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健康定量CT(QCT)大数据项目2018—2019年入组人群的基线特征。方法以中国健康定量CT数据项目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标准的入组人群为研究对象,骨密度和腹内脂肪的测量采用Mindways的定量CT Pro Model 4系统。描述性分析入组人群的年龄、性别、地区分布以及身高、体重、腹围、血压、血常规及血生化等健康指标的基线情况,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性别对骨密度和腹内脂肪年龄变化趋势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经对主要指标的纳入排除标准及异常值筛选后,最终86 113例纳入本研究,入组率为92.47%,其中女性35 431例(41.1%),男性50 682例(58.9%),男女比值为1.43。总体年龄为(50.3±12.7)岁,男性为(50.2±12.8)岁,女性为(50.4±12.5)岁,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地区划分,华东地区入组最多,共43 833例(50.90%),其次为华中地区16 434例(19.08%),东北地区最低2 914例(3.38%)。与主要研究结局相关的健康信息指标入组率基本在70%以上,且两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骨密度为(139.33±46.76)mg/cm3,男性为(135.90±36.48)mg/cm3,不同性别骨密度整体表现为随年龄递减趋势(均P<0.001);女性腹内脂肪面积为(116.39±56.23)cm2,男性为(191.67±77.07)cm2,不同性别整体表现为随年龄递增趋势(均P<0.001)。结论基于QCT测量的基线骨密度和腹内脂肪均存在性别差异且年龄趋势不同,健康信息指标也有性别差异;此外,由于纳入数据的地区差异,也需考虑地区因素。

  • 标签: 健康状况 内脏脂肪组织 骨密度 定量CT 大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诊断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前来我院诊断的胸部创伤患者4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及穿刺证实为胸部创伤。在此之前,对患者给予CT诊断,观察患者的临床CT表现。结果经过CT诊断,发现与病理及穿刺证实结果相符,证明胸部创伤CT诊断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并且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患者的病痛。在42例患者当中,30例患者被诊断为肺挫伤,12例患者被诊断为单纯肋骨骨折。另外,共计5例患者合并胸骨骨折,8例患者合并气胸及胸腔积液。在本次CT诊断当中,42例患者的诊断时间为受伤后8h以内进行,其中有6例患者是在受伤后的24h内进行检查,这些患者被查出湿肺症状。30例肺挫伤患者在CT诊断中,主要是表现出大片、多发片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影,总体上的形态并不规则,密度比较淡。8例合并气胸及胸腔积液患者的CT诊断,主要表现出患者侧胸腔前缘无肺纹理之弧带状低密度影子。12例单纯肋骨骨折患者,其CT诊断比较明显,由于是单纯肋骨骨折,因此肋骨及胸骨骨质呈连续性中断,胸骨与胸骨体部出现骨质断裂。结论对胸部创伤患者给予CT诊断,不仅可以有效的了解患者创伤类型、创伤程度,同时可以为日后的康复治疗、休养提供较多参考,减少复发可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CT诊断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完全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CT扫描 创伤 胸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电力营销管理的传统模式太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营销管理的创新方法应科学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所具有的特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创新和实践,保障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更符合现代化的要求,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大数据 电力 营销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国成年男性人群定量CT(QCT)脊柱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中国不同地区骨密度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6个地区接受低剂量胸部CT肺癌筛查的男性人群,采用Mindways 公司的QCT系统测量腰椎椎体的骨密度。以10岁为1个年龄段,计算骨密度均值和下降率,按美国放射学院脊柱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统计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纳入男性50 682例,年龄为(50.2±12.8)岁(20~98岁)。中国男性总体脊柱QCT峰值骨密度(173.11±28.56)mg/cm3,出现在20~29岁,然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70岁之前,华南地区男性骨密度相对较高,华中和西南地区较低,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70~79岁和≥80岁2个年龄段各地区男性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国男性脊柱QCT骨密度总体下降约46.92%,40~49岁年龄段下降明显加速。≥50岁男性骨质疏松总体患病率约为11.42%,其中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4.72%和13.87%),华北和华南地区较低(分别为8.53%和7.71%)。结论建立了中国成年男性人群的脊柱QCT骨密度范围,华南地区骨密度值最高,华中地区骨密度值最低。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男性 定量CT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 64排螺旋 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2017年 10月~ 2019年 10月 72例行 CT血管成像( CTA)诊断的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记录并分析 CTA诊断结果。结果 本组 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且获得满意图像: 37例肠系膜上动脉( SMA)缺血性病变( 7例 SMA急性栓塞、 30例 SMA慢性狭窄), 21例 SMA夹层( 9例孤立性 SMA夹层、 12例腹主动脉夹层累及 SMA), 14例 SMA压迫综合征( 11例十二指肠淤滞症、 3例胡桃夹综合征)。结论 64排螺旋 CT血管成像具有定位准确、成像清晰等优点, 有助于医师多角度观察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64排螺旋 CT;血管成像;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64 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eas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2 patients with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ease diagnosed by CT angiography (CTA)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9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72 pati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scanning and obtained satisfactory images: 37 cases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ischemic lesions (7 cases of SMA acute embolism, 30 cases of SMA chronic stenosis), 21 cases of SMA dissection (9 cases of isolated SMA dissection, 12 cases of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 involving SMA), 14 cases of SMA compression syndrome (11 cases of duodenal stasis, 3 cases of nutcracker syndrome). Conclusion 64 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has the advantages of accurate location and clear imaging, which is helpful for doctors to observe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esions from multiple angle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CT测量的腹内脂肪与心血管代谢风险(cardiometabolic risk,CMR)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健康定量CT数据项目中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76 226例。腹内脂肪面积的测量采用Mindways的定量CT(QCT)Pro Model 4系统。本研究收集的心血管代谢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MR得分定义为血压、血糖、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得分之和。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内脂肪面积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50±13)岁,男性占58.8%。男性腹内脂肪面积平均值显著高于女性[(191.7±77.1)cm2比(116.4±56.2)cm2,P<0.001]。随着腹内脂肪面积的增加,年龄校正后的心血管代谢指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外)均呈上升趋势。当腹内脂肪面积为300 cm2时,CMR得分≥ 1的年龄校正后比值比[OR值(95%CI)]男性为14.61(13.31~16.04),女性为5.46(4.06~7.36);CMR得分≥ 3的年龄校正后可能性男性为31.7%,女性为31.3%。结论基于CT扫描的QCT测量的腹内脂肪面积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密切相关。在接受低剂量CT扫描筛查肺癌的健康体检人群中可考虑同时测量腹内脂肪,有助于控制和管理腹型肥胖(特别是内脏脂肪)。

