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月5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NCP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案。结果28例NCP患者中,1例轻型,25例普通型,2例重型,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其中有4起家庭聚集性发病。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短期内进展迅速。28例患者自发病以来体温(腋下)峰值在36.6~39.5 ℃,其中5例患者整个病程中无发热,体温峰值≤37.0 ℃。患者从接触至出现症状的时间为1~12 d,从出现症状至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0~13 d。入院时白细胞计数降低者2例,C反应蛋白升高者5例;丙氨酸转氨酶异常者6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异常者3例,肌酸激酶升高者10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者3例;乳酸脱氢酶升高者4例;降钙素原水平均在正常范围。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21例),边缘模糊(18例),斑点、斑片影(17例),部分肺纹理增粗、紊乱(7例),可见条索影(7例),病变常进展迅速。1例11岁患儿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27例患者予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其中4例出现不良反应后停用。截至2月12日,共9例患者治愈出院,均为普通型,无死亡。结论NCP发病早期以发热、咳嗽为主,肺部病变进展迅速,应尽早、反复多次进行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对于核酸检测阴性的可疑人群应慎重解除隔离。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现如今,国民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就目前来看,建筑物功能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和智能化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增加了电气系统的复杂性。在电气安装工程中,预埋、预埋施工作为其中的主体项目,其施工质量的高低对于电气系统运行和功能发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必须要提高对预埋、预留施工的重视,并加大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以此来推动就我国电气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预埋和预留施工控制展开了详细分析,希望对相关建设单位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 标签: 建筑电气安装 预埋预留施工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进步。石油化工作为生产的重要领域,自动化仪表的应用重要性日渐凸显,探索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使用方式,寻找其安装可靠性路径,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已经成为石油化工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阐述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应用意义,并分析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可靠性,探索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安装调试路径,窥探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未来发展,希望可以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环保行业 自动化仪表 仪表故障 可靠性
  • 简介:摘要高层建筑通常下层数都比较多,自身的结构复杂,并且承担着比较大的自重荷载,施工安全和质量很难控制,存在的风险因素多。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能够掌握先进的工艺技术,了解施工技术的要点,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合理的规划施工工序和计划,确保工程效益的整体发挥。目前,建筑市场出现了非常多的新材料、新工艺,这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施工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建筑结构的形式和跨度都变得丰富多样,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难度。所以,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层建筑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是指在 10kV线路上完成的带电作业,整个作业过程在不断电状态下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作业的难度和风险,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分析带电作业的危险点,并研究防控措施,以保障带电作业人员在带电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 标签: 10kV配电线路 带电作业危险点 预控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在分析 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 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的问题,并 总结了一些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策略。

  • 标签: 电气工程 施工过程 质量管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2月6日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过LPV/r治疗的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就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中提出的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5条原则,将与LPV/r的关联性判定为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的不良事件定义为LPV/r相关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1级轻度,2级中度,3级严重,4级危及生命,5级死亡;3~5级定义为严重不良反应)。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岁;LPV/r的疗程为2~12 d,中位疗程6 d;发生LPV/r相关不良反应者18例,发生率为64.3%。18例患者中,LPV/r相关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者14例(1级13例,2级1例),心动过缓2例(均为2级),急性溶血和肝损伤各1例(均为3级),无4或5级不良反应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2/28)。13例发生1级不良反应者未影响治疗,继续用药2~7 d后自行缓解;5例发生2或3级不良反应者均停用LPV/r,其中4例接受了对症治疗,2~10 d后症状消失。结论我院接受LPV/r治疗的COVID-19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3%。LPV/r主要导致轻度胃肠道反应,也可导致心动过缓、急性溶血和肝损伤,治疗期间需要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和心电图。

  • 标签: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冠状病毒感染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