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冰盐水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CPR)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提高心肺复苏后临床疗效提供科学方法。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因"心搏骤停"到南京市浦口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35-79岁[(56.2±9.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0例,男17例,女3例)和对照组(n=20例,男16例,女4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复苏治疗的基础上加用4℃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经(外周或中心)静脉通道或骨髓腔通道注射快速诱导患者呈亚低温状态,并联合体外降温和药物降温维持亚低温的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即刻和1 h的直肠温度与温度达标时间,比较两组患者ROSC后即刻、4 h、24 h、48 h、72 h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动脉血乳酸水平,评估亚低温对两组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ROSC后1 h的直肠温度为(34.2±0.4)℃,对照组为(36.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P<0.05)。两组患者在ROSC后48 h和72 h的GCS评分均较前升高,48h研究组GCS为(8.01±1.12)分,对照组为(6.76±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72 h研究组GCS评分为(9.06±1.78)分,对照组为(7.47±1.2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5)。两组患者ROSC后4 h、24 h、48 h、72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在各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52±1.65)mmol/L、(3.96±1.71)mmol/L、(2.09±1.66)mmol/L、(1.77±1.59)mmol/L;对照组分别为(6.71±1.36)mmol/L、(5.33±1.27)mmol/L、(4.16±1.95)mmol/L、(2.06±1.72)mmol/L,两组各点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R术后早期联合采用冰盐水诱导和体外、药物降温的亚低温治疗方法对心搏骤停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冰盐水 亚低温 临床研究