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的改良对减少皮下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01月需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病人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皮下注射,实验组对注射手法、排气方法、按压时间进行调整,并应用自制的皮下注射定位器轮换注射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的发生率和出血的严重程度。结果:实验组皮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33,P=0.00),在出血严重程度上,实验组轻度出血发生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94,P=0.00),中、重度出血发生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能法能降低皮下的发生率,减轻轻度出血发生。

  • 标签: []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诊的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1例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另外增加优质护理干预。最后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变化情况,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临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值得到明显提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7.56%,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能够给予脑梗塞溶栓治疗,继发脑出血患者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及早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梗塞 继发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了解达比加群酯相关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04年1月至2019年4月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首要怀疑药物为达比加群酯的不良事件(AE)和出血事件报告,依据国际医学用语词典中药物不良反应术语集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出血事件报告进行分类,并提取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剂量和AE发生情况。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等3种方法,分别基于SOC和PT对达比加群酯相关出血事件信号进行检测,3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则判断该信号为可疑出血事件信号。结果共获得以达比加群酯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56 501份,其中出血事件报告19 737份(34.93%)。19 737例患者中,男性9 687例(49.08%),女性9 790例(49.60%),性别不详者260例(1.32%);年龄18~95岁,<75岁者2 742例(13.89%),≥75岁者15 051例(76.26%),年龄不详者1 944例(9.85%);达比加群酯给药剂量为110 mg、1次/d者416例(2.11%),110 mg、2次/d者2 346例(11.89%),150 mg、1次/d者525例(2.66%),150 mg、2次/d者4 012例(20.33%),剂量不详者12 438例(63.02%);发生严重出血事件者9 242例(46.83%),死亡3 260例(16.52%)。3种方法均检测出阳性信号的SOC为胃肠系统疾病(14 382例,72.87%)、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 216例,16.29%)、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1 462例,7.41%)、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576例,2.92%)和眼器官疾病(101例,0.51%),信号强度居前3位者为胃肠系统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PT共32个,对应于胃肠系统疾病的阳性PT为12个,信号强度居前5位者依次为下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慢性消化道出血和黑便;对应于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的阳性PT为2个,强度居前者为泌尿道出血;对应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阳性PT为11个,信号强度居前5位者依次为颅内出血、颅内血肿、出血性卒中、硬膜下出和硬脊膜外出血;对应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的阳性PT为4个,信号强度居首位者为皮下;对应于眼器官疾病的阳性PT为2个,强度居前者为结膜出血。结论出血事件是达比加群酯较严重的AE,消化道出血多见。≥75岁的患者出血风险更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达比加群 出血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