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部肿瘤的效果。方法 共抽取68例肺部肿瘤患者做为对象,均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入我院接受救治,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 观察组肿瘤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差异较小(P>0.05)。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部肿瘤的效果更为显著,安全度比较高,具备优势。

  • 标签: 肺部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技术及与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联合应用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经临床检查发现乳腺可疑病变患者116例,均为女性,年龄22~80岁。所有患者接受合成MRI及DCE-MRI扫描,并测量合成MRI的定量参数,获得乳腺病灶增强扫描前和增强扫描后T1、T2、质子密度(PD)值(T1pre、T2pre、PDpre;T1Gd、T2Gd、PDGd),并计算增强前后差值(∆T1、∆T2、∆PD)和增强前后比值(T1ratio、T2ratio、PDratio)。所有病灶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或手术获得病理结果证实。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性和恶性病灶各参数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定量参数单独及与DCE-MRI联合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116例患者中,良性27例、恶性89例。恶性患者T2pre、PDpre、T2Gd、PDGd、∆T2、T1ratio及T2ratio均低于良性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pre(OR=0.961,95%CI 0.926~0.993,P=0.022)及PDpre(OR=0.945,95%CI 0.908~0.979,P=0.003)是乳腺癌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T2pre+PDpre鉴别乳腺病灶良性与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4、0.87、0.68、0.92、0.56。T2pre+PDpre联合DCE-MRI鉴别乳腺病灶良性与恶性的AUC为0.95,诊断效能最好,且高于单独DCE-MRI诊断的AUC值(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P<0.05)。结论合成MR的T2pre、PDpre值可作为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灶的参考参数。合成MRI联合DCE-MRI可有效提高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本院68例鼻咽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放射治疗,34例)与观察组(放射治疗联合肿瘤放射增敏剂),对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61.76%与38.24%,观察组分别是88.24%与14.7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增敏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不同验证方式对其放疗摆位造成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共90例,按照双盲法对患分组,设定其中45例患者为A组采用KV-KV位置验证方式,其余45例患者作为B组采用三维锥体束CT位置验证方式,比较两组的摆位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的水平摆位误差,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的影像采集时间以及验证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不同验证方式的摆位误差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KV-KV位置验证方式可以更快完成影像采集,从而有效减少验证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验证方式。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摆位误差 不同验证模式 强调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