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包涵体纤维瘤病(inclusion body fibromatosis,IBF)足趾端病灶切除术后局部缺损创面的处理方法及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1例足趾端IBF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4月龄至7岁9个月,平均25.3个月。11例患儿术中均于肉眼可见下完整切除足趾端坚硬如瘢痕样肿块,并于局部邻近皮肤设计双叶皮瓣覆盖手术局部皮肤缺损创面。结果11例患儿术后局部创面均得到满意疗效。有2例术后出现切口渗出、皮瓣末梢少许坏死,积极干预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所有患儿术后复诊未见明显组织功能受限及明显增生性瘢痕。最长随访时间为2年,有4例患儿出现复发,再次手术后均未再次出现复发。结论对于足趾端IBF,建议早期手术切除并明确病灶性质;局部予以双叶皮瓣修复,以减少损伤,保存局部功能及外形;术后患儿需长期随访以防复发。

  • 标签: 儿童 包涵体纤维瘤病 足趾 双叶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牵引成骨术治疗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牵引成骨术治疗的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的病例资料,设为三维数字化辅助组。术前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设计,制作并3D打印截骨导板,完成下颌骨截骨术。以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未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的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病例资料为对照。术后3个月复查颅面CT,了解下颌骨生长情况,对复发率、延长器钛钉脱落率、感染率、二次手术率、神经损伤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组共纳入345例患儿,男215例,女130例,年龄3~28 d,体质量1.8~3.2 kg,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效果满意,与术前设计非常接近。术后3个月复查颅面CT示下颌骨正常生长。对照组共纳入377例患儿,男230例,女147例,年龄6~28 d,体质量1.6~3.6 kg。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组复发率、延长器钛钉脱落率、二次手术率、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0.29%(1/345)、0.29%(1/345)、0.58%(2/345)、0.29%(1/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7/377)、2.92%(11/377)、2.65%(10/377)、2.92%(11/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感染率分别为7.83%(27/345)和7.69%(29/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三维数字化技术干预可作为降低术后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在牵引成骨术治疗新生儿Pierre Robin序列征中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术前设计和制作截骨导板,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Pierre Robin综合征 婴儿,新生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像,三维 打印,三维 下颌骨截骨术 骨生成,牵张 截骨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