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心血管疾病纳入研究,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由同样的检验员进行血脂检验,对比两组各项血脂检验指标,评价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检验结果异于健康者,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脂检验 心血管疾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和普萘洛尔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指标(4.4±0.5)mmol/L、TG指标(1.6±0.7)mmol/L和治疗有效率(95.83%),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5.3±0.6)mmol/L、(2.2±0.5)mmol/L和(83.33%),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改善。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心血管内科 内科规范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及量化年轻人血压升高与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研究设计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数据来源搜索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从创建到2020年3月6日的所有文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相对风险,并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同时,还计算了绝对风险差异,以及通过限制性三次样条图评估血压及不良结局的量效反应关系。研究的纳入标准所纳入的研究需报道18~45岁成年人血压升高与不良结局的关系。文章的主要终点是所有心血管事件的总和,次要终点为冠心病、卒中及全因死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项研究,总人数超过450万人。平均随访时间14.7年。与最适血压相比,血压正常的年轻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对风险1.19,95%CI 1.08~1.31;危险差0.37,95%CI (0.16~0.61)/1 000人年]。血压分层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是逐级递增的[正常高值:相对风险1.35,95%CI 1.22~1.49;危险差0.69,95%CI (0.43~0.97)/1 000人年;1级高血压:1.92,1.68~2.19;1.81,1.34~2.34;2级高血压:3.15,2.31~4.29;4.24,2.58~6.48]。在冠心病和卒中终点中同样观察到类似关系。总体来说,血压升高导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为23.8% (95%CI 17.9%~28.8%)。对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的个体来说,预防1例心血管事件的每年需治数(NNT)分别为2 672例(95%CI 1 639~6 250),1 450例(1 031~2 326),552例(427~746)及236例(154~388)。结论血压升高的年轻人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能略有增加。由于降压治疗的证据有限,应谨慎建议治疗,而且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严重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43岁[(31.9±9.0)岁]。术前均采用数字化技术对上颌骨进行重建,根据缺损区需要恢复的最佳形态确定截取髂骨的范围,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头模及导板,在头模上进行钛网的预弯制,术中根据导板进行取骨和Onlay植骨。术后6~9个月进行种植修复,4~6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观察植骨术后6个月髂骨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种植体植入前测量牙槽嵴近远中、垂直向及唇腭侧的骨量提升高度,烤瓷冠修复6个月后观察种植体周围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髂骨移植后、种植体植入后疼痛进行评估,手术当天及术后4个月采用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评估种植体稳定性。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8个月[(33.3±9.7)个月]。8例非血管化髂骨全部成活。植骨后轻度感染1例,种植体植入后出现牙龈炎性增生1例,经治疗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种植体周围炎,移植骨未见明显吸收。缺牙区牙槽嵴近远中骨量提升为30.28~39.67 mm,垂直向骨量提升为9.58~11.32 mm,唇腭向骨量提升为2.06~7.41 mm。种植体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植入后VAS为(3.4±0.7)分,较髂骨移植后的(7.3±2.0)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个月的ISQ(84.4±1.9)与手术当天(72.9±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严重骨缺损,可提高移植骨成活率;术后给予种植修复,可减轻疼痛,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面部外观,获得满意的口腔生理功能。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髂骨 牙种植 数字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