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及临床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X-Tile软件和限制立方样条(RCS)确定PNI、年龄、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情况,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236例患者中共115例(48.7%)死亡,中位OS时间32个月。患者3年OS率46%,5年OS率36%。PNI的最佳截断值为49,PNI和DLBCL预后不良风险之间表现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χ2=34.64,P<0.01);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表明,随着PNI的变化,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下降。年龄的最佳截断值为63岁,年龄与DLBCL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上升趋势(χ2=14.86,P=0.022)。使用X-Tile软件计算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93 g/L和129 g/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累、肝脏是否受累、年龄、血红蛋白、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是否有大包块是DLBCL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bcl-2阳性、bcl-6阳性患者中,PNI<49和PNI≥49患者3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NI在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PNI≥49提示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营养评价 预后
  • 作者: 沈子园 贺晨露 王颖 刘沁华 张颢 苗雨青 顾伟英 王春玲 王玲 叶静静 金英良 桑威 朱太岗 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白血病·淋巴瘤》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江苏 徐州 221004,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事处 22380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合肥 23002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山东 济宁 272000,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224001,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213003,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223000,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27100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济南 25001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苏 徐州 221002,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血液科,安徽 宿州 234000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中心数据探讨成年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9家医疗中心确诊的86例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MaxStat算法获取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86例成年LAHS患者中男性50例(58.1%),女性36例(41.9%);患者中位年龄57岁(19~76岁),中位总生存(OS)时间1.67个月(95% CI 0.09~3.24个月),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8例,67.44%)。基于MaxStat算法,患者年龄、清蛋白、血肌酐、乳酸脱氢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4岁、30.1 g/L、67 μmol/L、1 045 U/L、4.58 g/L和72×109/L。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乳酸脱氢酶、清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LAHS病情凶险,进展快。年龄≥64岁、乳酸脱氢酶≥1 045 U/L、纤维蛋白原≥4.58 g/L、清蛋白<30.1 g/L的患者的生存情况较差。

  • 标签: 淋巴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性 淋巴瘤 成年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中心数据,分析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LH)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0年7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8个医疗中心确诊的124例成人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Maxstat算法、X-Tile软件和限制立方样条获取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成人HLH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实现模型的可视化,采用Bootstrap重抽样的方法进行验证,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验证列线图,检查预测精度。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124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5(18~84)岁,男性61例(49.19%)。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血清铁蛋白增高者110例(88.71%),肝脾肿大者57例(45.97%)。124例患者中77例(62.10%)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0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成人HLH的预后受性别、年龄、纤维蛋白原、血肌酐、ALT和白蛋白的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PLT、白蛋白、ALT和治疗方案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5个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C-index为0.739,校准图显示HLH的观测值和预测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成人HLH的预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性别、PLT、白蛋白、ALT和治疗方案是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为临床医师评估成人HLH预后提供了一个可视化工具。

  • 标签: 成人 噬血细胞综合征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中心数据,分析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LH)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0年7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8个医疗中心确诊的124例成人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Maxstat算法、X-Tile软件和限制立方样条获取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成人HLH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实现模型的可视化,采用Bootstrap重抽样的方法进行验证,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验证列线图,检查预测精度。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124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5(18~84)岁,男性61例(49.19%)。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血清铁蛋白增高者110例(88.71%),肝脾肿大者57例(45.97%)。124例患者中77例(62.10%)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0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成人HLH的预后受性别、年龄、纤维蛋白原、血肌酐、ALT和白蛋白的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PLT、白蛋白、ALT和治疗方案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5个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C-index为0.739,校准图显示HLH的观测值和预测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成人HLH的预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性别、PLT、白蛋白、ALT和治疗方案是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为临床医师评估成人HLH预后提供了一个可视化工具。

  • 标签: 成人 噬血细胞综合征 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