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合并亚临床心血管疾病(CVD)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57例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特征和并发症情况。将既往不使用降脂、抗血小板药物且无CVD的231例T1DM患者分为亚临床CVD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1.0 mm或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1 400 mm/s,73例]和无亚临床CVD组(cIMT<1.0 mm和baPWV<1 400 mm/s,158例)。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检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变异系数(CV)、胰岛素敏感性,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t′检验、χ²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1DM合并亚临床CVD的危险因素。结果T1DM患者的CVD患病率为7.4%(19/257),亚临床CVD患病率为31.6%(73/231)。与无亚临床CVD组比较,亚临床CVD组患者年龄、病程、确诊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TG、LDL-C、非HDL-C、NLR、UACR、CV、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更高,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泵使用率、eGFR更低(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和病程后,T1DM合并亚临床CV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值比(OR)=3.97,P=0.012]、非HDL-C(OR=1.57,P=0.035)、HbA1c(OR=1.23,P=0.007)、舒张压(OR=1.07,P=0.002)、收缩压(OR=1.04,P=0.005)、UACR(OR=1.01,P=0.046)和胰岛素敏感性(OR=0.09,P=0.022)。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脂代谢紊乱、长期高血糖、血压升高、蛋白尿增加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T1DM患者合并亚临床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1型 亚临床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与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治疗4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自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产妇会阴侧切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医院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产妇会阴侧切伤口愈合不良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擦洗,观察组患者实施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的为2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产妇会阴侧切伤口不良的治疗中,实施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会阴侧切 愈合不良 美宝湿润烧伤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近中期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我院70例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5例,其中,前者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两种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ROM评分和HSS评分相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出血量少、创伤小并且术后恢复时间短等。

  • 标签: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间室膝骨关节炎 近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一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2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遗传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表现、生化结果及影像学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其可能致病基因,再使用Sanger验证分析该致病基因结果。结果先证者出生后即出现消瘦、全身脂肪萎缩,早期即出现肝功能损害、严重三酰甘油血症、严重黑棘皮征等表现。血瘦素水平明显低下,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均提示BSCL2基因(反向)第5号外显子上发生了插入突变,该位点由TTC突变为TCGGTC,造成182位谷氨酸被天冬氨酸和精氨酸替换。先证者为纯合突变,先证者父亲、母亲及哥哥BSCL2基因检测到同种类型杂合突变。结论BSCL2基因的第5外显子c.545_546insCCG突变导致了遗传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2型。

  • 标签: BSCL2基因 瘦素 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 Berardinelli-Seip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