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婴幼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术的婴幼儿患者,对术后1年内出现AKI的患儿,按照是否进行CRRT分为CRRT组和无CRRT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前、术中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分析肝移植术后AKI患儿进行CRRT的高危因素以及CRRT治疗的基本情况,比较CRRT组和无CRRT组的预后情况。结果①共入选肝移植术患儿512例,术后1年内出现AKI者189例(占36.9%),其中CRTT组18例,无CRRT组171例。②两组患儿术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无CRRT组比较,CRRT组肝移植手术时间长(h:8.8±1.5比7.5±1.3),术中平均失血量增加〔mL:370(220~800)比310(200~4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术后非计划手术:8例(44.4%)比14例(8.2%),术后移植肝原发无功能:1例(5.6%)比0例(0%),再次肝移植:3例(16.7%)比0例(0%),肝动脉闭塞:3例(16.7%)比4例(2.3%),肠瘘:2例(11.1%)比2例(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 CRRT组患儿开始CRRT治疗时间为术后10(1~240)d,人均CRRT治疗次数为3.3(1.0~14.0)次,平均每次治疗时间为10.1(6.0~19.3)h,平均每次血肌酐(SCr)下降率为25.6%(13.5%~45.0%)。④ CRRT组有5例死亡,1年及2年生存率均为72.2%;无CRRT组有6例死亡,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7.1%和96.5%;两组间1年及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AKI发生率高,而进行CRRT治疗的患儿多与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有关;CRRT是清除炎症因子,维持循环及内环境稳定的有力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多器官功能损害。

  • 标签: 肝移植 婴幼儿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2例主诉皮肤巩膜黄染的婴幼儿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科,根据既往病史,入院化验、超声等检查,诊断为胆道闭锁、肝脏功能衰竭。入院后对2例患儿在保肝、解氨等药物基础上各进行了1次胆红素吸附治疗治疗过程顺利。对1岁以内的肝衰竭婴幼儿进行胆红素吸附治疗在我国鲜有报道。

  • 标签:
  • 简介:摘要痛风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腔或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累及肩关节少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49岁,主诉右肩疼痛9个月,加重伴活动受限2周。右肩外旋10°,背手达S5水平,MRI示右肩积液及关节内游离体。以右肩关节游离体、滑膜软骨瘤病可能收入院。关节镜探查见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滑膜、软骨及肩袖组织,行游离体取出及关节清理术。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滑膜炎增生伴尿酸结晶沉积。通过文献回顾分析痛风肩关节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痛风肩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含钙盐沉积的痛风结石可以在X线和CT上显影;MRI可显示痛风结石,并能够评估关节内其他病变。痛风肩关节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上无特异性征象,病理诊断是"金标准"。肩关节镜手术既能明确疾病诊断,又能完成治疗,是痛风肩关节炎可靠的诊疗方法。

  • 标签: 关节炎,痛风性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早期食管癌伴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效果和安全。方法2015年6月—2018年2月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采用ESTD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病灶<1/3食管管周,且伴有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病例87例纳入回顾分析,按纤维化程度分成轻度纤维化60例(ESTD 31例、ESD 29例)和重度纤维化27例(ESTD 16例、ESD 11例),比较同一纤维化程度时两种手术方式的剥离速度、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以及出血、肌层损伤、穿孔、颈部皮下气肿和术后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对于伴有轻度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患者,ESTD的整块切除率[96.8%(30/31)比82.8%(24/29),P<0.05]和完全切除率[96.8%(30/31)比75.9%(22/29),P<0.05]明显高于ESD,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ESD[6.5%(2/31)比17.2%(5/29),P<0.05],剥离速度、术中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术后狭窄发生率与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和颈部皮下气肿发生。对于伴有重度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患者,ESTD的剥离速度快于ESD[(12.3±2.8)mm2/min比(7.1±3.2)mm2/min],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术后狭窄发生率与ESD相近,术中出血发生率[12.5%(2/16)比54.5%(6/11)]、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18.8%(3/16)比54.5%(6/11)]、穿孔发生率[6.3%(1/16)比27.3%(3/11)]、颈部皮下气肿发生率[6.3%(1/16)比27.3%(3/11)]低于ESD,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术后12个月2例行ESD和1例行ESTD患者局部复发,术后24个月1例行ESTD患者发生异时癌。结论ESTD能安全、有效切除伴有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对于伴有轻度黏膜下层纤维化者,EST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效果方面;对于伴有重度黏膜下层纤维化者,EST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安全方面。

  • 标签: 内窥镜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食管癌 黏膜下层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患者在接受改良双袢法Latarjet手术后肩峰下间隙改变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实施的关节镜下双袢法Latarjet手术治疗的52例伴有明显关节盂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资料。男33例,女19例;左肩30例,右肩22例;年龄19~45岁,平均29.6岁。关节盂骨缺损为17%~30%(平均23.4%)。术前双侧及患侧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18个月、36个月行肩关节CT检查,观察骨块愈合及塑形情况,测量并对比患侧不同时间段肩峰下间隙(AHD)宽度与健侧的差异。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美国肩肘关节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Rowe评分及Walch-Duplay评分。结果术后52例患者获37~44个月(平均40.6个月)随访。与术前健侧AHD值(7.8±0.8)mm相比,患侧术后即刻(9.6±0.7)mm、术后6个月(8.6±0.9)mm、术后18个月(8.0±0.8)mm、术后36个月(7.9±0.8)mm均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ASES评分(67.3±9.1)分、Rowe评分(40.1±4.2)分及Walch-Duplay评分(63.5±9.0)分相比,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93.9±3.2)、(94.5±2.7)、(95.7±3.6)分]患者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无患者出现慢性肩关节疼痛、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相关症状及体征。结论关节镜下双袢法Latarjet手术治疗伴关节盂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后,术侧AHD随着时间逐渐恢复至近似健侧大小,其现象可能有助于消除Latarjet术后发生肱骨头上移不稳、甚至后续肩袖损伤的顾虑。

  • 标签: 肩脱位 关节镜检查 肩峰 Latarjet手术 肩峰下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