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DR)术后异位骨化(HO)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相邻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Prestige-LP假体单CDR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将资料完整且随访在3年以上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末次随访时间点HO发生情况以及HO对临床疗效指标和相邻椎间隙高度(IDH)、相邻活动度(ROM)和相邻退变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9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44±8)岁,随访(62±23)个月。末次随访34例患者发生了HO,McAfee Ⅳ级HO 7例(7.6%)。末次随访时,HO与无HO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相邻I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0.825和t=0.877、0.644,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相邻ROM差异无统计学(t=0.056、0.709,均P>0.05),末次随访HO组相邻ROM高于无HO组(上位:10.0°±2.0°比9.0°±1.3°,下位ROM:10.2°±1.9°比8.8°±1.3°,t=2.824、4.022,均P<0.05)。HO组相邻退变发生率高于无HO组(41.2%比19.0%,χ2=5.343,P<0.05)。结论Prestige LP假体单CDR术后中长期随访发生HO是常见现象,但HO不影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CDR术后HO可能是导致相邻退变加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相邻节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活动度(ROM)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术后临床效果及影像学变化的影响,并探究术前偏小或偏大的ROM是否为ACDR的良好适应证。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Prestige-LP ACDR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及随访时颈椎X线片,测量整体颈椎曲度(CL),C2-7 ROM,目标椎间隙高度(DH)、椎间角度(DA)、ROM。临床疗效评价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结果纳入患者161例,随访34(12~120)个月。术后JOA、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颈椎整体与置换节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ROM与术后颈椎整体及置换节ROM呈正相关(r=0.213、0.271,均P<0.05),但与ROM变化值成负相关(r=-0.534,P<0.05)。术前ROM偏小组(A组)ROM为4.0°±1.0°;术前ROM偏大组(B组)为14.6°±1.3°。A组患者影像学诊断为颈椎病占比为35.5%,高于B组的10.7%(P<0.05)。ACDR术后A组颈椎曲度改善效果优于B组(P<0.05)。A组术后C2-7 ROM增大14.2°±16.8°,B组术后ROM减小2.2°±14.4°,但B组C2-7 ROM仍大于A组(P<0.05)。A组置换节ROM术后增加3.1°±3.7°,B组术后减少4.4°±4.2°,但B组术后节ROM仍高于A组(P<0.05)。A组术前DH小于B组(P<0.05)。A组邻近影像学退变(ASD)发生率、异位骨化(HO)发生率、高等级HO占比均较B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ROM与ACDR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无关,与术后颈椎整体及置换节ROM呈正相关,但与其ROM变化值呈负相关。

  • 标签: 颈椎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活动度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金桥出口加工区标准厂房的基本情况(一)建筑情况:金桥出口加工区,现有已建成的标准厂房共85幢,在建的共有22幢。标准厂房基本上为2-5层、高度为11—23米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多层厂房。但也有单层、高度为8米的钢结构厂房,也有8-10层、高度为41-51米的高层厂房。建筑的楼梯全部为封闭楼梯,为满足防火分区和疏散距离的要求,一幢厂房有2-3个楼梯。

  • 标签: 标准厂房 消防 调查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依据《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进行计量标准的建立和考核时,需做几个考核性指标,本文就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计量标准 重复性 稳定性 不确定度评定 结果的验证
  • 简介:摘要:在项目建设中,要注重标准化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全流程。目前,建设工程建设中出现了诸多不规范的问题,急需解决。同时,要根据当地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各施工工艺的质量管理法律制度,重视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管理者和施工员工的整体素养,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平稳发展。

  • 标签: 建设工程 质量管理 标准化 探索 实践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学实施“体育选项走班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意义。并提出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兴趣培养、加强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初中学段 体育选项走班制 可行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学检测指标结合核素扫描(骨三相显像)作为低毒性感染性骨不连术前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八人民医院骨科的265例进行骨不连治疗的患者资料,男151例,女114例;年龄19~64岁,平均39.7岁;骨不连部位主要为胫骨(113例)和股骨(72例)。收集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术前核素扫描结果。以术中病理观察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各项血液学检测指标与核素扫描的敏感性、特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Youden指数,以及核素扫描结果结合单项及多项血液学检测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AUC及Youden指数。结果核素扫描与术中病理比较敏感度80.7%,特异度73.3%,AUC 0.770,Youden指数0.540。核素扫描若结合1项血液学检测指标,最大AUC是核素扫描与CRP结合,为0.683,此时敏感性为98.0%,特异度为70.3%,其Youden指数0.848。核素扫描若结合2项血液学检测指标,最大AUC是与WBC、ESR结合,为0.895,此时敏感性为94.3%,特异度为67.3%,Youden指数0.616;三组数据AUC均超过0.880。核素扫描结合3项血液学检测指标后,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79.7%,AUC为0.925,Youden指数为0.762。结论血液学检测指标结合核素扫描可作为低毒性感染性骨不连诊断的可靠依据。

  • 标签: 感染 骨折,不愈合 C反应蛋白 核素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arden指数能否判断股骨颈骨折的旋转移位。方法取5具10侧健康股骨近端尸体标本,男3具,女2具;死亡年龄为45~70岁。于股骨头中心置入1枚直径为2.0 mm的克氏针,垂直于股骨颈中部截骨,在截骨处远端骨面标明旋转角度。在每侧标本上依次进行旋前及旋后0°、10°、20°、30°、40°、50°、70°、90°操作,并摄标本正、侧位X线片,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测量Garden指数,比较不同旋转角度下的正位、侧位Garden指数。同时观察在不同旋转角度下股骨头小凹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从0°至旋前30°或旋后30°的过程中,正位、侧位Garden指数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数值均>155°。从旋前40°至旋前90°的过程中,正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52.36°±1.41°、146.04°±1.64°、143.95°±0.60°、141.73°±0.60°,侧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72.54°±0.86°、168.57°±0.98°、157.18°±1.17°、156.47°±1.63°,不同旋转角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旋后40°至旋后90°的过程中,正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51.67°±1.06°、147.32°±1.82°、142.77°±0.75°、139.88°±1.48°,侧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72.28°±0.79°、166.76°±1.02°、155.67°±1.74°、154.16°±1.27°,不同旋转角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旋前角度的增大,股骨头小凹面积逐渐减少;随着旋后角度的增大,股骨头小凹面积逐渐增大。结论在0°~30°的旋前或旋后范围内,Garden指数无法准确判断股骨颈骨折复位时的旋转移位。股骨头小凹面积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股骨颈骨折的旋转移位。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复位 Garden指数 旋转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