  • 标签: 腹部脂肪 内脏脂肪组织 心血管代谢风险 定量CT
  • 简介:摘要: 随着现有电力数据通信网业务不断向下延伸的需求,建设全网全覆盖的数据通信网变得尤为紧迫。采用 IP/MPLS 技术将数据通信网在地区 进行 延伸,形成统一的多业务数据通信承载平台, 能 满足汇聚节点变电站各种业务对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网络应用的承载需求 。

  • 标签: 数据通信 设备扩容 初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定量CT(QCT)腰椎骨密度(BMD)正常参考值,并探究其地区差异。方法收集中国健康定量CT数据项目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女性人群35 431例。采用美国 Mindways 的定量CT系统,测量L1、L2椎体中心层面BMD,取平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女性腰椎BMD差异。按10岁年龄间隔,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之间两两比较。结果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峰值骨密度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东北(183.01±24.58)mg/cm3、华北(188.93±24.80)mg/cm3、华东(187.54±27.71)mg/cm3、华南(186.22±33.72)mg/cm3、华中(176.33±24.91)mg/cm3、西南(182.25±28.00)mg/cm3],随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地区BM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70岁以前,华中和西南地区BMD[(176.23±24.91)至(90.38±28.12)mg/cm3,(182.25±28.00)至(88.55±25.68)mg/cm3]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低于东北[(183.01±24.58)至(99.69±27.85)mg/cm3)、华北(188.93±24.80)至(95.89±26.12)mg/cm3]、华东[(187.54±27.71)至(95.65±27.86)mg/cm3]地区(P<0.01);≥70岁各地区BMD趋于一致(P>0.05)。华中和西南地区在40~60岁年龄段BMD值接近(P>0.05),≥60岁各地区BMD均低于骨量异常值(均P<0.05)。≥50岁女性西南地区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25.65%),华北地区最低(17.30%)。结论建立了中国健康女性人群的QCT骨密度参考值数据库,西南地区BMD值最低,华南地区BMD值最高。

  • 标签: 骨质疏松 健康成年女性 定量CT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定量CT技术测量中国健康体检人群脊柱骨密度,探讨其与血红蛋白及人血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健康定量CT数据项目数据(China Biobank),脊柱骨密度测量采用 QCT Pro图像分析系统,所有合作中心均采用欧洲脊柱体模(NO.145)进行质量控制。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50 0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7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脊柱骨密度、人血白蛋白、血红蛋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密度与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相关性。结果健康体检者骨密度随年龄增长均降低(P<0.05),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体质指数(BMI)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段男性健康体检者骨密度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分别r=0.086、0.101、0.076、0.090、0.072、0.123、0.100;均P<0.01);而女性健康体检者部分年龄组骨密度与血红蛋白相关(分别40~49岁组:r=-0.027;70~79岁组:r=-0.077;均P<0.05);部分年龄段健康体检者骨密度与血白蛋白相关(其中男性分别为30~39岁组:r=-0.048;40~49岁组r=-0.027;70~79岁组r=-0.051;女性分别为30~39岁组:r=-0.044;40~49岁组r=-0.042;50~59岁组r=-0.086;70~79岁组r=-0.070;均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BMI后血红蛋白水平是男性健康体检者骨密度正常(OR=1.022,95%CI:1.017~1.027)、骨密度减少(OR=1.012,95%CI:1.007~1.016)的保护因素;血白蛋白是女性健康体检者骨密度正常(OR=0.926,95%CI:0.905~0.948)、骨密度减少(OR=1.006,95%CI:0.951~1.011)危险因素。结论中国健康体检人群骨密度与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存在相关性。血红蛋白是男性健康体检者骨密度保护因素,人血白蛋白是女性健康体检者骨密度危险因素。

  • 标签: 骨密度 血红蛋白 血白蛋白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