以及依据患者特点所具有的治疗原则。方法我院2010年11月05日到2013年11月05日通过检查360例肺心病患者发现有慢性肺源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43例,对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加以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360例肺心病患者有243例(67.5%)出现心律失常并发。并发类型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期前收缩、心律不齐等。在243例心律失常患者中有肺部感染患者211例,低氧血患者146例,心力衰竭患者123例,电解质紊乱患者173例,与非心律失常组患者比较差异及其显著。243例中大于60周岁的患者有186例(76.54%),小于60周岁的患者有57例(23.46%),差异极其显著。结论慢性肺源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发发生率较高,与患者的年龄、肺部感染、低氧血、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进行综合分析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心衰并发室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曾在2014年10月份-2015年10月份所接收的100例患有老年心衰并发室心律失常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采取胺碘酮来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结论对老年心衰并发室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该种治疗方法值得被使用与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老年心衰 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1例接受腔内治疗的非血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单纯球囊扩张组(20例)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组(21例)。两组均获30个月以上随访。两组12个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比4.8%,P>0.05)。但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组术后30个月内复发率(60.0%比19.0%)、术后30个月内无复发时间中位数(19.5个月比30.0个月)均优于单纯球囊扩张组(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腔内治疗非血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疗效良好,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的中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球囊扩张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告了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起病的系统红斑狼疮合并皮肌炎老年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混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经治疗后患者的病情稳定。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